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莉
- 作品数:50 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含铂方案在晚期乳腺癌化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 朱虹冯继锋胡赛男张莉莉
- 晚期三阴乳腺癌治疗现状
- 来虹冯继锋张莉莉胡赛男
- 剂量密集化疗作为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剂量密集化疗在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5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给予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的两周剂量密集方案辅助化疗。结果 56例中,54例完成全部化疗,2例因毒性不能耐受更换为三周方案,56例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贫血、神经毒性等,1例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性发热,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1年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4%和87.5%,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8.2%。结论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的两周剂量密集方案作为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胡赛男张莉莉俞乔胡亦清袁渊高津
- 关键词:乳腺癌化学治疗
- 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根据分子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改善B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对TNBC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前,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溶质载体家族39成员6(SLC39A6)等作为靶点的ADC研究取得了进展,对TNBC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ADC治疗TNB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袁渊胡赛男黄佳圆许婷熊伟力张莉莉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
- 含铂方案在晚期乳腺癌化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 背景:尽管最新的实验数据显示含铂方案的化疗(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PBCT)能够提高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治疗疗效,但是仍然...
- 朱虹冯继锋胡赛男张莉莉
- 文献传递
- 国产紫杉醇脂质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报告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比较国产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顺铂与紫杉醇+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国产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表阿霉素和紫杉醇+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多中心,开放式,随机,对照研究。分试验组A和对照组B两组。小细胞肺癌:A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d1+顺铂75mg/m2/周期,每3周重复;B组注射用紫杉醇135mg/m2/d1+顺铂75mg/m2/周期,每3周重复。乳腺癌:A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d1+表阿霉素60mg/m2/d1,每3周重复;B组注射用紫杉醇135mg/m2/d1+表阿霉素60mg/m2/d1,每3周重复。结果:本中心共有21例病人入组,20例病人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各10例。试验组总有效率71.4%(10/14)。对照组总有效率33.3%(2/6),但无显著性差别。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以白细胞和粒细胞的减少最明显,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其它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脱发,疲劳和肌肉关节痛,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国产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 陈颖波陈嘉张莉莉朱梁军潘良熹
-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
- CAF与CAP方案在乳腺癌术前化疗方案选择中的差异
- 目的:研究 CAF 方案及 CAP 方案对乳腺癌术前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组及减退组中疗效的差异。方法:初治的 T2-4N0-2M0期的乳腺癌患者,分为 CAF 组及 CAP 组,每组中根据患者...
- 俞乔赵祥生张莉莉陈嘉
- 关键词:乳腺癌术前化疗CAFCAP有效率
- 文献传递
- BCSG1甲基化状态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乳腺癌患者中BCSG1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病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78例良性病变组织BCSG1第一外显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统计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类标本中均存在去甲基化状态,住82例乳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分别有27例(32.9%)和15例(18.3%)检测到纯合性去甲基化,78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25例(32.1%)检测到纯合性去甲基化;82例乳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分别有55例(67.1%)和67例(81.7%)检测到甲基化,78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53例(67.9%)检测到甲基化,均为杂合型甲基化;BCSG1完全去甲基化状态在乳腺癌旁组织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SG1甲基化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在中国人群中,BCSG1去甲基化状态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吴剑秋张莉莉马大伟
- 关键词:乳腺癌BCSG1DNA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PCR
- 吉西他滨长疗程维持化疗有助于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吉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线数、剂量、周期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以及疗效等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共筛选全国10家医院共2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纳入224例患者进行分析。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26~77岁),其中Luminal型83例,三阴性9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44例。55.4%(124/224)为绝经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7例,疾病稳定(SD)112例,疾病进展(PD)27例。客观有效率为36.6%(82/224)。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9例)、中性粒细胞下降(49例)、血小板下降(15例)、转氨酶升高(2例)。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6~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6个月。引起治疗结束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进展90例、患者个人原因终止治疗51例、严重不良反应不耐受18例、医师评估后治疗结束65例。治疗周期>6个周期较≤6个周期患者在PFS有明显的延长(8.2和5.4个月,HR=2.474,95%CI:1.730~3.538,P<0.001)。结论吉西他滨为主的治疗方案在中国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长程维持治疗有利于改善生存。
- 岳健宋国红李惠平孙涛宋丽华佟仲生张莉莉宋振川欧阳取长杨谨潘跃银袁芃
- 关键词:晚期吉西他滨
- 乳腺癌化疗后表阿霉素蓄积水平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C-erbB-2基因、ER/PR的表达以及发病年龄与化疗后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中表阿霉素(EPI)蓄积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体内的EPI含量,观察化疗后患者体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EPI蓄积程度。结果化疗后体内EPI蓄积程度与C-erbB-2基因的表达状态密切相关(P<0.01),C-erbB-2表达阳性的患者化疗后EPI蓄积程度明显增高,而与ER/PR的表达以及发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预示着应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后体内药物的蓄积程度较高,通过检测体内药物的蓄积程度可更直观,准确地预测患者对治疗的预期受益程度。
- 吴剑秋张莉莉胡赛男朱月清沈宗丽孙蔚莉周振英冯继锋
- 关键词:乳腺癌C-ERBB-2表阿霉素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