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赛

作品数:33 被引量:231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土壤
  • 12篇土壤呼吸
  • 9篇秸秆
  • 9篇保护性耕作
  • 7篇秸秆覆盖
  • 6篇碳平衡
  • 5篇有机碳
  • 5篇三熟
  • 5篇土壤动物
  • 5篇农田
  • 5篇耕作
  • 4篇油菜
  • 4篇玉米
  • 4篇土壤温度
  • 4篇农田生态
  • 4篇农田生态系统
  • 4篇温度
  • 4篇小麦
  • 4篇耕作模式
  • 3篇土壤有机

机构

  • 33篇西南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信州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广西财经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电影艺术...
  • 1篇江西科技学院

作者

  • 33篇张赛
  • 26篇王龙昌
  • 7篇杜娟
  • 7篇周航飞
  • 6篇张晓雨
  • 5篇罗海秀
  • 5篇熊瑛
  • 5篇周泉
  • 4篇马仲炼
  • 4篇贾会娟
  • 3篇陈娇
  • 3篇石超
  • 2篇潘家恩
  • 2篇冉春燕
  • 2篇邢毅
  • 2篇马淑敏
  • 1篇赵赟
  • 1篇周泉
  • 1篇曲存民
  • 1篇龙明忠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 1篇区域治理
  • 1篇中国农学会耕...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3年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套作模式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垄作(R)、传统耕作+覆盖(TS)和垄作+覆盖(RS)4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玉米大豆共生时期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条带,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小各处理间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差异降低,且差异主要出现在>0.25mm粒级的大团聚体中。但是在小麦-大豆条带,不同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层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趋势一致,大小排序为A1(>2mm粒级的团聚体)>A2(2~0.25mm粒级的团聚体)>M2(<0.053mm粒级的团聚体)>M1(0.25~0.053mm粒级的团聚体)。0-5cm土层>2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在36.31%~54.84%之间,低于5-10cm土层的含量(55.22%~70.73%),耕作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5cm土层中,5-10cm土层各处理间没有差异。不同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大小排序为A2>A1>M1>M2,有机碳主要富集在2~0.25mm粒级的团聚体内,其中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尤其敏感。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虽然2~0.25mm粒级中的有机碳含量最高,但是它的质量分数较低,土壤总有机碳增加主要是由于>2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在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大团聚体含量,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张赛王龙昌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保护性耕作
绿肥间作和秸秆覆盖对冬季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农田土壤呼吸成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而绿肥对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有巨大潜力.在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有关绿肥间作条件下的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尚不明确.通过绿肥紫云英与油菜间作,重点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紫云英与油菜间作对冬季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覆盖相比,隔根方式成为影响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绿肥间作使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秸秆覆盖可促进油菜田间土壤呼吸,而绿肥间作抑制了油菜田间土壤呼吸,土壤呼吸受油菜生育阶段影响较大,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总体特征,且与土壤温度之间表现出回归式抛物线关系,根际呼吸在油菜生长后期成为土壤呼吸的主要成分.
周泉王龙昌熊瑛张赛杜娟赵琳璐
关键词:紫云英油菜碳通量
水氮耦合对油菜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在油菜种植主产区,定量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和氮素施入对油菜生长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为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5—2017年度在重庆西南大学日光温室开展油菜水肥耦合效应盆栽试验,比较高水W1(90%田间持水量)、中水W2(70%田间持水量)、低水W3(50%田间持水量)三个水分梯度和高氮N1(150%常规施氮量)、中氮N2(100%常规施氮量)、低氮N3(50%常规施氮量)三个氮肥水平共9个处理对油菜产量、生长性状、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株高、茎粗、叶片数、有效分枝数对水分因素不敏感,主要受氮素影响。本试验中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施氮量才对根系形态特征指标、根系干物质量产生影响。水氮因素对土壤的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主要影响作物的全氮含量,作物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则呈下降趋势;油菜产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本研究中最优水氮组合为W1N3,即灌水水平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90%、施氮量为0.12 g·kg^-1。
张赛王龙昌陈娇石超
关键词:油菜水氮耦合生长性状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
西南丘陵区不同耕作模式下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3
2014年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实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平作+覆盖+秸秆速腐剂(TSD)、垄作+覆盖+秸秆速腐剂(RSD)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玉米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生物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整个生育期阶段农田土壤呼吸先增强后减弱,变化范围为1.011—5.575μmol m-2s-1,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RSD>TSD>TS>RS>T>R。垄作降低了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提高土壤呼吸速率。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表现为R>T>RSD>TSD>RS>TS,土壤呼吸的土温敏感指标Q10值排序为TS>TSD>RS=R>T>RSD。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排序为TSD>TS>RS>RSD>R>T。土壤呼吸的土壤水分响应阈值大小排序依次为R
