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鲁强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南海北部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意义
  • 1篇有机地球
  • 1篇有机地球化学
  • 1篇有机碳
  • 1篇生物地球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糖类
  • 1篇糖类物质
  • 1篇颗粒物
  • 1篇颗粒有机碳
  • 1篇海洋沉积
  • 1篇标志物
  • 1篇沉积物
  • 1篇沉降颗粒物
  • 1篇垂向
  • 1篇垂向变化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德国汉堡大学

作者

  • 4篇徐鲁强
  • 4篇郑连福
  • 4篇陈建芳
  • 1篇郑士龙
  • 1篇唐运千

传媒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时间系列沉降颗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4
1997年
通过对南海北部用大孔径沉积物捕获器采集的时间系列沉降颗粒样品中总有机碳、总氮、氨基酸与单糖组分以及叶绿素等有机组分的分析,揭示了南海颗粒物质中有机组分的主要特征。表明沉降颗粒物质中有机质主要来自近期生长的海洋浮游生物,并进一步推断季风对南海北部沉降颗粒物质通量及有机组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陈建芳徐鲁强郑连福How-KinWongTimJennerjahn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沉积物海洋沉积
南海北部沉降颗粒氨基酸通量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22
1997年
对1987年9月到1988年10月放置于南海北部的3套沉积物捕获器样品(共39个)进行了氨基酸通量及组成的研究.氨基酸通量与总通量的变化一致,均呈现季节性的不同,并与南海季风有显著关系.氨基酸组合特征及季节性变化指示沉降颗粒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其中浅层捕获器浮游植物为主要来源,而深层则浮游动物的贡献大.颗粒物质存在着快速沉降的机制,表明由南海季风气候控制的海洋真光层季节性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引起的生物响应,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海洋颗粒物质的产生。
徐鲁强陈建芳唐运千郑连福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
南海颗粒有机碳通量的垂向变化及早期降解作用的标志物被引量:17
1999年
南海不同水层的颗粒有机碳通量与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积累率的对比 ,以及氨基酸、氨基糖、糖类物质的组成变化表明 ,南海水柱中的颗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近期生长的海洋浮游生物 ,仅有 1.4%~ 1.6 %初级生产力产生的有机碳进入深海水柱 ,而在深海盆地沉积物中积累的有机碳仅占初级生产力的 0 .2 2 %以下 .颗粒有机物通量与组成改变主要发生在表层数百米以及底层海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 ,而在中下水层变化较小 . (TAA+TSUG)OC ,AA/AS ,Gluam/Galam ,Arom .AA/Non Prot.AA ,ASP/b ALA ,GLU/g ABA等指标在颗粒物沉积过程中逐渐减少 。
陈建芳M.G.WiesnerH.K.Wong郑连福郑士龙徐鲁强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
南海北部沉降颗粒物中的糖类分布被引量:5
1996年
通过对放置于南海北部Honjo—Mark Ⅵ型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样品糖类组成分布的分析测定,研究了颗粒物有机物质的来源及控制因素及其与沉积记录的关系.结果表明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植物,其通量变化受由季风影响的浮游植物季节性的消长所控制.沉积物中精类组分与颗粒物相比呈现陆源有机质特征,推测是由于北部陆架物质通过浊流或海底移动进入陆坡所致.
徐鲁强陈建芳郑连福
关键词:糖类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