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无公害优质稻米及安全生产技术被引量:4
- 2007年
- 针对市场对无公害优质稻米需求的与日俱增,就无公害优质稻米分类、生产上限制因素等的分析入手,从栽培环境、品种、施肥、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无公害优质稻米安全生产栽培技术。
- 王寒梅李威
- 关键词:无公害安全生产
- 燕麦新品种沈燕2号选育报告被引量:2
- 2015年
- 燕麦新品种沈燕2号是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选育的燕麦品种坝燕5号为母本,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白燕7号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通过系谱法,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单株,经连续多代自交,育成具有理想目标性状的燕麦新品种。
- 岳武张振平李威
- 关键词:燕麦选育
- 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沈玉21号选育及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沈玉21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2000年以自选系沈3336为母本,以自选系沈326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2004年12月通过辽宁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抗病性强,活杆成熟,高产、稳产,目前累计推广达100多万亩。
- 李威刘元芝王岩徐忠成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选育栽培技术
- 白萝卜新品种雪玉1号选育
- 周帮福马东梅安秀英王玉英李金凤张继伟马春光张喆尚凤东李威刘洪洲
- 白萝卜新品种“雪玉1号”是以该院具有国家发明专利的“萝卜核-胞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遗传理论为指导,运用自交、杂交、测交等育种手段,通过多代纯化、选育,配制的白萝卜一代杂交种。母本是利用白萝卜“美浓早生”中的不育株,进行大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萝卜品种选育
- 辽宁省燕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试验以辽宁省主要种植品种"沈农燕麦一号"为试材,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适宜燕麦生长的播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结果表明:在产量≥3 000 kg/hm2的147个方案中,播种量在174~185.25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35.75~152.25、37.35~41.1、110.4~121.05kg/hm2,可获得每公顷大于3 500 kg以上的产量,N∶P2O5∶K2O最适比例为3.7∶1∶3。
- 李威张振平
- 关键词:燕麦高产栽培
-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沈玉30号的选育及应用
- 杜贤章甄广田周晶王岩罗玉鑫施骥高红志李威张洋王淑君
- 1、任务来源:任务来源于省科委“十五”期间,该院承担“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选育”。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该成果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沈玉30号具有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在审定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推广面积迅...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 燕麦新品种沈燕1号的选育
- 2015年
- 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2009年,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燕麦课题组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冀张莜12号为母本,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白燕2号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通过系谱法,在杂交后代中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单株,经连续多代自交,育成具有理想目标性状的燕麦新品种。原品系代号为S512,2014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定名为沈燕1号。
- 李威岳武朱秋云张振平
- 关键词:综合农艺性状亲本来源品种审定系谱法杂交后代目标性状
-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沈玉27号选育及应用
- 潘士荣王大春薛玉梅李金凤张洪均滕涛李威陈岩王洪安
- 1、任务来源: 任务来源于辽宁省 “十五”攻关课题及市科技局的“糯玉米杂交种选育”项目。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该成果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沈玉27号具有色泽佳,皮薄无渣,食之香、甜、粘、软、滑,质地...
- 关键词:
- 关键词:糯玉米玉米新品种鲜食糯玉米
- 玉米品种抗旱性筛选指标研究被引量:41
- 2007年
- 提高玉米品种的抗旱性是减小因干旱带来损失的经济而有效的途径之一。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指标缺乏系统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鉴定体系。产量指标是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最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13个玉米品种的抗旱性鉴定试验,对以产量为基准的不同鉴定筛选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算术平均生产力(MP)、几何平均生产力(GMP)和耐旱指数(DTIv)可作为鉴定抗旱性的首选指标;耐旱指数(DTIv)能更好地作为不同地点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抗旱性鉴定的筛选指标。
- 张振平齐华李威白向历刘明
- 关键词:玉米抗旱性
- 玉米杂交种沈玉2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2008年
- 沈玉28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沈160为母本、外引系昌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10.5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4%;2007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3%。抗倒伏,抗旱,耐瘠薄;耐密性好,出籽率高。抗病接种鉴定表明该品种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灰斑病、青枯病等。
- 李威郭志强陈岩冯振平刘江春纽福鑫冯建军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