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洁

作品数:19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外科
  • 4篇预后
  • 4篇肺癌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结核
  • 3篇肺结核
  • 3篇病理
  • 2篇新辅助治疗
  • 2篇胸外
  • 2篇胸外科
  • 2篇原发肺癌
  • 2篇术前
  • 2篇外科治疗
  • 2篇腺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治疗
  • 2篇结核分枝杆菌
  • 2篇结节

机构

  • 19篇上海市肺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9篇戴洁
  • 14篇姜格宁
  • 6篇朱余明
  • 5篇刘小刚
  • 4篇张鹏
  • 3篇陈昶
  • 2篇史景云
  • 2篇徐小雄
  • 2篇周逸鸣
  • 2篇秦琳琳
  • 1篇沙巍
  • 1篇陈林松
  • 1篇张莉萍
  • 1篇何文新
  • 1篇张雷
  • 1篇段亮
  • 1篇冯玉宽
  • 1篇杨洁
  • 1篇唐神结
  • 1篇张鹏

传媒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华医学会结...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进展
2023年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手术是治疗MPM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文献报道的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术期死亡比例, 手术的生存获益和适用人群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将回顾MPM的手术指征, 并讨论和比较以宏观切除(macroscopic complete resection, MCR)为目标的胸膜外全肺切除术(extrapleural pneumonectomy, EPP)和胸膜切除术/剥脱术(pleurectomy/decortication, P/D)在MPM治疗中的作用, 同时展望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内的其他治疗方式的进展。
周彬秦琳琳李钊靳凯淇朱余明姜格宁戴洁
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并发症发生率剥脱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手术指征
是否存在实体型或微乳头型成分与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ⅠA期肺腺癌各病理学亚型成分比例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实体型或微乳头型成分(S/M成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完整手术切除的321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资料。男性130例,女性191例,年龄59(11)岁[M(IQR)](范围:55~66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病理学亚型成分比例对无复发生存和总体生存的判断价值。根据有无S/M成分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无成分组又根据主型不同分为2组:含S/M成分组(S/M+组)120例、无S/M成分且贴壁型为主型组(S/M-LPA组)129例、无S/M成分且腺管型或乳头型为主型组(S/M-P/A组)7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3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有无S/M成分是否为预后因素。结果S/M成分对于复发(实体型成分:曲线下面积=0.588,P=0.095;微乳头型成分:曲线下面积=0.566,P=0.106)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589,P=0.104;曲线下面积=0.607,P=0.056)无诊断价值。S/M-LPA组、S/M-P/A组、S/M+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4%、82.3%、77.3%(两两比较:P值均<0.05),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4%、94.5%、83.2%(两两比较: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分组(S/M-P/A组比S/M-LPA组:HR=2.691,95%CI:1.249~5.799,P=0.011;S/M+组比S/M-LPA组:HR=6.763,95%CI:3.050~14.996,P<0.01)是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完整切除的、存在S/M成分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S/M成分比例并不影响预后。基于S/M成分有无的新分组是患者复发的预后因素,S/M+组患者预后最差,S/M-LPA组患者的预后最佳。
靳凯淇沈莹冉吴易沐戴洁刘小刚李佳琪陈林松姜格宁
关键词:预后实体型
供肺冷缺血时间对肺移植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供肺冷缺血时间(CIT)延长对肺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肺移植的111例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供肺CIT分为CIT延长组(CIT 8~12 h,41例)和对照组(CIT<8 h,70例),比较两组供受者最后一次血气分析、冷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情况的差异。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累积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明确受者1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111例肺移植受者,CIT延长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36.9%)和70例(63.1%)。两组受者术后72 h内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GD)3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16.3%,两组术后的30 d存活率分别为90.2%和94.3%,90 d存活率分别为82.9%和8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者1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4.6%比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Cox回归分析显示CIT延长供肺移植与受者1年死亡风险增加无关(HR 0.691,95%CI:0.317~1.506),但术中未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HR 3.562,95%CI:1.061~11.959)以及术后机械通气超过3 d(HR 2.892,95%CI:1.387~6.031)会增加受者1年的死亡风险。结论供肺CIT延长至8~12 h进行肺移植对受者预后未产生不良影响。在权衡受者继续等待和接受移植两者的死亡风险后,接受CIT 8~12 h的供肺是可行的。
