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静

作品数:4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4篇成像
  • 9篇血管
  • 9篇磁共振
  • 8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卒中
  • 5篇急性
  • 4篇CT
  • 3篇动脉
  • 3篇血栓
  • 3篇血性
  • 3篇图像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腺癌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加权
  • 3篇弥散加权成像
  • 3篇脑梗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机构

  • 42篇延安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淮阳县人民医...
  • 1篇四川省科学城...

作者

  • 42篇李延静
  • 6篇常新民
  • 6篇高慧
  • 5篇王剑
  • 5篇巴红珍
  • 5篇杨宏志
  • 4篇李锦红
  • 3篇刘国军
  • 2篇王瑛
  • 2篇朱巧梅
  • 2篇张振显
  • 2篇徐海峰
  • 2篇刘冬琴
  • 2篇闫伟
  • 1篇巩凡
  • 1篇蒋向农
  • 1篇马剑
  • 1篇周飞华
  • 1篇姬星
  • 1篇魏炜

传媒

  • 6篇延安大学学报...
  • 4篇中国CT和M...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 3篇2001
  • 1篇200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通透性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转归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栓渗透性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后转归不良和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接受EVT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应用血栓衰减增加值(thrombus attenuation increase,TAI)评估血栓渗透性。转归不良定义为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sICH定义为EVT后7 d内相对基线或最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增加≥4分且颅脑CT扫描显示脑出血。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和sICH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TAI对转归不良和sICH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77例接受EVT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男性44例(57.1%),年龄(62.1±12.4)岁。33例(48.1%)转归不良,35例(45.5%)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12例(15.6%)为sICH。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I是转归不良[优势比(odds ratio,OR)0.93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83~0.980;P=0.007]和sICH(OR 0.868,95%CI 0.784~0.961;P=0.006)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AI预测90 d时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 0.742~0.930),截断值为10.135 HU,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0%和92.5%;TAI预测s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95%CI 0.637~0.902),截断值为18.200 HU,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64.5%。结论TAI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EVT后转归不良和sICH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栓渗透性较高的患者EVT后不易发生sICH,且转归良好的可能性较高。
秦江彦史孟容王佳辉范正雷格格李延静淡莉
关键词:颅内血栓形成CT血管造影术颅内出血
利用CT三维软件实现MRA图像后处理
2001年
目的 :探讨如何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软件进行磁共血管成像 (MRA)后处理。材料与方法 :以颅底动脉环 3D TOFMRA图像后处理为例 ,将图像数据经PACS工作站传输至CT机 ,利用其 3D图像处理软件包实施图像后处理。结果 :18例中 ,利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结合仿真内窥镜 (MRVE)与表面遮盖法 (SSD)等后处理 ,共发现病变 12个 ,其中动脉瘤 5例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3例 ,脑血管畸形 3例 ,烟雾病 1例。结论 :我们用螺旋CT的三维成像软件成功的进行了MRA的图像后处理 (SSD和MRVE) ,丰富了图像处理手段 ,提高了病变检出率。且无需增加投入 ,方法简捷、经济 ,值得推广。
李延静王剑常新民
关键词:MRA图像后处理磁共振血管造影螺旋CT
DSCT对PCI术后管腔再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术后病人支架内管腔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4—12月,选取就诊于我院心脑血管分院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98例,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为标准,观察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 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情况显示良好,显示PCI术后管腔再狭窄与CAG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95.7%,准确性为93.4%,阳性预测值为92.8%,阴性预测值为91.3%。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方便、经济、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作为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定期复查、预后评估及管腔再狭窄筛查的有效方法。
巴红珍李延静闫伟李锦红巩凡
关键词:X线计算机移植物闭塞
超低剂量条件下Karl迭代算法对肺血管定量评估及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与超低剂量扫描条件下对肺内血管体积(Intrapulmonary Vascular Volume,IPVV)定量及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58名行胸部CT检查的体检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120 kV,40 mAs)和超低剂量CT(120 kV,3~4 mAs)扫描。低剂量CT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超低剂量CT采用FBP和Karl-3D迭代重建,重建水平分别为1、5、9记录照射剂量。将肺动脉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置于胸部CT图像的支气管分叉水平,测量图像噪声。使用肺血管测量工具自动提取肺内血管,获得全肺的IPVV。比较各组定量指标、辐射剂量、图像噪声间的差异并探究超低剂量各组的IPVV测量值与低剂量组IPVV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剂量CT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_(vol))为(3.18±0.16)mGy、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为(121.53±9.37)mGy·cm、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为(1.70±0.13)mSv,超低剂量CT的CTDI_(vol)为(0.25±0.16)mGy、DLP为(9.51±0.68)mGy·cm、ED为(0.13±0.01)mSv。超低剂量CT图像定量测量结果与低剂量CT图像定量测量结果呈正相关,分别为FBP(r=0.947,P<0.001)、Karl1(r=0.947,P<0.001)、Karl5(r=0.944,P<0.001)、Karl9(r=0.939,P<0.001)。FBP重建的超低剂量CT图像对IPVV的绝对低估为0.098%,Karl1、Karl5、Karl9的绝对低估分别为0.10%、0.13%、0.17%。随着迭代水平的增加,图像噪声明显降低,IPVV定量测量逐渐减少(P<0.001)。结论在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92%的情况下,Karl-3D迭代重建算法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但是超低剂量胸部CT会低估IPVV的定量检测,所以Karl-3D迭代重建算法不能提高肺血管检测的准确性。
