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本华

作品数:58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肠道
  • 25篇肠道菌
  • 24篇菌群
  • 23篇肠道菌群
  • 13篇小鼠
  • 11篇他汀
  • 11篇洛伐他汀
  • 11篇伐他汀
  • 8篇变性梯度凝胶...
  • 5篇代谢
  • 5篇多酚
  • 5篇无菌动物
  • 5篇肥胖
  • 5篇DGGE
  • 5篇茶多酚
  • 4篇动物
  • 4篇阿莫西林
  • 4篇PCR-DG...
  • 4篇C57BL/...
  • 4篇HFA

机构

  • 5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3篇重庆警察学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解放军第47...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中国三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58篇曾本华
  • 48篇魏泓
  • 15篇袁静
  • 13篇唐欢
  • 10篇刘宇
  • 9篇方祥
  • 8篇黄亚琴
  • 8篇廖振林
  • 7篇岑彦艳
  • 7篇李文霞
  • 6篇张晓婧
  • 4篇钟青萍
  • 4篇王丽
  • 3篇牛荣
  • 2篇郑书全
  • 2篇程茜
  • 2篇方勇飞
  • 2篇周晓杨
  • 2篇刘晓飞
  • 2篇刘智伟

传媒

  • 12篇中国微生态学...
  • 8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卫生研究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医药导报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重庆高教
  • 1篇第五届全国微...

