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贺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4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理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中国动力煤洗选调查与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对中国动力煤产区煤炭洗选状况及电厂来煤情况的实际调查,初步掌握了中国动力煤洗选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动力煤"产-运-消"3个环节的成本构成展开"煤-电-运"3方技术经济分析,基于煤炭洁净化度初步提出动力煤"按质计价"方法,可供中国动力煤洗选行业参考。 惠贺龙 朱逢豪 黄其励 王淑娟 舒新前 徐旭常关键词:动力煤 洗选 技术经济 电力 用于CO<Sub>2</Sub>和CH<Sub>4</Sub>重整制合成气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CO<Sub>2</Sub>和CH<Sub>4</Sub>重整制合成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由镍基部分Ni/γ-Al<Sub>2</Sub>O<Sub>3</Sub>(组分Ⅰ)和炭材料部分(组分Ⅱ)... 舒新前 惠贺龙 徐精求 舒元锋文献传递 生活垃圾催化热解液体产物特性 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索生活垃圾催化热解液体产物特性变化规律,选取Na2CO3、Ca O、Fe2O33种催化剂,利用固定床实验、红外分析(FT-IR)进行生活垃圾热解液体产物产率和组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终温600℃无催化剂时,生活垃圾热解液产率为39.80 wt%,添加3种催化剂后热解液产率均降低;生活垃圾分别添加1%的Na2CO3和Ca O后,热解油氧含量由22.49%分别降低到20.12%和18.53%,低位热值由30.30 MJ/kg分别提高到33.79和32.74 MJ/kg;无催化剂时热解油成分为脂肪类、含氧化合物及少量芳香类混合物,加催化剂后热解油中芳香类物质峰面积比例显著增加,而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降低,羟基类及羧酸类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明显减少,其他含氧物峰面积比例却增加;Ca O催化效果较明显,生活垃圾添加1%的Ca O热解油中芳香类物质峰面积比例从4.36%增加到29.46%,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由49.42%降低到23.12%,其中羟基类和羧酸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分别由34.03%和10.65%降低到0.00%和3.34%,其他含氧化合物峰面积比例由4.73%增加到19.77%。 贾晋炜 刘璐 杨凤生 惠贺龙 付兴民 韦云钊 李俊卫 付晓恒 舒新前关键词:生活垃圾 催化 热解油 红外分析 含氧化合物 洗选对煤结构及其热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探讨煤炭洗选对煤结构及其热解特性的影响,本文选择贺西煤矿原煤(RC)、精煤(CC)、尾煤(TC)和脱灰煤(DC),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洗选前后煤炭的结构变化,通过热重(TG/DTG)实验研究了煤热解特性,并对热解焦微晶结构作出分析。结果表明:煤炭洗选前后主要是灰分变化,对煤炭微晶结构和大分子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现洗选造成脂肪富氢程度(Hal/Har)和脂芳氢比降低,特别是化学处理造成脂链上富氢基团(CH3、CH2)的脱落,但对脂链结构没有影响。在煤的热解过程中,灰分的存在降低了煤炭的热解缩聚程度,增加了热解活化能,造成热解特征温度均向高温区推移;并阻碍了煤焦基本晶格单元纵向的热缩聚,抑制了煤焦的石墨化进程。 惠贺龙 付兴民 王小华 韦云钊 贾晋炜 舒新前关键词:洗选 热解 煤焦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用Ni/AC催化剂的阈值效应研究 2014年 为研究活性炭负载Ni(Ni/AC)基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的阈值效应,采用N2吸附(BET)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对活性炭负载Ni(Ni/AC)基催化剂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浸渍溶剂和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结构、Ni分散状态和分散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丙酮作为溶剂制备的催化剂比纯水在活性炭载体表面更有利镍的分散,提高了活性组分有效面积,并具有更高的分散阈值。对比密置单层排列模型计算值认为Ni在AC表面呈非密置单层或亚单层分散。Ni/AC催化重整甲烷二氧化碳实验结果显示,丙酮作为浸渍溶剂比纯水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负载型Ni/AC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中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 韦云钊 惠贺龙 李瑜 舒新前关键词:镍 活性炭 高灰煤焦气化活性及其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2013年 在等温条件下进行了贺西煤焦的CO2气化实验,考察了灰分对煤焦气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煤焦的碳微晶结构.