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作品数:6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上地幔高导层与内生金属矿产及油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4 2015年 依据大地电磁测深所发现的上地幔高导层顶面深度可以给出大陆岩石圈-软流圈界面(LAB)的空间发育特征,为认识岩石圈结构及壳幔相互作用等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在1996年编制的中国大陆上地幔高导层顶面深度图的基础上,补充了1995—2010年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和大地热流数据,以1°×1°网度编制了新的中国大陆上地幔高导层顶面深度图.我国上地幔高导层顶面深度变化很大,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呈东浅、西深、北浅、南深的格局,从最浅的50~60km到最深的230km,平均深度为100~120km.据上地幔高导层顶面分布形态,全国共可划分出27个隆起区.通过与中国已知内生金属矿产和油气田的分布对比,发现我国大陆80%以上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分布在上地幔高导层隆起带或其梯度带上方.中国大陆东部含油气盆地主体对应上地幔隆起区,油气田多位于隆起区上方或其边部的过渡带上;西部主体位于幔坳区,主要油气田对应盆地中心的幔坳向周边幔隆过渡的梯度带上;中部表现为仅盆地腹地对应幔坳,盆地周边对应规模较大的上地幔隆起带,主要油气田位于隆起带.总的来看内生金属矿床一般分布在上地幔隆起区靠近造山带一侧,而油气田一般分布在上地幔隆起区靠近盆地一侧.软流圈的不断上隆,造成岩石圈减薄、拉张,张性断裂的出现成为地球深部物质和热量向地壳上部运移的有利通道,为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能量保障,也为含油气盆地带来了生烃催化剂、热能和无机成因的石油与天然气.地球深部超临界流体的存在对上地幔高导层的形成、成矿物质运移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钟清 方慧 杨辟元 李立 袁永真 裴发根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 内生金属矿床 油气藏 MT成果数据管理系统在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置部位,受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的共同影响,其岩石圈结构复杂,为获得该区域的岩石圈的电性结构特征,以MT成果数据管理系统为技术手段,开展岩石圈尺度范围内的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笔者基于MT成果数据管理系统的查询、检索等功能,提取出研究区的壳—幔电性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了研究区的壳内低阻层分布特点与岩石圈厚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岩石圈的电性结构特征为:1岩石圈的厚度呈现"西厚东薄"的变化特征;2不同盆、山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岩石圈隆凹特征;3镜泊湖火山岩分布区对应软流圈的隆起区,其隆起可能与岩浆上涌有关。这些信息的获取为区域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研究提供支撑。 裴发根 方慧 袁永真 仇根根 白大为 杜炳锐 李立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 岩石圈 电性结构 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MapGIS组件二次开发MT成果数据的查询及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方便快捷地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来研究深部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层的信息,这里以首次建立的大地电磁测深成果Microsoft SQL Sever数据库为基础,结合Visual Basic语言与MapGIS组件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大地电磁测深成果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信息的查询等功能,其可为不同研究区的岩石圈壳幔电性结构特征的研究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同时以长江中下游重要成矿区带为例,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成果数据的查询功能,开展了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裴发根 方慧 钟清 仇根根 李立关键词:VISUAL MAPGIS 岩石圈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4 2003年 秦岭造山带三维电性结构特征的详细研究结果 ,结合其他多种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分析发现 ,自中新生代以来 ,尤其是晚近时期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向秦岭造山带持续陆内俯冲过程中 ,由于南秦岭岩石圈向北挤入作用 ,秦岭造山带的后陆冲断褶带和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带 ,现今处于岩石圈叠置加厚与拆沉作用的初始期 ;与之相反 ,南秦岭正在经历拆沉 -底侵的物质再循环作用 ,佛坪一带可能发育新的地幔柱 ;此外 ,在造山带北、南深部边界与内部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还伴随强烈的不同性质的走滑作用和物质侧向传输 .最后探讨了秦岭造山带构造拆沉与巨厚岩石圈并存以及走滑构造作用等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 程顺有 张国伟 李立关键词:地球动力学 岩石圈 电性结构 低阻层 秦岭造山带 长江中下游重要成矿区带及邻区大地电磁测深三维反演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当前,大地电磁测深法一维、二维反演技术是实际资料处理和解释主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三维反演技术随着算法的改进和硬件设施的提升也取得重要进展,但三维反演计算还存在计算速度慢、消耗大量内存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本文以长江中下游重要成矿区带及邻区大地电磁资料为例,以REBOCC三维反演算法作为计算手段,在具有16G内存的普通计算机工作站上开展了武汉图幅面积约25.68万km2的大面积区域范围的大地电磁三维反演工作,计算耗时约一个半月,取得较为理想的三维反演结果.研究区内共布置完成大地电磁测深点425个,由于测点数目较多,工区范围较大,单台工作站一次性进行全部数据三维反演计算根本无法运行,这就导致必须选择采用分区块、抽稀频点的解决办法.课题组首先将整个工区划分为6个子区块,相邻2个子区块之间保留一定的重叠区域,同时将每个测点抽稀使用20个频点;其次,将每个子区块依次轮流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反演计算,分别取得相应子区块三维反演结果;最后,将每个子区块的三维反演结果在重叠区域按照一定的加权规则进行拼接,最终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模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矿产业基地,揭露岩石圈的三维空间电性结构特征,为下一步找矿突破与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重要成矿区带及邻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三维反演研究表明:三维电磁探测技术可行、优势明显,通过三维反演计算可以得到研究区内纵向和横向上的电性分布特征;在现代观测设备和先进的计算技术的支撑下,深部三维电性结构模型可以为认识地下三维地质结构提供丰富信息;针对大面积区域范围的大地电磁资料在单台工作站上先实行分块反演计算再进行拼接的工作方法同样可以取得较为 仇根根 方慧 钟清 裴发根 张小博 李晓昌 袁永真 卢景奇 刘畅往 高宝屯 何梅兴 白大为 李立 赵子言关键词:大地电磁法 三维反演 长江中下游 基于VB和SQL Server大地电磁测深成果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当前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库系统一系列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专业数据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对数据处理加工要求和缺乏对专项成果数据的有效管理,开展了基于深部探测岩石圈结构的大地电磁测深成果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本课题以大地电磁测深基本理论、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收集以深部探测为主的全国各大区域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建模,设计与开发基于SQL Server 2005和Visual Basic 6.0的大地电磁数据库系统。该系统不仅可快捷地实现数据的检索、查询、编辑、输入、输出等基本功能,而且可进行大地电磁成果图件的存取和可视化操作。同时,本系统的研发将对开展中国岩石圈结构、地球动力学和地球构造演化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裴发根 方慧 仇根根 李立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 深部探测 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