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亚飞
- 作品数:52 被引量:164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初步评价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 ;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治疗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动脉导管未闭 4 5例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皮静脉导管封堵法治疗。以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超声测定 PDA最小内径 ,并应用心脏超声评价其疗效及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 4 5例手术全部成功 ,4 2例在封堵器到位后 30 min经主动脉造影证实完全堵闭 ;2例术中发现仍有少量分流 (1例术后 1 0 d复查心脏超声证实无残余分流 ,1例 2 0月后超声检查仍有少量残余分流 ) ;1例术后有较多残余分流 ,术后 4 h发生溶血 ,随后行外科手术治疗。X线造影、2 DE及 CDEI所测得 PDA的最小内径分别为 5 .5± 2 .0 ,6 .9± 2 .0及 5 .8± 3.2 mm。2 DE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86 ;CDEI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97。随访中未发现封堵器发生位置变化、占位效应、局部湍流现象及压力阶差。封堵术后 1 0月患者 PA、EDD、EDV、ESV均有下降 ,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的介入治疗方法。超声心动图在适应证及封堵器的选择、术后疗效观察。
- 彭亚飞陈良龙钟玲张飞龙郑行春林朝贵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心动描记术
- 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 2001年
- 目的 观察静注尼卡地平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5 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静脉推注尼卡地平 2 mg后再以 2~ 8m g/ h持续泵入 ;B组以 2~ 8m g/ h持续泵入。 结果 两组降压显效率均为 10 0 % ;A组起效和显效时间较快 ,分别为 5 min及 15 min,B组起效和显效时间稍慢 ,分别为 15 m in及30 m in;两组均于 1~ 2 h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结论 静脉注射尼卡地平可迅速、显著而平稳降低高血压急症患者的血压。
- 鄢晓平彭亚飞王一波李炽华吴黎明
- 关键词:尼卡地平高血压急症
- 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慢性炎症反应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炎症反应因子和游离脂肪酸(FFA)等共同作用下,产生大量活性氧簇(ROS),并进一步引起炎症因子的激活,形成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在高脂血症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多种机制的推动下,AS最终引发心血管疾病事件。因此,抗炎治疗对于AS的多种机制可以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联合他汀类药物、RAAS抑制剂等显示出了比单一药物应用更显著的效果。
- 陈力夫彭亚飞
- 关键词:炎症因子动脉粥样硬化他汀
- 亚降压剂量依那普利预防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的作用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观察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并了解亚降压剂量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RAS和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造成大鼠压力负荷升高,其中一组术前1天始予以亚降压剂量依那普利干预。于术后4周测定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AngⅡ、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体重比值(LVW/BW)、心肌细胞直径(DC)。结果: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实验手术组大鼠心肌局部AngⅡ(5.470132±0.52Pg/mg)较对照组(3.24±0.39Pg/mg)明显升高,且与LVW、LVW/BW、DC呈近相关(r分别为0.7152,0.8149,0.7528);亚降压剂量依那普利干预后实验治疗组大鼠心肌局部AngⅡ,LVW,LVW/BW,DC均较手术组明显降低(3.48±0.41vs5.47±0.52pg/mg,438,9±4.22vs599.3±80.98mg,1.98±013vs2.64±0.19mg/g,16.45±0.4vs19.68±0.47um);各组血浆AngⅡ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心肌局部RAS参与了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过程;亚降压剂量依那普利能预防心肌肥厚的发生,并阻止心肌局部AngⅡ的升高。
- 彭亚飞孙明周宏研
- 关键词:依那普利心肌肥厚血管紧张素II
-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 2002年
- 胡榕郑行春陈良龙林朝贵张飞龙彭亚飞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 强化抗凝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治疗相关性血栓的预防价值
- 2007年