张赛王龙昌周航飞罗海秀张晓雨马仲炼
关键词:耕作模式玉米田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动物
不同耕作模式下“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农田碳平衡特征研究
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势在必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垄作和秸...
张赛
关键词:耕作模式土壤-作物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特性被引量:7
2017年
土壤呼吸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垄作和覆盖对旱三熟蚕豆田土壤呼吸的影响,测定了平作(T)、垄作(R)、平作+半量覆盖(TS1)、垄作+半量覆盖(RS1)、平作+全量覆盖(TS2)、垄作+全量覆盖(RS2)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体系中蚕豆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变化,分析了蚕豆田碳平衡特性。结果表明,蚕豆生长季节农田土壤呼吸随作物生长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885~10.213μmol/(m^2·s)。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TS2>RS2>RS1>TS1>T>R;分别为4.096,3.780,3.441,3.104,2.850,2.439μmol/(m^2·s),较平作不覆盖处理增加了43.7%,32.6%,20.7%,8.9%,-14.4%。垄作显著降低了蚕豆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而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呼吸总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成熟期<苗期<鼓粒期<分枝现蕾期<开花结荚期,其中开花结荚期约占50%;利用根排除法测得蚕豆田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比例变幅为19.49%~54.23%,利用回归分析法测得结果为37.02%~60.64%,二者均值分别为38.62%和49.12%。不同耕作和覆盖处理下蚕豆田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汇为857.26~2236.25kg/hm^2。与平作不覆盖相比,RS2、TS2、RS1、TS1、R分别较平作不覆盖处理T高出160.86%,101.44%,30.78%,47.63%,110.41%,差异达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垄作和秸秆覆盖有利于蚕豆田生态系统的碳汇,以垄作+全量覆盖的效果最好。
熊瑛王龙昌赵琳璐杜娟张赛周泉
关键词:土壤呼吸根系呼吸碳平衡蚕豆保护性耕作
“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行知录(2022)
2023年
大疫袭来,封村断路。我们“在乡村发现中国”一行,三年来几次组织在城乡中国之间再次游走,皆难成行。借福建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的机会,各路学子再聚乡村,驻地研修。疫情封控加快了全球本土化步伐,也使得研修走向在地化。于是,《“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行知录》在2018和2019之后,又有新篇。礼失,求诸于野;学失,同样求诸于野。在这个基本常识缺乏的时代,再次由草尖溯回到草根,发现中国道路,发现乡村力量,发现未来希望。
周立赵赟潘家恩王松良韩君倩王玉张赛李苗苗王金妹樊子塽罗建章
关键词:全球本土化研修跨学科
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生长季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作用的贡献被引量:11
2014年
在紫色土丘陵区连续6年进行秸秆覆盖试验的"旱三熟"农田系统中,于2012年12月—2013年4月小麦生长季内对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对小麦根系生物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以分析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S)和秸秆覆盖+腐熟剂(SD)处理分别比对照(CK)增加了45.0%和29.4%.曲线估计表明,土壤呼吸作用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线性关系,通过建立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采用生物量外推法估算小麦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在分蘖期(2012年12月)、拔节期(2013年1月)、抽穗期(2012年3月)和灌浆期(2013年4月),根系呼吸分别占土壤呼吸的28.2%、44.0%、56.9%、56.2%,平均贡献为46.3%,并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与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同步.按照不同处理建立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呼吸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经计算得出CK、S和SD 3个处理中,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分别为42.9%、43.8%和43.7%,秸秆覆盖对根系呼吸作用比例无显著影响.
张晓雨张赛王龙昌周航飞贾会娟黄召存罗海秀
关键词:土壤呼吸秸秆覆盖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呼吸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通过对比秸秆覆盖于地表和掩埋到地下20 cm处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有助于增加作物的根粗和根体积,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和转化;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土壤呼吸作用,出现暂时的高土壤排碳,但是综合考虑土壤排碳和作物固碳的相互作用以及秸秆还田配套的人力物力财力,秸秆覆盖于地表最终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
张赛王龙昌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呼吸作物生长
紫色土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旱地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自带的土壤呼吸室(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traditional farming)、垄作(R,ridge planting)、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traditional farming+straw mulching)、垄作+秸秆覆盖(RS,ridge planting+straw mulching)、传统耕作+秸秆覆盖+秸秆速腐剂(TSD,traditional farming+straw mulching+decomposing agent)、垄作+秸秆覆盖+秸秆速腐剂(RSD,ridge planting+straw mulching+decomposing agent)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种处理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明显,各处理日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其中在小麦-大豆条带,小麦土壤呼吸速率均值为1.53μmol m-2s-1,大豆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为4.10μmol m-2s-1,各处理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大小排序为T
张赛王龙昌张晓雨周航飞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