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璐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耕地
  • 2篇养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养分
  • 2篇GIS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力
  • 1篇地力评价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模式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养分空间
  • 1篇养分空间变异
  • 1篇施肥
  • 1篇施肥研究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农田

机构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文璐
  • 4篇赵庚星
  • 2篇董超
  • 1篇赵倩倩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3S的乡镇农业资源信息化技术模式与应用机制研究──以广饶县丁庄镇为例
农业信息化是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结合,是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的有效渗透。农业信息技术在促进未来农业生产和整个农业科技进步中将起到全局推动作用,随着以卫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
李文璐
关键词:信息化模式农业信息化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高密市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以高密市为例,利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在县域的尺度上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9种养分的空间变异情况,利用克里格插值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有效磷变异系数最大为48.80%,有机质变异系数最小为21.76%,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有效锌>速效钾>有效铜>有效硼>有效锰>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各土壤养分都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除了有效锰符合线性模型以外,其他养分均符合指数模型。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锰、有效硼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程度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全氮>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锰。在空间自相关范围上,有效硼最大为28716 m,有效铜最小为1410 m。微量元素锰、硼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锰呈现出从北到南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硼含量则是从北到南逐渐减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三种元素呈现出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效铜、有效锌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有效磷、速效钾高值区呈块状零星分布。该研究揭示了高密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实施精准农业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赵倩倩赵庚星董超李文璐
关键词:地统计学土壤养分GIS
乡镇级耕地土壤养分精确化管理分区及配方施肥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耕地土壤养分精确化管理分区是区域农田利用保护、实施变量施肥的重要手段。论文以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为研究区,采用叠置法划分分区单元,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筛选分区指标,模糊隶属度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K-均值聚类算法确定养分管理分区的数目,提出了乡镇级耕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方法与模型。将丁庄镇耕地分为3个养分管理区,继而运用目标产量配方法确定不同分区不同季节大田作物的施肥量和肥料配方。研究发现:不同季节大田作物的养分需求量差别明显,秋粮作物比夏粮作物氮肥需求大,磷肥需求少,钾肥基本持平;同一作物不同管理区养分需求量由管理一区向管理三区依次递增;各养分管理区肥料配方主要表现为钾肥比例的差异。该研究提出了耕地分散与较粗放经营状况下的养分精确化管理与施肥技术方法,对区域土壤养分与施肥管理有积极参考价值。
李文璐赵庚星许志伟
关键词:耕地配方施肥
基于GIS的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研究——以山东章丘市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以山东章丘市为研究区,运用GIS技术,在确定耕地改良利用分区因子和标准的前提下,对区域内全部耕地状况及其障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划分耕地改良利用类型区。按照因地制宜、因土适用的原则,提出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旨在摸清研究区域耕地改良利用因素的现状水平及制约耕地利用的障碍性因素,进一步提高其高产田的生产能力,挖掘中低产田的生产潜力,探索耕地改良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其它区域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李文璐赵庚星董超
关键词:耕地GIS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与耕地地力评级结果的对比衔接被引量:14
2011年
研究目的:探寻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的差异与联系.实现其成果的衔接研究方法:模糊综合指数评判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GIS叠加分析法、转移矩阵分析、拟合分析。研究结果:(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等"、"级"变化差异程度不同,同一评价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等较多高于耕地地力评价级;(2)平原区"等"与"级"结果的差异程度远大于丘陵区;(3)建立了不同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丘陵区衔接模型的线性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平原区。研究结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进行转换,实现了两者在同一指标区的相互衔接检验和不同指标区之间的统一可比性。
李文璐赵庚星
关键词:土地资源农用地分等耕地地力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