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欣
-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柿果萼ABA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NCED的克隆及ABA对柿离体幼果乙烯的调节被引量:11
- 2009年
- 柿子通常被归类为呼吸跃变型果实.然而,与典型的跃变型果实不同,它表现出独特的跃变特性,即越早期采下的果实,乙烯产生量越大.为了弄清柿离体幼果的乙烯生成及诱导机制,从果萼中克隆了1个编码ABA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DK-NCED1)的cDNA片段,并分析其在离体幼果中的表达及其产物ABA对乙烯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幼果采后置于室温下,萼片首先失水,其DK-NCED1基因于采后第1天开始表达,并伴随着ABA的快速积累,ABA在采后第2天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果萼中DK-ACS2和DK-ACO1基因从采后第2天开始表达,乙烯随即诱导产生,并于第3天达到峰值.果实中也存在上述变化模式,但各项指标均比果萼晚1d,且果肉硬度从采后第4天急速下降,并于第6天完全软化.外源ABA或NDGA(一种NCED酶抑制剂)对离体幼果DK-NCED1基因的表达无影响,但却促进或抑制了果实中乙烯合成酶基因DK-ACS2及氧化酶基因DK-ACO1的表达及其乙烯的生成,促进或延迟了幼果的软化.结果表明,柿幼果采后,失水胁迫诱导了果萼中DK-NCED1基因的表达,并诱导ABA的快速积累;ABA达到一定值后触发乙烯生物合成酶基因DK-ACS2和氧化酶基因DK-ACO1基因的表达,乙烯随即生成并扩散至果肉,作为二级信号刺激果肉中乙烯的合成,并引发乙烯的跃变,使果实软化.
- 冷平张光连李祥欣王良合郑仲明
- 关键词:乙烯失水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