- 目的在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导管封堵治疗过程中,观察常规量肝素抗凝是否足以阻止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CARTH),探讨优化抗栓方案可否有效防止CARTH。方法将142例ASD及VSD患者分成两组:A组82例,男51例,女31例,中位年龄为21岁,为2004年6月前导管封堵病例,术中采用常规抗凝即肝素100 U/kg,术程超过1 h者追加肝素1 000 U/h;B组60例,男38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22岁,为2004年6月后导管封堵病例,术中采用优化抗凝方案,即肝素150 U/kg,术程超过1 h者追加肝素1 000 U/h,术中用肝素0.9%NaCL溶液充满输送导管并防止血液逆流。术中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腔内异常条索状血栓回声的发生率(THR)及长度(THL),术后检测输送导管及输送杆上附着的血栓体积(THV)。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比例(ASD/VSD)、两组所使用的输送导管大小的操作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和B组THR分别为11.0%和1.7%,THL分别为(0.34±1.03) cm和(0.02±0.15) cm,两组THR和TH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组和B组THV分别为(0.84±1.51)和(0.08±0.31) mm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组CARTH的发生率及其大小均高于B组,但术中两组均未发生血栓栓塞临床事件。结论在ASD和VSD导管封堵治疗过程中,常规量肝素抗凝不能完全阻止CARTH,强化抗栓方案可较有效地防止其发生,从而减少潜在的血栓栓塞危险。
- 陈良龙林朝贵彭亚飞郑行春张飞龙陈建华鄢晓平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常规量术后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
-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卡维地洛组(n=30)。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从小剂量(3.125mg,1次/天)逐渐加至靶剂量(12.5mg,2次/天或3次/天)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1(ET-1)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ngⅡ及ET-1水平显著降低,卡维地洛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缩短(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高(P<0.01)。结论:卡维地洛抑制心衰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 彭亚飞欧阳煜钟玲陈良龙
- 关键词:卡维地洛神经内分泌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 VVI与DDD对起搏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6
- 2002年
- 对 6 4例VVI和 5 1例DDD起搏患者术前 ,术后 6 ,12个月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评价其心律失常变化及其机制。结果 :VVI起搏者术前房性心律失常 (AA)发生率为 12 .5 % ,术后 12个月为 45 .3% ,术后AA明显增加 ;室性心律失常 (VA)手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EF值、左室内径、左房内径 ,术后 12个月与术前比较分别为 40 .8%± 5 .2 %vs 5 0 .6 %± 6 .7% ;6 4.2± 9.5vs 5 6 .4± 8.2mm和 39.4± 8.6vs 34 .2± 9.6mm ,P <0 .0 5。DDD起搏者手术前后比较AA、VT、EF值、心腔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VVI起搏可使AA增加、EF下降、心腔内径增大 ;DDD起搏对心律失常、EF。
- 彭亚飞钟玲丁燕生陈良龙李金国王一波林朝贵
- 关键词:VVIDDD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简单边支血管处理策略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
- 2007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分支血管病变程度变化,探讨分叉病变PCI中较简单的边支血管处理策略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入选条件:①各类分叉病变;②主支植入支架,边支不植入支架,除非≥2 mm血管在主支PCI后发生闭塞:③分支血管开口在主支支架后受压≥50%且直径≥2 mm者则采用球囊对吻,否则不行球囊对吻:④所有患者均使用药物洗脱支架(包括CYPHER、TAXUS、FIREBIRD及PARTNER)。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98例,男性6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3.3岁。对上述患者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及冠状动脉造影,以QCA测量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DSR)、最小血管内径(uLD),并进行TIMl分级。结果本组采用和不用球囊对吻者分别为29例(30%)和69例(70%);主支支架植入后7例(7%)发生分支血管闭塞,3例经球囊对吻后恢复TIMI3级血流,其余4例因分支血管较小未做进一步处理。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期间MACE(均为心绞痛)累计发生率分别10%和25%。PCI术前(n=98)、术后即刻(n=98)、术后6个月(n=76)和术后12个月(17=45)分支血管开口MLD分别为(1.91±0.5)、(1.3±0.6)、(1.2±0.6)和(1.4±0.6)mm;DSR分别为45.1%10.3%、66.8%±16.5%、67.2%±16.1%和67.6%±13.8%;TIMI血流分别为2.8±0.4、2.5±0.6、2.5±0.3和2.4±0.6。统计分析显示,MLD、DSR和TIMI血流分级在PCI术前与术后各随访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叉病变PCI时不必对边支血管尤其直径小于2 mm者采取激进的处理策略:简单处理策略可降低PCI的难度.确保主支血管PCI术顺利完成,增加治疗效果-费用比。
- 陈良龙罗育坤林朝贵彭亚飞郑行春张飞龙陈建华鄢晓平
- 关键词: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血流分级血管内径费用比
- 改良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封堵法可行性及安全性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陈良龙林朝贵彭亚飞郑行春张飞龙陈建华鄢晓平汪国忠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主动脉造影股动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