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荣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萨福
  • 3篇《紫色》
  • 2篇德里罗
  • 2篇女性
  • 2篇文化
  • 1篇代码
  • 1篇断章
  • 1篇对文
  • 1篇性别
  • 1篇性自由
  • 1篇寻找母亲
  • 1篇影视
  • 1篇影视批评
  • 1篇影视作品
  • 1篇优秀文化
  • 1篇优秀文化传统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秩序
  • 1篇塞林

机构

  • 9篇北京外国语大...
  • 9篇廊坊师范学院

作者

  • 13篇朱荣华
  • 2篇吴月蓉
  • 1篇宫武
  • 1篇邵慧丽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外语艺术教育...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紫色》中的“否定互文性”现象被引量:9
2006年
艾丽丝·沃克置小说《紫色》于广阔的西方文本世界中,巧妙地运用白人文学传统所提供的优秀叙述模式,代之以新的内容,重新抒写具有性别歧视的历史,使《紫色》成为黑人女性心理觉醒的赞歌,并充分展示出黑人优秀文化的魅力。本文从女性与书写、身体及婚姻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紫色》中体现出来的沃克的新历史观。
朱荣华
关键词:《紫色》书写历史
难以同化的“他者”——论《国际大都市》中的“物时间”和“身体时间”被引量:9
2011年
《国际大都市》中,唐·德里罗通过"物时间"和"身体时间"这两种时间形态,对跨国资本主义可能造成的那种唯我中心的后果进行了批判。同时,他也向被这种文化逻辑挤兑在外的"他者"表达了同情与关怀。小说通过主人公埃里克精神上的升华,表明只有承认"他者"的力量,"自我"才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朱荣华
关键词:他者自我
寻找母亲的花园——读H.D.的“断章”诗被引量:1
2010年
萨福的残诗为H.D.提供了不同于男性文学传统的文学范式。萨福跳跃的诗行和诗中独特的意象不仅为H.D.诗思翱翔提供了潜文本,而且也是她开辟自己创作世界的基础。在她五首都以萨福残诗为副标题的"断章"诗中,她依照自己的构思对萨福残诗进行拓展,重构了这位文学祖母的声音,展现了女诗人如何坚定自己的缪斯身份。
朱荣华
关键词:萨福
论《紫颜色》中三棵不同的“树”被引量:1
2009年
《紫颜色》在描写女主人公西丽重获新生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三棵内涵不一的"树"。在她受迫害阶段,那是棵"死亡之树";在她觉醒阶段,那是棵"生命之树";在她成熟阶段,那是棵"社区之树"。通过这三棵不同的"树",小说体现出西丽颠覆男权统治的过程,也是她逐渐认识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过程。
朱荣华
关键词:优秀文化传统女性自由
塞林格小说中的“萨福”被引量:1
2009年
由于历史久远的原因,古希腊诗人萨福的生平和创作给后人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在塞林格的小说世界中,"萨福"和她的诗所代表的是一个尊重个性与情感的世界,寄寓了作者藉"萨福"之名,为现代生活创造一种新秩序的用意。
朱荣华
关键词:塞林格
互文性理论在影视批评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1年
互文性理论强调任何文本的成形在于同其所处符号系统中的其他文本产生联系,并对它们进行吸收与转化。通常可以用三种方法来结合互文性理论与影视批评:第一,考察小说文本或剧作与经它改编过来的影视作品之间的互文性。这其中涉及文化语境、性别、种族、宗教、民族等因素;第二,考察同一类型或题材的影视作品之间的互文性;第三,考察同一导演或演员的作品之间的互文性。互文性理论的介入必拓展影视批评的广度与深度。
朱荣华
关键词:互文性影视作品
《紫色》中对男性代码的解域与归域被引量:1
2007年
小说《紫色》在强调“姐妹情谊”对女性成长的作用的同时,通过描写X先生重新成为一个“自然人”的过程,对黑人男性中相沿成习的父权制的陈规进行了“解域”,重新定义“男性”性别代码。但小说决非宣扬要以女性中心去替代已瓦解的男性中心,而是在消解了二元思维的范式的前提下,表明两性和谐相处的愿望。
宫武朱荣华
关键词:二元思维
消费文化、技术崇高化与恐怖主义:唐·德里罗小说中的三大主题被引量:3
2011年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1999年因为《地下世界》这一巨著成为第一个获得"耶路撒冷奖"的美国作家,但他还远未被中国学术界所认识。他的小说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与当代美国社会形态紧密相联,把审视自己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状况作为创作的关注点。大体而言,他作品中较常关注的主题有三方面:一是对消费文化关注;二是对技术崇高化的关注;三是对恐怖主义的关注。
朱荣华
关键词:德里罗消费文化恐怖主义
狂欢理论视角下的《看不见的人》被引量:1
2010年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看不见的人》具有许多狂欢化文学品质。小说中既有狂欢化的人物形象又有以酒店、街道为隐喻的狂欢广场,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希望颠覆二元对立的社会现实,从不平等的制度中逃脱出来的"狂欢乌托邦"的理想;另一方面,小说还巧妙地运用狂欢节上诸如"加冕/脱冕"之类的礼仪形式,在对主流社会体制进行讽刺和"降格"的同时,表现黑人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实现自我理想的艰难。
朱荣华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
萨拉·蒂斯代尔和她的“萨福诗”
2011年
萨拉.蒂斯代尔的创作多少保留了19世纪"风雅派"的痕迹,创作主题以表现女性情感为主。通过分析她的几首有关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可以看出,她并非完全对传统亦步亦趋。她的诗巧妙地颠覆19世纪的女性价值观。
朱荣华
关键词:萨福女性爱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