李玉萍戴洁刘小刚何文新陈昶朱余明姜格宁
关键词:肺移植冷缺血时间存活率
当前长段气管重建的解决方案
2024年
经过近百年胸外科的蓬勃发展,气管已不再是外科手术的禁区。一期切除与修复重建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气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由于气管疾病的发病率较低,胸外科医师对此领域的技术理论和诊疗经验缺乏统一认知。尤其当涉及到长段气管病变时(≥4 cm),单纯的切除后一期吻合往往因张力过大,导致术后吻合口开裂、坏死甚至患者死亡的情况。因此,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妥善的综合管理措施,是提高长段气管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对长段气管重建手术的主流治疗观点进行总结,并进一步介绍长段气管治疗的新技术、新进展。
王尧温皖豫戴洁姜格宁
关键词:气管疾病一期切除术后吻合口手术方案一期吻合
COVID-19与肺移植:争议与思考
2020年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的全球流行性疾病,能否为COVID-19的危重患者进行探索性、抢救性的肺移植手术在移植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到目前为止国内有报道COVID-19危重患者接受了肺移植,对于这类探索性、抢救性肺移植手术,移植术后相关治疗及预后情况尚无结论。本文主要从相关肺移植与病毒感染指南、肺移植适应证、术后并发症、伦理、卫生经济学等方面阐述这一争论,并思考COVID-19肺移植手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沈蕾刘小刚戴洁陈昶姜格宁
关键词:肺移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危重患者流行性疾病卫生经济学治疗及预后
肺部结节的外科治疗
研究目的为确定I期肺癌最佳淋巴结采样数和辅助化疗价值。首先在病理I期肺癌患者,通过多因素Cox模型发现随着淋巴结采样数目的增加,患者生存获益逐渐提高,其中T1a、T1b、T1c和T2a肿瘤建议分别采样8、9、10和11个...
戴洁张鹏
文献传递
肺部多发结节的诊断、分期和治疗现状被引量:3
2020年
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是指同一个体肺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肺癌病灶,其诊断难点在于与肺癌肺内转移(metastatic nodules)相鉴别。传统MPLC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如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相继应用于MPLC辅助诊断。关于MPLC治疗的手术方式目前尚无定论,受肿瘤个数、位置以及患者心肺储备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现今MPLC的诊断、分期和治疗策略进行系统综述。
戴洁姜格宁
关键词:多原发肺癌组织病理学
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9.8±13.6)岁(范围:26~66岁)。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为常规体检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肺部结节,实性结节2例,囊实性结节1例,混合型磨玻璃结节7例。CT测量结节最大径为(14.9±5.8)mm(范围:8~30 mm)。术前随访4.5(21.5)个月,经过随访后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从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标本大体观察为暗红色结节,质软,与周围肺组织颜色及质地较接近,辨别困难。镜下病理学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见毛细血管明显增生,毛细血管壁由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对CD34、CD31呈阳性反应。术后随访15.0(22.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影像学表现非常类似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标本肉眼辨别困难,显微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明显增多是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CD31、CD34等血管内皮标志物能够帮助诊断。
周逸鸣戴洁徐小雄朱余明姜格宁张莉萍
关键词:肺肿瘤毛细血管胸腔镜检查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adiologic Features of Ground-glass Opacity on Tumor Invasiveness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
史景云戴洁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与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比较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并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薄层CT检查并明确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所有患者共计41例,作为非结...
戴洁史景云梁莉唐神结姚岚周亮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扩张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