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辉
- 作品数:86 被引量:2,079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森林公园景点选址被引量:11
- 2009年
- 基于DEM,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相对现有游道距离和相对现有景点距离等5个成本数据指标,分别对抚顺市新宾猴石国家森林公园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构建了综合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等级适宜性的开发建设区域。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Ⅰ等和Ⅱ等适宜开发区的面积均较大,二者共计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9.7%,尤其是Ⅱ等适宜区的面积达到664.7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以上,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地区都可作为景区选址的开发建设用地;Ⅲ等适宜区的面积为126.3hm2,约占总面积的9.7%;Ⅳ等适宜区的面积最小,为7.3hm2,仅占总面积的0.6%。
- 周锐李月辉胡远满贺红士刘淼
-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森林公园
- 基于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以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为例被引量:51
- 2011年
-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4期土地利用历史数据,首先对CLUE-S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然后利用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3种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系统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乡镇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效果较好,精度较高。各情景下,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仍将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均以消耗大量的水田为代价,河流密布、交通便捷和经济发达的区域将是未来耕地非农化的"热点"区域。生态保护情景和基本农田保护情景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调控效果较好,林地、水体、水田和旱地受到了更好的保护,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建设用地的肆意蔓延。
- 周锐苏海龙王新军李月辉胡远满许博涵
- 关键词:MARKOV模型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 CLUE-S模型对村镇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与精度评价被引量:27
- 2012年
- 利用航片、IKONOS和Quickbird影像得到研究区3期(1991、2001和2009年)土地利用历史数据,运用CLUE-S模型,基于1991、200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2009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预测,并将模拟结果与2009年真实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比较。类型水平上,选择ROC曲线统计和偏离度指数分别对各地类的Logistic回归拟合精度和CLUE-S模型模拟精度进行评价;景观水平上,采用景观指数和Kappa指数系列方法,从综合预测能力、景观格局、数量和空间位置等方面对CLUE-S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①CLUE-S模型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模拟精度均较高,各地类的Logistic回归的拟合精度随着模拟分辨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加;②随着模拟时间的缩短,CLUE-S模型对整体景观格局的模拟精度提高;③该模型对土地利用数量的模拟精度明显优于其对空间位置的模拟精度。总体而言,CLUE-S模型在村镇尺度的模拟效果良好,预测精度较高,但在空间位置和景观格局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
- 周锐苏海龙王新军李月辉胡远满张凤娥许博涵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LOGISTIC回归KAPPA景观指数
- 美景度评价在森林景观美学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8年
- 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美景度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美景度评价相关概念内涵进行探讨,初步概括了森林景观美学评价中美景度评价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并总结了美景度评价法的应用现状及优劣势。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广泛性、精确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同时也具有量化程度不是很高、可靠性略显逊色、计算不是最简等不足。最后提出了未来美景度评价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发展前景,预测该方法将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1)评价人工化的对象;2)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影响;3)建立动态的评价模型;4)增强应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希望能引起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管理、园林造景及景区规划等领域工作者的一些思考,进而推动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吴文吴德雯李月辉
- 关键词:景观评价
- 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人为活动空间分布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野外调查资料,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指数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的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分区中3种人为活动影响(居民点、道路、其他影响源)的空间分布、影响贡献率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中人为活动影响强度在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在3个分区中,西区的景观格局主要受到其他影响源的作用,使其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的景观格局趋于聚集分布;中区的景观格局主要受到道路的影响,使其阔叶林与灌木林景观斑块聚集程度降低;东区的景观格局主要受到居民点的影响,使其针叶林与阔叶林破碎度增加,灌木林与草地的景观斑块聚集度明显增大.
