李绍敏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宁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抑郁症病人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进行8周有计划的心理干预。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病人的ITAQ、HAMD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5);心理干预8周末,观察组病人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期间对抑郁症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自知力,提高病人对服药的依从性。
- 田素英刘朝军李绍敏谢贞
-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干预康复
- 进食障碍患者心理及人格特征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进食障碍患者心理及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6例符合CCMD-3进食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研究组)与按1:1配对原则挑选的36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进食障碍患者除精神病性外,其余各症状因子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进食障碍患者的神经过敏症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进食障碍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障碍,特别表现在抑郁、焦虑等方面,对环境压力调节能力较差,应通过合适的心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谢贞时忠丽李绍敏
- 关键词:进食障碍心理状况人格特征
- 难治性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 16 0例符合难治性抑郁症标准的抑郁症与同期的非难治性抑郁症进行 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难治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是 :双相情感障碍 (OR= 3. 6 78,95 %CI:1. 80 5 7. 32 1) ,神经质 (OR =4 . 4 5 9,95 %CI :1. 790 10 . 889)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OR =4 .36 1,95 %CI :2 .183 8.4 10 ) ,情感疾病家族史 (OR =0 .36 7,95 %CI :0 .0 19 0 .916 ) ,一年内未及时治疗 (OR =0 .4 0 8,95 %CI :0 .2 0 7 0 .82 9)。结论 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神经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疾病家族史。
- 韩鹏张传芝于兰李绍敏张永强
-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预后应激性生活事件
-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被引量:40
- 2007年
-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各3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齐拉西酮有效率83.3%,显效率73.3%,利培酮有效率86.7%,显效率76.7%。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 张传芝卢世臣李绍敏刘朝军于兴旺靳士立
- 关键词:齐拉西酮精神分裂症
- 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庭健康教育,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家庭健康教育1年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总分及生活、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
- 田素英刘朝军李绍敏
- 关键词:家庭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 影响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标准化评定工具对 10 0例抑郁症患者出院后 1年的现状进行随访评定 ,并对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在α =0 .0 5的水平上 ,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依次为药物类型、伴精神病性症状、服药依从性、家庭社会支持、发作次数。结论 临床医师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及家庭社会支持 ,以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
- 贾占玲刘朝军李绍敏卢世臣张传芝
- 关键词:抑郁症社会功能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
- 慢性酒依赖者心理特征及其对复饮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自愿戒酒的慢性酒依赖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对戒酒后复饮的影响。方法使用MMPI对30例自愿戒酒的慢性酒依赖者和30例未对任何药物成瘾的正常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明确慢性酒依赖者个性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出个性心理特征与复饮原因的联系。结果慢性酒依赖者在MMPI各量表中诈病(F),精神病态(Pd),疑病症(Hs),偏执狂(Pa),精神分裂(Sc)等量表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且这些差异与戒酒者复饮原因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慢性酒依赖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为明显的反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障碍,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归属感,易将自己的问题合理化而归因于别人,并由这种心理特征增加了复饮率。
- 张传芝刘朝军李绍敏
- 关键词:个性心理特征
- 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父母教养方式对慢性酒依赖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状况和父母养育方式对慢性酒依赖患者的影响,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慢性酒依赖患者(观察组)和86名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采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应付方式总分及自责、幻想合理化和退避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父母养育方式中,观察组父亲因子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因子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因子Ⅰ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因子Ⅱ、Ⅲ、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慢性酒依赖者的应付方式不良,社会支持状况较差,父母养育方式不利于其人格发展。除药物治疗外,医护人员应特别加强心理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复饮。
- 卢世臣张传芝杜芳刘朝军李绍敏
- 关键词:社会支持父母养育方式
- 曲唑酮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比较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比较曲唑酮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 :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曲唑酮组和阿米替林组。经 1周清洗期后分别以 2药治疗 ,剂量均为 15 0~ 30 0 mg/ d。治疗 4周后以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及现行四级标准评定疗效 ,以 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曲唑酮组显效率为 6 5 .2 % ,总有效率为 86 .9% ,阿米替林组分别为 5 6 .5 %和 82 .6 % ,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的减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两组的不良反应曲唑酮为镇静 ,阿米替林为抗胆碱能症状 ,对心脏的影响曲唑酮明显较阿米替林为轻。 结论 :曲唑酮是一种强效而安全的抗抑郁药。
- 张传芝李绍敏
- 关键词:曲唑酮阿米替林抑郁症
-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氯氮平治疗6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立哌唑组WHO QOL-100各维度,除精神支柱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等维度均明显优于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仅明显改善心理维度(P<0.01)。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阿立哌唑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氯氮平;阿立哌唑比氯氮平的副反应少且轻。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氯氮平,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 韩鹏张玉花张传芝于兰李绍敏张永强
- 关键词:阿立哌唑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