结果表明,相同制焦条件下,原煤焦(RC)、精煤焦(CC)、尾煤焦(TC)及脱灰煤焦(DC)的石墨化度顺序为DC>CC>RC>TC,对应的气化活性为TC>RC>CC,说明灰分抑制煤焦石墨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焦的气化反应活性;在反应初始阶段,高灰煤焦(灰分含量≥48.47%)的气化活性较高,气化活性指数Rs(TC)=1.304Rs(RC)=2.421Rs(CC),反应后期随灰层阻力增加,气化活性逐渐降低;受扩散控制的三维扩散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高灰煤焦的气化过程,而低灰煤焦的气化过程则可通过受化学反应控制的收缩核模型描述. 惠贺龙 韦云钊 贾晋炜 李俊卫 舒新前关键词:气化 动力学模型 炭材料-Ni催化剂上焦炉气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合成气 本文采用炭材料与Ni基金属材料作为催化剂对焦炉气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气氛等关键参数对重整反应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稳定性和碳消耗特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炭材料-Ni/Al2O3催... 惠贺龙关键词:炭材料 合成气 CO加氢制备碳二含氧化合物Rh-Nd-V/SiO_2催化剂中助剂的作用 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CO加氢反应、CO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CO-TPD)以及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等方法,考察了助剂Nd和V担载量对Rh-Nd-V/SiO2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助剂Nd和V担载量分别为0.5%和1.0%时,Rh-Nd-V/SiO2催化剂上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和时空产率分别达到59.8%和394.5 g/(kg·h).CO吸附和TPD实验表明,随着Nd和V担载量的增加,强吸附的CO数量逐渐增加,而弱吸附的CO数量先缓慢增加后又逐渐降低.TPSR实验表明,助剂Nd的添加抑制了CO的解离和加氢能力,而助剂V的添加提高了CO的解离和加氢能力.结合催化反应评价和表征结果,适量助剂Nd和V的添加提高了未解离的CO比例,使得催化剂上可参与插入反应的CO比例增多,催化剂的活性、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都有所提高. 王鹏 惠贺龙 柯雷 李子君 王晓华 舒新前关键词:钕 钒 加氢 炼焦煤尾煤热重动力学分析及热解产氢 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热重分析和固定床热解实验,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温度对高矿物质含量的炼焦煤尾煤热解特性的影响.尾煤热解过程可分为室温至400,400~600及600~950℃三个阶段.尾煤与焦煤热解曲线基本吻合,尾煤热解特征温度略向高温区推移.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拟合计算了尾煤热解的动力学参数,得出反应活化能为22.6~66.2kJ/mol,热解过程可用3个二级反应描述.30g尾煤固定床实验结果表明,氢气在低于400℃析出很少,400~600℃缓慢析出,之后随温度升高析出增加,℃后大量析出,℃左右达到最大析出量.终温950℃时,30g尾煤热解产气4300mL,600900氢气产量1722mL;焦煤产气7950mL,氢气产量2716mL.尾煤热解富氢气体产量达焦煤热解气产量的54%,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 刘海兵 郭战英 惠贺龙 付兴民 柳树成 李成 舒新前关键词:焦煤 热解 动力学 生活垃圾和玉米秆混合热解动力学及产物分布 被引量:6 2014年 为探讨生活垃圾和玉米秆共热解过程中的协同关系和产物分布,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生活垃圾、玉米秆及其混合物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并进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混合热解可分为脱水、热解、炭化、焦催化气化4个阶段,前3个阶段与单独热解过程类似,第4个阶段与单独热解相比失重明显增加,表明混合热解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混合物热解的实际活化能为28.492 k J/mol,低于单独热解及其混合物热解理论活化能,可见混合热解利于热解反应进行。为明晰混合热解对热解反应的促进作用,利用固定床热解实验,研究了混合比例对产物产率和热解气各组分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混合比例下,固液实际产率低于理论值,而气体实际产率则比理论值高;混合物料热解气中H2、CH4、CO2产量均高于其理论值,而CO产量却相反,低于其理论值。 贾晋炜 刘璐 惠贺龙 付兴民 龚健 杨凤生 李士达 付晓恒 舒新前关键词:生活垃圾 玉米秆 混合热解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