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
- 作品数:1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兵器预研支撑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钬镱双掺氧化镧镥透明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钬镱双掺氧化镧镥透明陶瓷,包括式(Ⅰ)所示的结构:Ho<Sub>2x</Sub>,Yb<Sub>2y</Sub>:(La<Sub>0.1</Sub>Lu<Sub>0.9‑x‑y</Sub>)<Sub>2</S...
- 朱忠丽李剑代雨航
- 文献传递
- 铒镱双掺氧化镧镥激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铒镱双掺氧化镧镥激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式(Ⅰ)所示的结构:Er<Sub>2x</Sub>,Yb<Sub>2y</Sub>:(La<Sub>0.1</Sub>Lu<Sub>0.9‑x‑y</Sub>)<Su...
- 朱忠丽代雨航李剑
- 稀土钇掺杂Eu(TTA)3/PMMA温敏漆的制备及性能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本文以氯化铕、氯化钇、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TTA)为原料合成了钇掺杂Eu(TTA)3探针分子。将探针分子掺杂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质中,获得稀土钇掺杂Eu(TTA)3/PMMA温敏漆。采用IR、紫外吸收光谱和激发发射光谱对探针分子结构及温敏漆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稀土Eu(Y)与TTA形成配位键,且钇的掺入未改变Eu(TTA)3结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探针分子的最佳吸收波段位于290-376nm处。激发发射光谱表明,在340nm激发下,温敏漆在614nm处有最强发射峰,且钇对Eu(TTA)3发光具有增益作用,当钇含量为50%时,增益作用最强。不同温度下发射光谱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温敏漆的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温敏漆具有良好的温度猝灭特性,且掺入钇后温敏漆的测温灵敏度有所提高。
- 宋亚娇孙晶朱鹏闫玲玲李剑
- 关键词:稀土
- 钬镱双掺氧化镧镥透明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钬镱双掺氧化镧镥透明陶瓷,包括式(Ⅰ)所示的结构:Ho<Sub>2x</Sub>,Yb<Sub>2y</Sub>:(La<Sub>0.1</Sub>Lu<Sub>0.9‑x‑y</Sub>)<Sub>2</S...
- 朱忠丽李剑代雨航
- 硅氢化反应诱导基团转移聚合方法合成星型聚丙烯酰胺
- 李剑沈贤德段潜觉知丰次
- 铋基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目前世界上的能源快速消耗,全球科学界迎来了重大挑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其中铋基光催化剂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稳定性,在光催化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铋基光催化剂的宽带隙、光生载流...
- 李剑
- 关键词:光催化剂纳米材料静电纺丝
- 铒镱双掺氧化镧镥激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铒镱双掺氧化镧镥激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式(Ⅰ)所示的结构:Er<Sub>2x</Sub>,Yb<Sub>2y</Sub>:(La<Sub>0.1</Sub>Lu<Sub>0.9‑x‑y</Sub>)<Su...
- 朱忠丽代雨航李剑
- 文献传递
- Eu_(0.5)La_(0.5)(TTA)_3/PMMA温敏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以氯化铕、氯化镧、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TTA)为原料合成了Eu0.5La0.5(TTA)3探针分子,将探针分子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后聚合,获得Eu0.5La0.5(TTA)3/PMMA温敏漆。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对探针分子及温敏漆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Eu(La)与TTA形成配位键,且镧的掺入并未改变Eu(TTA)3结构;SEM照片显示探针分子为片状晶体;紫外吸收光谱表明,探针分子的最佳吸收波段位于226~381 nm处。340 nm激发下,发现温敏漆在613 nm处具有最强荧光发射峰,且镧的掺杂对Eu(TTA)3发光存在增益作用;不同温度下荧光光谱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温敏漆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减弱,说明温敏漆具有良好的温度猝灭特性。
- 宋亚娇孙晶闫玲玲朱鹏于文生李剑
- 关键词:PMMA稀土
- 钬镱双掺氧化镧镥粉体的合成及其光谱分析
- 2018年
- 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了Ho,Yb∶(La Lu)_2O_3纳米粉体,确定了其制备的适宜条件。制得的粉体分散性较好,粒径均匀,平均粒径约为55 nm。研究了掺杂不同摩尔分数Ho^(3+)和Yb^(3+)对粉体荧光光谱的影响,980nm泵浦源激发下得到的粉体的上转换光谱显示,粉体发出484 nm蓝光(~5F_3→~5I_8)、551 nm绿光(~5S_2/~5F_4→~5I_8)、660 nm红光(~5F_5→~5I_8)。并讨论了掺杂离子Ho^(3+)-Yb^(3+)的上转换发光机制。
- 李剑代雨航朱忠丽张莹
- 关键词:能级跃迁
- 铒镱双掺氧化镥钆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发光特性被引量:2
- 2017年
- 采用柠檬酸燃烧法,1 000℃煅烧2 h得到Gd^(3+)掺杂量为25%(摩尔分数,下同)的Er,Yb:(LuGd)_2O_3陶瓷粉体。研究了Er^(3+)、Yb^(3+)掺杂量对粉体发光强度的影响。粉体的发光性能表明,掺杂量为4%Er^(3+)和5%Yb^(3+)的粉体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强度最大,在563和661 nm处有较强的发射峰,对应Er^(3+)的~4S_(3/2)/~2H_(11/2)→~4I_(15/2)跃迁和~4F_(9/2)→~4I_(15/2)跃迁。采用掺杂量分别为4%Er^(3+)、5%Yb^(3+)和25%Gd^(3+)在1 000℃煅烧的Er,Yb:(LuGd)_2O_3粉体作为原料,用冷等静压–真空烧结技术在1 800℃烧结20 h制备出Er,Yb:(LuGd)_2O_3陶瓷,尺寸为?10 mm×l mm陶瓷样品的平均透过率为68.7%。陶瓷样品的上转换发射峰强度高于粉体样品。
- 代雨航李剑朱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