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作品数:10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应用EP ID代替胶片法对MLC的质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EPID代替胶片对加速器MLC的质控方法并探讨其在任意机架角度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IT113软件对EPID影像和EBT3胶片影像数据进行分析。以EBT3胶片射野边缘50%等剂量曲线位置定义MLC叶片实际位置,在同一射野条件下EPID影像数据中找到MLC叶片实际位置所对应百分剂量值,从而完成EPID到EBT3胶片的替代过程。结果加速器机架角0°时,以EBT3胶片确定的MLC叶片位置处EPID影像对应的期望百分剂量值为44%,最大MLC位置误差为0.12 mm。任意机架角度时,EPID影像数据通过与0°结果做距离一致性分析比对,半径为0.5 mm时所有像素点均通过。结论采用EPID代替胶片对加速器MLC叶片到位质控方法可行,且其精度满足临床要求并适用于任意机架角的测量,具有广泛推广和借鉴意义。 曹征 李红霞 鲍扬漪 洪德雄关键词: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多叶准直器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食管癌属高度侵袭性肿瘤,在临床确诊的患者中85%以上为中晚期。对于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放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高。本研究通过与单纯放疗比较,了解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李红霞 刘思涵 鲍扬漪 施学辉关键词:综合疗法 某地区小细胞肺癌诊治现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临床规范诊疗现况,提高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水平。方法:对2010.1-2012.4间,全部SCLC165例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及结论:大部分患者首次就诊是在二级医院或非肿瘤科,在SCLC的... 史清明 柴梅 彭丽娟 李红霞 孙媛媛 周晋华 周鹏飞 徐海汇 王潞 程先平 陈默 王建冰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疗效评价 生活质量 CHA反应与SERS检测相结合的miRNAs检测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HA反应与SERS检测相结合的miRNAs检测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所述miRNAs检测试剂盒包括CHA反应试剂和SERS检测平台,所述CHA反应试剂由Au NPs、4‑ATP、发... 王子明 李红霞 汪毅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不孕症患者不同宫腔病变类型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不孕症患者不同宫腔病变类型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不孕症患者不同宫腔病变类型的诊断效能,观察不同宫腔病变类型不孕症患者子宫结合带的经阴道三维超声声像图。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156例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86例、宫腔粘连2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2例、子宫畸形19例,正常宫腔3例。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56例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86例、宫腔粘连2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2例、子宫畸形20例。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畸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患者中与病变接触的局部子宫结合带发生局部改变,如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超声可见宫底处子宫结合带局部连续性中断;轻度宫腔粘连患者,于左侧宫角处子宫结合带处可见芽(线状高回声带)和肌层囊肿改变;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超声于左侧宫角处可见子宫结合带连续性中断、模糊。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不孕症患者宫腔病变类型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通过观察子宫结合带变化辅助诊断宫腔病变。 金雅庆 刘荃 李红霞 马红英关键词:经阴道三维超声 不孕症 宫腔病变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了41例晚期肺癌患者行CIK细胞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及KPS状态的变化。结果显示:以治疗前相比,免疫指标的CD3+、CD4+百分率上升,CD3+、CD8+百分率下降,CD4/CD8+值上升,NK细胞百分率升高(... 李红霞 彭丽娟关键词:肺癌 杀伤细胞 疗效评价 非晶硅电子射野影像对加速器多叶准直器叶片到位精度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的数字化影像,建立一套精度达到临床要求且适用于任意机架角度的便捷可靠的加速器多叶准直器叶片到位的质量保证方法.方法 通过RIT113影像分析软件对西门子ARTISTE加速器自带的... 曹征 洪德雄 李红霞 鲍扬漪CIK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免疫功能变化 孙祥 鲍扬漪 江蓓蕾 李红霞 李娟 葛磊 李坦关键词:CIK细胞 中晚期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基于CT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有明确淋巴结病理且治疗前有质量较好的CT平扫及增强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75例,收集201枚淋巴结,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的113枚淋巴结归为训练组,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的88枚淋巴结归为测试组。运用Mazda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LASSO法降维,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经过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将平扫CT值、增强动脉期CT值分别与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模型,与影像组学标签组和CT征象诊断模型进行对比,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ive,AUC)和校准曲线校准度对诊断效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每个CT扫描的颈部淋巴结区域内提取298个三维特征,通过降维,筛选出6~7个最具相关性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标签+平扫CT值诺模图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AUC为(0.955,0.885),影像组学标签+增强CT诺模图值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AUC为(0.982,0.920),均大于只有影像组学标签模型为[AUC(0.940,0.905),P<0.05],平扫CT值+平扫影像组学标签、增强CT值+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标签和CT征象诊断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是0.920、0.930、0.801和0.716;敏感性分别是0.925、0.925、0.877和0.792;特异性分别为0.916、0.926、0.716和0.632;且具有满意的校准度。结论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良好,具有简便、安全、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羚 胡大涛 夏春华 李红霞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 前列腺癌调强计划改变多叶准直器角度对直肠和膀胱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常规放疗的前列腺癌,由于直肠和膀胱的剂量限制,治疗结束后活检阳性率较多。剂量递增实验证明,高剂量照射能提高前列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本文以前列腺癌为例,在保证肿瘤区域剂量的前提下,探讨调强计划中改变多叶准直器角度对减少直肠和膀胱剂量的影响。材料方法:选取10例已放疗患者的CT作为研究对象,用调强技术比较改变多叶准直器角度对直肠和膀胱的剂量影响。结果:直肠的D25、D50、V60和膀胱的D30、D50、V60在改变多叶准直器角度后都有明显减少。结论:在前列腺癌靶区复杂,且计划因肿瘤剂量和正常组织剂量不能同时满足时,应用此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曹征 李红霞 鲍杨漪关键词: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