年份

  • 2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品系小鼠食物过敏模型的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品系小鼠食物过敏模型的敏感性和肠道菌群变化的差异,旨在为食物过敏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30只4~5周龄BALB/c和KM雌鼠用卵清蛋白( ovalbumin,OVA)致敏建立食物过敏模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形态;采用DGGE技术检测粪便菌群的变化。结果(1)30只致敏的BALB/c小鼠中有27只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明显升高(P<0.001),而30只致敏的KM小鼠中有21只,且BALB/c小鼠空肠绒毛炎症细胞浸润、上皮脱落及坏死比KM小鼠明显;(2)食物过敏造模后,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明显(P<0.001),而KM小鼠中仅有均匀度改变显著(P<0.05);(3) BALB/c小鼠和KM小鼠对照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Shannon指数及均匀度都有差异。结论 BALB/c小鼠对OVA的敏感性高于KM小鼠,不同品系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不同,OVA处理后,BALB/c小鼠菌群的改变比KM小鼠更明显。
赵新凤曾本华谭毅魏泓程茜
关键词:小鼠食物过敏卵蛋白敏感性肠道菌群
肠源性细菌抗在NKT细胞相关的肝脏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
魏应凤曾本华陈佳宁崔光莹卢翀王琳魏宏刁宏燕
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的人源菌群模型的建立与肠道菌群的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KM(封闭群)和C57BL/6J(近交系)两种小鼠人源菌群(Human flora-associated,HFA)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小鼠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定植效果。方法通过向无菌KM和C57BL/6J小鼠体内同时灌喂同一健康人的新鲜粪便,于灌喂后1、2和4周分别收集小鼠新鲜粪便。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评价人肠道菌群在两种无菌小鼠体内的定植规律和定植效果。结果两种小鼠的菌群条带数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到第4周,两种品系的小鼠的菌群的一致性均略有增高,趋于稳定。UPGMA聚类分析显示,两种小鼠分别聚在了不同的聚类枝上;并且二者在Shannon-Wiener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条带数S和与供体人的相似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57BL/6J HFA小鼠模型更接近人。结论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对肠道菌群具有选择性的定植效果,在多样性和与供体菌群的相似性方面,C57BL/6J HFA小鼠模型要优于KM HFA小鼠模型。
张晓婧曾本华刘智伟廖振林方祥魏泓
关键词:KMC57BL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肠道菌群
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6
2017年
根据研究生教学特点,为适应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关系研究成为新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形势,对其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进行改革实践。根据菌群与疾病关系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规律,在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中设置微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技术简介、无菌动物培育原理及特点、无菌动物实验设计方法、国内外无菌动物资源简介等4部分内容。力争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强调知识的前沿性、实用性、综合性和交叉性,促进研究生课题设计能力培养和科研思路的开拓,创建研究生无菌动物与微生态学专题教学的新模式。
曾本华魏泓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无菌动物微生态学
残留剂量头孢曲松长期作用对SPF级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残留剂量头孢曲松的长期作用对SPF级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饮水方式,连续45 d分别给予SPF小鼠3个浓度的低剂量头孢曲松,模拟残留剂量抗生素的持续作用,活菌计数研究菌群数量变化。结果 300μg/ml及30μg/ml头孢曲松水溶液持续作用,小鼠肠道菌群厌氧总菌、乳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均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肠杆菌数量异常增殖,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1)且无法恢复,肠球菌无显著变化(P>0.05);3μg/ml头孢曲松处理后小鼠肠道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其余检测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300、30及3μg/ml头孢曲松水溶液持续处理45 d均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程度与头孢曲松浓度密切相关。
唐欢李伟周晓杨袁静曾本华魏泓
关键词:头孢曲松肠道菌群食品安全
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分布和排泄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分布和排泄特点。方法以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洛伐他汀为模型药,选择健康6月龄雄性巴马香猪为实验对象,经灌胃途径给药(45 mg/kg或2.4 mg/kg),采用RP-HPLC方法测定各组织及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并对其分布和排泄过程进行研究。血浆蛋白结合率通过透析法测定。结果给药后,洛伐他汀快速分布到贲门、胃、小肠、肝、大肠、胰、前列腺、肺、肾、心、肌肉、睾丸、肾上腺、膀胱、脑和脾。以胃、肠、肝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单次给药4h后,贲门、胃、小肠、肝、心、肾上腺、膀胱药物浓度同给药后1h相比略有下降,其余组织均高于1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以上,同正常人血浆非常一致。96 h尿中累积排泄量为给药量的7.4%,原形药经胆汁及粪排泄量达到80%以上。结论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同人的分布排泄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相似,均在组织中广泛分布,血浆结合率达到95%以上,主要经胆汁和粪排泄。
刘宇曾本华商海涛魏泓
关键词:洛伐他汀排泄
仔猪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肠道菌群在哺乳动物及人类健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仔猪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动态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然而,在猪的生命周期中,从食管到直肠的微生物分布与组成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健康的肠道菌群具有促进猪的营养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应答,抑制病原菌感染等功能。多种因素对猪肠道菌群的形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分娩方式(经过产道或剖宫产)、幼龄时期饮食(母乳或配方饲料)、抗生素或抗生素样分子的使用等。本文主要从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定植、功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仔猪肠道微生物与仔猪肠道健康的关系,从而加深肠道微生物对维护仔猪肠道健康作用的认识。
夏耀耀任文凯黄瑞林黄瑞林曾本华魏泓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菌群肠道健康仔猪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病死率高,多见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但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积极探寻其发病机制,需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以助于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NEC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杨凯蒂贺雨曾本华曾本华肖洒魏泓艾青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新生儿
洛伐他汀在巴马小型香猪体内毒动学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在巴马小型香猪体内的毒动学特点。方法选健康雄性巴马小型香猪4头,灌胃给予洛伐他汀1.25 g.kg-1,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3P97实用药动学程序计算毒动学参数。结果洛伐他汀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0.807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8.376 h,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95.964μg.h.mL-1。结论洛伐他汀在巴马小型香猪体内毒动学行为符合具一级消除的二室血管外给药模型,在巴马小型香猪体内清除较快。
黄亚琴岑彦艳曾本华刘宇魏泓
关键词:洛伐他汀
雄性动物尿液样本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雄性动物尿液样本收集器,包括尿液收集瓶,其特征在于:尿液收集瓶的瓶口内设有漏斗,漏斗与尿液收集瓶的瓶口固定连接成一体;瓶口上设有螺纹,通过该螺纹与带有腰带的敞口瓶盖连接,敞口瓶盖的敞口用于包围在雄性动...
魏泓宋玉东唐欢袁静曾本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