- 孙雅辉梦莉田梠李国梁李月辉孙建新
- 关键词:景观结构缓冲区
- 基于景观敏感度的猴石森林公园保护区划被引量:6
- 2009年
- 基于GIS技术,选取坡度、相对景点距离、相对游道距离、景点视觉几率和游道视觉几率5个指标分别对猴石森林公园进行敏感度评价,并建立了综合敏感度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确定了公园内各区域的综合敏感度等级,将公园相应地划分为4个等级的敏感区.结果表明:研究区Ⅲ级敏感区的面积最大,为495.80hm2,占公园总面积的38.3%.这一区域在强调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可进行适度开发,提倡利用人文景观美化和衬托自然景观.Ⅳ级敏感区的面积最小,为142.80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0%.这一区域的开发潜力最大,可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性旅游设施和游道布设.Ⅰ、Ⅱ级敏感区的面积依次为297.24和359.72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9%和27.8%,Ⅰ级敏感区内景观应严格保护,禁止任何人为开发建设,维持自然景观的本色,Ⅱ级敏感区内除简易的林间小道和石阶山道外,严禁开山取石、破坏植被和水体.
- 周锐李月辉胡远满张嘉桧刘淼
- 关键词:森林公园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苏南典型城镇耕地景观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1年
-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引入景观动态度和缩减强度指数分析了辛庄镇各村水田景观减少的速度和强度;利用转移矩阵和GIS地图叠加方法分析了辛庄镇水田景观变化的时空特征;应用冗余分析方法,直观地展现了主要的水田转变方式与各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991—2009年间,研究区水田景观面积比例减少了30.5%,且呈加速下降趋势;各村水田景观缩减的规模、速度和强度差异明显;减少的水田主要被工业用地、鱼塘和居住用地占用,且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主要道路与河流周围。社会经济因子和区位因子对水田变化的空间差异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且各因子对解释不同时段水田变化的空间分异的贡献率差异显著。
- 周锐胡远满苏海龙李月辉许博涵武占云张凤娥
- 关键词:水田GIS景观变化
- 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防洪功能研究被引量:28
- 2000年
- 对辽河三角洲盘锦湿地洪水特征、洪灾的演变、湿地的防洪功能进行分折研究 ,揭示了洪水对湿地形成的生态意义以及湿地在抗洪减灾中的作用 .为减少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 ,应加大对天然湿地的保护力度 ,充分发挥湿地在减灾中的功能 .并根据盘锦湿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和防洪减灾中的景观功能将湿地规划分为重点防护区、洪水地下存储区、泄洪区、紧急分洪区和防洪排涝区 。
- 赵羿李月辉曹宇
- 关键词:洪水天然湿地防洪功能资源保护生态作用
- 基于GIS的沈阳市城镇用地空间扩展特征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利用多时相TM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市辖区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建设密度和空间分异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年~2004年各时间段城镇扩展强度指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城镇用地呈现显著的"圈层式"扩展模式,高速扩展区由中心城区外围4km扩展到6km区域;②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外围0~6km区域,且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增幅逐渐变小;低密度城镇用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减幅逐渐变小;③除1992年~1997年外的各时段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和强度指数最大的都是第5象限,1992年~1997年间,城镇扩展面积和扩展强度指数最大的是第6象限,城镇用地扩展总体上呈现由西北-西南方向逐渐向正西-东北方向过渡;④1988年~2004年间,第5象限低密度城镇用地减少的最多,19年间共计37.00km2转化为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其次为第Ⅱ象限,共计减少26.15km2。
- 周锐李月辉胡远满吴晓青贺红士刘淼王晋年
- 关键词:GIS城镇用地扩展缓冲区分析
- 沈阳市市域景观功能区划及发展策略被引量:6
- 2007年
- 依据自然要素(地貌和土地适宜性)和人为要素(人类活动强度),对沈阳市域进行了景观功能区划.结果表明:沈阳市可分为经济文化支持区、生态协调区(南部低平原协调亚区和北部高平原协调亚区)、生态支持区(东部生态支持亚区、西部保护型生态支持亚区)和生态屏障区.经济文化支持区需强化其文化经济的辐射功能,同时维持和保护现有的自然及人工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支持区需大力发展对自然破坏程度小、无污染的产业,以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协调区是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对其他生态功能区起到平衡、稳定的作用,应控制该区建设用地,保持现有的自然和近自然系统,加强生态廊道建设,强化自然系统间的功能联系;生态屏障区需重视自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做到保护和发展并重.
- 李月辉肖笃宁高琼胡志斌周锐胡远满
- 关键词:城市景观功能区划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