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振宁

作品数:5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艺术
  • 14篇建筑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建筑
  • 13篇艺术
  • 9篇建筑师
  • 7篇艺术博物馆
  • 7篇双年展
  • 6篇景观
  • 5篇建筑界
  • 5篇建筑景观
  • 4篇库哈斯
  • 4篇OMA
  • 4篇策展人
  • 4篇城市
  • 3篇艺术家
  • 3篇中国馆
  • 3篇术家
  • 3篇憔悴
  • 3篇高大
  • 2篇当代建筑
  • 2篇都市
  • 2篇新闻

机构

  • 39篇中央美术学院
  • 29篇北京大学
  • 1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南京市规划局

作者

  • 44篇方振宁
  • 1篇陈薇
  • 1篇韩冬青
  • 1篇饶小军
  • 1篇刘青昊
  • 1篇张十庆
  • 1篇许一凡
  • 1篇杜量

传媒

  • 38篇东方艺术
  • 2篇时代建筑
  • 1篇世界建筑
  • 1篇世界建筑导报
  • 1篇中国建筑装饰...
  • 1篇建筑技艺(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0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策展的欢喜与悲凉——《建筑中国100》展在德国被引量:1
2013年
每次策展我都会在展览开幕之后写一篇策展记,以此来记录和总结一下每次展览的心得,而2012年9月15日持续到2013年1月13日,在德国博物馆策划的《建筑中国100》展,实际上是介绍当代中国建筑的一百个项目,本应该早已成文,可是,为什么现在才提笔行文呢?
方振宁
关键词:中国建筑悲凉博物馆展览
OMA/De Rotterdam:鹿特丹的纪念碑被引量:1
2014年
2013年11月初,在我前往鹿特丹的行程单上,到达当天的11月20日将参观oMA的事务所,最主要的安排是由0MA的领军人物雷姆库啥斯(RemKoolhaas)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介绍DeRotterdam,这个在次日向外界公开的最新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全貌。21日的安排是竣工典礼以及参观建筑,接着是预留出让记者们采访建筑师的时间。之后我才知道,为了这座大厦的竣工典礼,主办方从全世界邀请了大约50家专业媒体人(亚洲只有中国和日本各一名),可谓是一场现代建筑开幕的大餐。
方振宁
关键词:OMA纪念碑媒体记者领军人物专业媒体
波德莱卡:斯洛文尼亚的骄傲
2011年
意外的相逢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的第二天,我浏览了斯洛文尼亚馆,其原因是我没有时间去排那么长的队去参观那些所谓的人气展馆。我走进斯洛文尼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一位艺术家的朋友是从斯洛文尼亚回来的,没想到由于这种友情和对斯洛文尼亚这个鲜为人知的国家的好奇心,竟给我带来超乎寻常的收获。
方振宁
关键词:骄傲莱卡艺术家好奇心
伊东丰雄:建筑的刹那之美被引量:1
2013年
由于在诺贝尔奖中没有建筑奖,所以世界建筑界都喜欢把美国凯悦基金会颁发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比做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到底这种比喻恰当不恰当?叫习惯了也就没有人去追问它的合理性。反正,每年到了三月初,有好事者就会在那里猜测今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是谁?人们猜测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获奖几乎和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获奖的期待值几乎不分上下,可是多少次都是擦肩而过,久而久之,
方振宁
关键词:建筑界诺贝尔奖建筑师追问
庇护所:智慧之书(下)《庇护所》序
2013年
让读者理解谁是谁的庇护所的最好角度,足作者把地球的构造和宇宙的构造联系茌一起,做一次纵向解剖,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宏伟而且壮丽的画面,那就足我们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有地壳支撑,有几层天花板保护着的相对稳定的框架之中,这个所谓的“天花板”,就是如果你想从太空接近地球的话,必须穿越的各个层。
方振宁
关键词:庇护地球
OMA设计的深交所大厦:让跃进都市的品质向上
2013年
应该是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深圳时,有媒体问我关于深圳的印象,我的回答是:深圳是一本翻不回去的书,意思是它几乎没有过去的篇章,因为在三十多年前它只是一个渔村。之后,我在一本欧洲出版的关于20世纪世界建筑史的画册里,居然发现,在很少几页介绍中国当代建筑的篇章中,深圳是以一座全新崛起的城市被介绍的,这或许就是深圳在世界城市历史上的角色。
OMA方振宁
关键词:深交所OMA都市城市历史
全球化中“印度的高速公路”
2011年
10月的最后一周,我在罗马二十一世纪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为“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撤展,而MAXXI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部分正在举办“印度的高速公路”(INDIANHIGHWAY)展。这实际上是MAXXI协同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和挪威奥斯陆AstrupFearnley博物馆的欧洲巡回展,对于这次展览,印度方已经在2009年开始从蛇形画廊进行巡回展出。
方振宁
关键词:高速公路艺术博物馆建筑景观
中国馆的困惑与挑战
2015年
自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次有了中国馆以来(最终因非典未能成行),今年已经是第十二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7年由策展人侯瀚如策划的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要是主题和空间布展上可以圈点,而此文主要是谈谈今年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困惑我在这里所说的中国馆的困惑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场地的问题,由于中国馆进入威尼斯的时间比较晚,所以主办方给了军械库端头的地方。
方振宁
关键词:中国馆策展人谭盾女书艺术平台
有关雷姆·库哈斯的七问七答
2013年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被任命为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监。由PaoloBaratta担任主席的主席团认为,库哈斯是“我们这个时代建筑行业内最伟大的人之一。”而库哈斯表达了他对未来工作的抱负说:“我们要对建筑的基本元素呈现出新貌,看看能否在建筑中发现新的东西。”随之库哈斯提出了展览的概念“根源”,可见世界现代建筑走过百年之后,开始问鼎建筑走到今天的根源在哪里?库哈斯希望各国家馆能够紧扣他提出的主题,回顾过去一百年里世界建筑走过的道路。
方振宁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行业现代建筑双年展国家馆
场所决定形态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艺术介入计划被引量:1
2018年
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更新的新话题,2017年第二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和成功的实验。策展人从广阔的国际视野,挑选了国际一流的艺术家们的装置作品。这次合作与以往不同的是,展出作品的场地不拘泥于美术馆性质的空间,而是在巨大的工业建筑——上海浦东新区民生码头一座闲置多年的粮仓内进行。这座八万吨的筒仓,已经结束了它的工业使命,在沉睡了十年之后,当高达五十多米的筒仓重新亮起灯光时,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沉淀,以及艺术激活城市死角的巨大能量。
方振宁
关键词:公共艺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