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
- 作品数:93 被引量:929H指数:18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 中韩双边关系演进过程及影响因子探析——基于事件数据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韩国是连接黄海和日本海重要的通道口,其地理位置有着特殊的地缘作用。中韩关系的发展对于保障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防安全、地缘战略政策的实施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事件数据分析法对2006-2017年中韩双边关系事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归纳出两国双边关系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对中韩双边关系发展的建议与展望。结论表明:①2006-2017年,中韩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平稳发展阶段、波动调整阶段和波动下滑阶段;②中韩双边关系受国家综合实力和权力优势的改变、韩国领导人的政治倾向与对外政策、地缘作用、域外大国的干涉、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③中韩两国应积极加深中韩间的复合依赖关系、建立多渠道沟通机制、基于均势秩序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等建议。
- 王元韩增林彭飞蒋开萍
- 关键词:中韩关系地缘因素
- 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海洋本体的解构与研究重点被引量:18
- 2019年
- 在揭示人海辩证关系与海洋社会属性的基础上,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解析了海洋的构成。第一海洋(自然海洋)是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中自然存在而非人为构筑的海洋部分,其核心要素是地理位置、物质构成和空间形态。第二海洋(人工海洋)是人类海洋实践中所建造的设施及相应的物质、能量及信息流动,包括基地设施、人类主体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和人类与海洋之间的采集排放活动。第三海洋(关系海洋)是不同人类主体在海洋实践中形成的互动关系,核心内容是主体构成、内容组成以及表现形式。第四海洋(观念海洋)是人类对海洋及海洋实践活动的认知,核心是在处理人类与海洋、陆地与海洋和人类主体之间关系时所秉持的理念。现实中,自然海洋、实践性的人工海洋和关系海洋与构想性的观念海洋相互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世界。随着人类海洋实践的深化,关系海洋和观念海洋与自然海洋和人工海洋一并成为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 刘天宝杨芳芳韩增林彭飞
- 关键词:社会性
- 1960—1990年韩国地缘环境解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在地缘环境系统的框架之下,以韩国为研究对象,构建韩国地缘环境研究框架.以韩国的现代史、外交史、经济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选取1960—1990年,从全球、区域的空间尺度,将影响韩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行串联,系统性地解读韩国对内外政策的变化.从地缘环境演变的视角,剖析韩国地缘关系的特征、地缘结构形成的作用机制.为对传统国家的地缘环境做长时间动态的全面分析提供思路.
- 蒋开萍韩增林彭飞
- 中国周边海洋地缘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
-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摩擦多发期、矛盾凸显期、麻烦增加期。目前,中国与周边8个海洋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海洋权益争端,中国周边海洋地缘环境极其复杂。然而,政治地理学的发展与中国在世界上的“海洋地...
- 彭飞
- 关键词:政治地理学
- 文献传递
- 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分析及预测被引量:22
- 2019年
-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1-2015年中国沿海11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并使用PVAR模型,预测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内在机制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看,2001-2015年间全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逐渐趋于平稳增长,沿海地区间发展差异逐步降低;2)从内在机制看,科技水平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海洋科技和制度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现有海洋规模经济对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3)从预测结果看,在10年发展预测期内,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将完成从资源要素投入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新型发展模式。
- 韩增林王晓辰彭飞
- 关键词:DEA-MALMQUIST指数PVAR模型
- 辽宁省交通网络演变对城市腹地分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以1985、1999和2012年为时间断面,辽宁省陆路交通网络为基础数据,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生活圈、基于时间可达性城市腹地和基于场强模型的城市腹地进行划分,研究交通网络演变对不同方法计算下的城市腹地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1)交通网络优化使各城市之间连通度显著提高,城市生活圈范围不断扩大并呈现出明显的线路耦合性和高速铁路指向性。2)提出基于时间可达性的城市腹地划分方法,城市腹地范围同时受自身与周边城市影响在省中部城市密集区域呈现明显的空间压缩效应。3)基于场强模型的城市腹地体现了中心城市依托自身服务等级对周边城市的吸引能力,形成了沈阳-大连两大经济中心竞争城市腹地的局面,将城市根据路网发展对场强腹地的影响可分为扩张型、稳定型、收缩型和弱小型。
- 王丹丹郭建科李博王绍博彭飞
- 关键词:交通网络生活圈城市腹地
- 中国与RCEP伙伴国贸易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采用贸易依赖性和互补性指数,对2001—2019年中国与RCEP伙伴国贸易格局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扩展引力模型探究贸易格局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出口与RCEP伙伴国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非对称性明显。②中国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商品结构基本上与各国出口的优势行业一致,双方的贸易互补性水平较高。③经济规模、人口、地理距离、贸易互补性、签订FTA和共同边界成为中国与RCEP伙伴国贸易额的重要影响因素。
- 彭飞焦阳阳李淑琴刘春涛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山东省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利用经济发展子系统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子系统建立二者协调度评价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04年与2013年2个时间截面的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协调关系、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全省经济在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下,城市间经济差距呈扩大趋势,自东向西形成明显梯度格局.2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城市间差距亦呈扩大趋势,但差异小于经济发展的地市间差异;空间上呈自东北向西南差异递减、"双核"结构仍在强化的特征.3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上升,但协调度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空间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耦合特征,协调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半岛地区、鲁中地区、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
- 韩增林刘春涛彭飞刘馨阳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 地缘经济与人口资源耦合协调研究——以东北亚地区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人口资源日益成为区域发展和国家间地缘经济博弈的核心要素,全球范围内人口问题的普遍性使得探讨其与地缘经济间耦合协调关系成为新的议题。本研究聚焦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五国,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9—2020年间地缘经济与人口资源的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①尽管各国在地缘经济和人口资源发展上整体上升,但差异显著。中国发展迅速且均衡,日本相对疲软,韩国在两方面均稳定增长,而俄罗斯和蒙古发展缓慢,俄罗斯更显孱弱。②耦合协调方面,东北亚地区正从磨合期过渡到初步协调阶段,2020年,除蒙古呈现同步型相对发展特征外,其余国家均呈人口资源滞后型。③针对当前问题,从提升区域创新水平、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缓解区域人口老龄化三方面为东北亚地区应对人口资源与地缘经济耦合协调挑战提出建议。
- 李淑琴彭飞刘春涛王浩然
- 关键词:地缘经济人口资源东北亚国家
-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产业安全评价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海洋产业安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中国海洋产业的安全度,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中国海洋产业安全为研究对象,基于海洋产业安全的内涵,从海洋产业竞争力、承载力等方面构建海洋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海洋产业安全评价模型计算出中国沿海地区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3年的海洋产业安全度,并将沿海地区的海洋产业安全度划分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和危险四个等级。根据海洋产业安全度的变化,得出中国海洋产业安全的时空分异特征:中国海洋产业安全区域在逐渐缩小,不安全区域在扩大,产业安全度呈整体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各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得出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安全发展均受到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制约,同时存在不同地区海洋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各异的结论,为各沿海地区未来海洋产业安全发展提供参考。
- 吴爱玲韩增林彭飞袁莹莹丁申锐
- 关键词:海洋产业产业安全集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