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宇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预后营养指数及改良格拉斯哥评分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 2022年
- 目的:评估预后营养指数(PNI)及改良格拉斯哥评分(mGPS)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总生存期(OS)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CRC患者,计算每位患者术前的PNI和mGPS评分并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PNI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和低PNI组再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模型分析PNI和mGPS与OS的关系。结果:65岁以下患者较65岁及以上患者的PNI更高,mGPS为0~1分的患者较mGPS为2分患者的PNI更高,无脉管癌栓的患者较有脉管癌栓患者的mGPS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PNI为46.85分组,低PNI组64例,高PNI组78例。mGPS评分0分14例,1分93例,2分35例。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表明,高PNI组OS显著长于低PNI组(P=0.019)。mGPS为2分的患者OS显著短于mGPS为0~1分的患者(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为T_(3)~T_(4)、存在神经侵犯、有脉管癌栓、低PNI和mGPS为2分均是较短OS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是CR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NI及mGPS对于评估CRC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联合TNM分期作为生存的预后指标。
- 徐振宇徐闻欢茆勇
- 关键词:预后营养指数结直肠癌预后
- TNM分期与Lugano分期在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中的作用比较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比较TNM与Lugano分期系统在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2月至2013年8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73例。所有患者分别使用TNM及Lugano系统进行分期。5年生存率为生存比较的主要指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不同临床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2.4(1.3-158.6)个月,5年生存率77.82%。使用TNM系统分期时,Ⅰ、Ⅱ、Ⅲ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0.0%、67.4%和22.2%(χ^2=17.795 6,P=0.000 5)。使用Lugano分期时,Ⅰ、Ⅱ、ⅡE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70.7%和46.2%(χ^2=15.677 6,P=0.001 3)。Cox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0.018 1)和远处转移(P=0.003)是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NM分期较Lugano分期可以更好地预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
- 常树建石鑫徐振宇刘劝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淋巴瘤TNM
- 缺氧诱导基因结构域家族构件1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中缺氧诱导基因结构域家族构件1A(HIGD1A)的表达及对于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57例患者中HIGD1A的表达,收集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组间比较采用。结果HIGD1A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组为93例(59.2%),高表达组为64例(40.8%)。HIGD1A高表达组在Ⅰ~Ⅱ期的表达率为50.6%,明显高于在Ⅲ~Ⅳ期中的表达率(49.4%,χ2=6.115,P<0.05)。在不同TNM分期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HIGD1A低表达组的OS为(73.6±3.5)个月;HIGD1A高表达组的OS为(89.5±3.0)个月,明显高于HIGD1A低表达组(χ2=11.183,P<0.05)。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HIGD1A[风险比(HR)=0.315,95%可信区间(CI)=0.135~0.738,P<0.05]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IGD1A的表达有助于评判结直肠癌的预后。
- 徐振宇孙俊杰张婷茆勇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 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及胆碱酯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对于肿瘤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151例结直肠患者术前RBP、TRF和CHE水平,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总生存期(O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BP水平低龄组为(36.42±11.12) mg/L,明显高于高龄组的(28.38±13.61) mg/L(P<0.01);CHE水平在原发结肠者为(6 545.95±2 315.54) U/L,明显低于原发直肠者的(7525.78±2407.31) U/L(P <0.05).术前RBP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出现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术前CHE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术前TRF水平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CHE高水平组的OS为50.7个月,明显高于CHE低水平组的40.4个月(P<0.05);RBP高水平组的OS为55.2个月,明显高于RBP低水平组的34.9个月(P<0.01);TRF低水平组的OS有低于高水平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TRF水平可作为结直肠癌进展较为有价值的指标,RBP、CHE对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均有参考价值.
- 徐振宇李丁徐闻欢高翔茆勇华东
-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胆碱酯酶结直肠癌
- 一种肿瘤科治疗仪用调节支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科治疗仪用调节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槽,且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柱,底座的顶部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架,两个固定架分别位于凹槽的上方和下...
- 徐振宇
- 文献传递
- 不同营养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9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资料,运用SPSS 26.0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44例发生了OIPN,作为OIPN组;75例没有发生OIPN,作为非OIPN组。Spearman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并发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与并发症是OI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为临床评估和预测OIPN发生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结论 白蛋白水平低下与发生并发症是O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该预测模型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OIPN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卞芸丁永娟谢芬吕娟陈杨徐振宇
- 关键词:奥沙利铂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状态
- 乳腺癌患者血脂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通过测定乳腺癌患者的多项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DL—c/HDL-C比值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探讨不同乳腺癌患者血脂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7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清晨空腹多项血脂数据及临床病理资料,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采用x2检验,分析患者的各项血脂数据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淋巴结高转移患者的TG水平(P=0.03)及LDL/HDL比值(P=0.03)均高于淋巴结低转移组;而两组患者的TC、LDL-C及HDL—C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年龄、月经状态、BMI指数、免疫组化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多患者的LDL—C/HDL-C比值和TG水平较淋巴结转移少的患者高。LDL—C/HDL-C比值和TG可能是检测乳腺癌转移的较为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 徐闻欢周云海徐振宇茆勇吴小红
- 关键词: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
- 32例脾脏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远期生存进行分析。结果:32例脾脏肿瘤均行脾切除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恶性肿瘤各占50%。脾脏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为淋巴瘤(25.00%)、血管肉瘤(15.63%);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前三位为脾囊肿(18.75%)、血管瘤(15.63%)、淋巴管瘤(12.5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影像学特点为脾脏均匀增大,或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16例恶性肿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CI:6.28~25.72)。结论: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重要依据。良性肿瘤手术效果佳,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 徐振宇金琳芳石鑫常树建
- 关键词:脾脏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