袁若涵黄晓旗阴玮灵李延静
关键词:超低剂量图像质量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测量延安地区健康成人的丘脑体积,探讨丘脑体积与年龄增长的规律,为丘脑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评估提供定量依据。方法招募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区体检的志愿者320名,按不同年龄阶段分为20~40岁(1组)、41~50岁(2组)、51~60岁(3组)、61~80岁(4组),男女各160人,每组80人。所有志愿者均应用3.0 TSiemens MRI扫描仪采集图像,使用uAI-MR脑结构智能分析系统(uAI discover brain,uAI)自动勾画丘脑的界限,得出双侧丘脑的体积与总体积。结果 1、2、3、4组人群左侧丘脑体积的平均值分别为(7.4956±0.988)、(7.2595±0.953)、(6.8235±0.899)(6.4393±0.859)cm^(3),右侧丘脑体积的平均值分别为(7.4856±1.095)、(7.1932±0.981)、(6.7965±0.983)(6.4727±0.846)cm^(3)。结论 uAI可以准确、快速测量人脑体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丘脑逐渐萎缩。
郭敏李延静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不同肠道准备方式对直肠癌患者超高b值DWI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MRI检查前采用不同肠道准备方式(番泻叶肠道准备和单纯限制饮食)对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超高b值DWI_(b2000)(b=2000 s/mm^(2))和常规b值DWI_(b1000)(b=1000 s/mm^(2))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番泻叶肠道准备组和单纯限制饮食组共203例直肠癌患者的DWI(DWI_(b1000)和DWI_(b2000))图像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估组间肠道准备质量指标(包括直肠扩张程度、直肠内容物性质、直肠肠腔气体量、肿瘤层面肠腔气体量)和DWI图像的磁敏感伪影程度(整体伪影、肿瘤区伪影)。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间肠道准备质量评分和DWI图像伪影评分的差异。肿瘤区DWI_(b2000)伪影评分≤3分被定义为肿瘤区DWI_(b2000)临床显性伪影,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区DWI_(b2000)临床显性伪影的相关因素(肠道准备方式、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环周占比、直肠后系膜厚度)。结果两名独立观察者间在图像质量指标评估中具有良好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70]。番泻叶肠道准备组的肠内容物性质、直肠肠腔气体量、肿瘤层面气体定量评分均高于单纯限制饮食组(P均<0.05)。番泻叶肠道准备组的DWI_(b1000)和DWI_(b2000)的整体伪影和肿瘤区伪影程度均显著低于单纯限制饮食组(P均<0.05)。在相同的肠道准备方式中,DWI_(b2000)的整体伪影及肿瘤区伪影程度均显著高于DWI_(b1000)(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肠道准备方式是肿瘤区DWI_(b2000)临床显性伪影的独立相关因素(OR=3.463,95%CI:1.738~6.901,P<0.001)。结论与单纯限制饮食相比,番泻叶肠道准备可以改善肠道准备质量,减少DWI的磁敏感伪影水平,提高直肠超高b值DWI_(b2000)和常规DWI_(b1000)图像质量。
郝勇飞李婉清赵婉婷王虹张广文冯岩李延静张劲松
关键词: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伪影泻药
生境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生境成像作为一项以生物学环境为基础的影像组学技术,可通过定量影像学标志物聚类具有相似表征的肿瘤细胞群,从而显示和量化肿瘤内部异质性。生境成像可无创精准定位病灶、预测肿瘤分型及预后、表征肿瘤病理和分子特征、鉴别肿瘤进展与治疗反应等,在促进临床诊疗精准化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能。就肿瘤生境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袁蕾李延静宦怡任静(审校)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肿瘤微环境
多层螺旋CT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y cell angioma,LCA)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间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3例LCA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例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表现均为轻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平扫;延迟期病灶填充,与周围脾脏实质强化一致。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多层螺旋CT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应用于临床上该类患者的诊断及脾脏的切除术式的指导。
高慧李延静
关键词:脾脏血管瘤多层螺旋CT
《医用影像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2003年
目的《医用影像学》(第4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基于国际标准 DCOM 接口的 PACS 系统,对包括CT,MR,DSA,CR US 等多种数字化图像进行存档查询,图像重建及格式转换,使用 WORD Powerpoint 为图文编辑基本格式,并链接 FLASH。媒体播放工具,最后经打包与目录连接等处理完成框架结构。结果多媒体课件显著提高影像质量与观察效果,在图文同步显示与标注,动态影像播放,不同影像检查手段对比观察等方面,全面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结论实施多媒体教学在增加信息量和受众的同时,能有效节约授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并进一步促进了教学形式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李延静王剑张振显高慧常新民
关键词:医用影像学多媒体课件
3.0T磁共振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评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MR)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7例静脉性梗死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均行常规MR、DWI、SWI及MRV扫描。结果 7例脑内多发病灶5例,单发病灶2例,7例中发生于额叶2例,颞叶1例,顶叶3例,丘脑1例;病变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模糊,伴脑肿胀,少量水肿,并出血时,出现出血信号,DWI呈略高信号;SWI示小出血灶为低信号,Min IP-SWI可显示病灶周围增多、扩张的小静脉。静脉栓塞部位:4例为上矢状窦,4例为横窦,2例为直窦,4例为乙状窦,2例为大脑内静脉及大脑大静脉,窦汇2例,受累静脉窦均为多个,1例未见静脉窦受累。7例均行3DCE-MRV扫描,发现栓塞部位表现为低信号充盈缺损。结论静脉性脑梗死MR表现有特异性,常规MR结合MRV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静脉性脑梗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杨宏志刘国军李延静
关键词:静脉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静脉窦血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