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华
- 作品数:52 被引量:53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CBERS-02B星CCD与HR数据融合方法探讨
- 2013年
- 随着CBERS-02B星(以下简称02B星)多光谱CCD数据与全色HR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两者相差较大的空间分辨率给图像融合带来难题。在对改进型的IHS变换、主成分变换、Brovey变换、GS变换等融合算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02B星数据进行融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Brovey变换融合效果较差;②在影像的阴影区域,改进型的IHS变换融合结果存在光谱失真;③PCA变换光谱保真较好;④GS变换无论是统计结果还是图像的色彩和清晰度都明显优于上述三种方法。
- 李石华金宝轩
- 关键词:CBERS-02B星图像融合主成分变换
- 2002—2015年抚仙湖总磷浓度变化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内陆湖泊是支撑人类生产及生活的重要水资源,是维系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以滇中地区典型内陆湖泊——抚仙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湖区以及入湖河流设立监测点,对湖水总磷(TP)浓度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马料河、隔河以及路居河,其TP浓度变化均呈下降趋势;2)抚仙湖TP浓度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0.005 mg·L^(-1),从2013年起基本未检出;3)抚仙湖营养状况指数最大值为20.55 mg·L^(-1),最小值为16.73 mg·L^(-1),多年平均值为18.42 mg·L^(-1),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4)抚仙湖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值为2.60,最小值为1.10,多年平均值为1.90,呈缓慢上升趋势。通过对抚仙湖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判别与评估,旨在为抚仙湖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 肖蕾金宝轩李石华彭双云
- 关键词:内陆湖泊水质参数环境质量
- 基于OMI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NO_(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基于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9年对流层NO_(2)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OMI反演的对流层NO_(2)浓度与地面监测站点实测NO_(2)浓度呈正相关;2)2005—2011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NO_(2)浓度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2011年达到了最大值,2011年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冬季NO_(2)浓度值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3)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区域是NO_(2)浓度的高值聚集区,NO_(2)浓度变化与气温、降水、风速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人口密度、第二产业占比和煤炭消费总量对NO_(2)浓度变化呈正向驱动。
- 管庆丹左小清李石华张航王华
- 关键词:OMI长三角城市群影响因素
- 高黎贡山北段羚牛生境DTM数据分析与评价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为分析高黎贡山羚牛生境质量状况,探讨其生境保护策略。本文建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段范围的数字地形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濒危珍稀动物——羚牛的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羚牛活动区的海拔高度、坡度及植被类型等数据的叠置分析,获得了羚牛的潜在生境区,同时再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对其影响,便得到羚牛的实际生境。结合羚牛的生态习性与实地调查资料,选择海拔高度、坡度、植被因子、人类活动影响因子四个指标对其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无人类活动影响下,羚牛可在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生存。从1974、1989、1999、2004年几个时相的图像分析,适宜羚牛生存的生境面积逐年减少,而不适宜的面积逐年增加。(2)人类活动影响下,适宜羚牛生存的生境大面积消失,生境丧失比例逐年增加。
- 李石华王金亮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模型生境羚牛
- 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方法试验研究被引量:46
- 2005年
- 分析了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标准差、熵和联合熵、相关性系数及最佳指数等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通过试验,说明了各种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得出OIF指数法为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最优方法。
- 李石华王金亮陈姚朱妙园廖迎芸
- 关键词:信息熵
- 基于GIS的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模型研究被引量:35
- 2005年
- 零售商业网点的选址与布局是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址一旦选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零售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由于传统分析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促使现代商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新技术的支持以适应现代商业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GIS技术的应用为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为商业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形象和直观的数据和信息。因此,在对传统商业网点选址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GIS技术与数学模型的结合,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有关知识,探讨基于GIS的城市零售商业网点规划选址模型的构建,并对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 陈姚朱韬李石华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方法试验研究——以高山峡谷地区为例
- 分析了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标准差、熵和联合熵、相关性系数及最佳指数等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通过对高山峡谷地区-高黎贡山的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试验,说明了各种计算方法的有
- 李石华王金亮
- 关键词:信息熵
- 遥感图像中云层遮挡影响消除方法研究述评被引量:14
- 2006年
- 综合评述了目前用于消除遥感图像云层遮挡影响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同一实验区比较了同态滤波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Kriging插值处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陈姚王金亮李石华
- 关键词:遥感图像KRIGING插值
- 香格里拉高原湿地威胁因子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香格里拉位于滇西北“三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并流区,其境内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三江”中上游地区提供各种湿地资源,并对下游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调查、分析影响该区有代表性湿地的威胁因子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开发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对策。
- 毕艳王金亮王平陈华芳年波席武俊李石华
-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 DTM在高黎贡山羚牛潜在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 2006年
- 本文建立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段范围的数字地形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濒危珍稀动物——羚牛潜在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叠加羚牛活动区的海拔高度、坡度及植被类型,获得了羚牛的潜在生境区,结合羚牛的生态习性与实地调查资料,选择海拔高度、坡度、植被因子3个指标对其潜在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羚牛可在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生存。从1974 ̄2004年,适宜羚牛生存的各等级生境面积逐年减少,而不适宜生境的面积逐年增加。
- 李石华王金亮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模型生境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