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艳

作品数:30 被引量:24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9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石器
  • 10篇旧石器
  • 9篇更新世
  • 8篇石制品
  • 7篇洛南盆地
  • 6篇植被
  • 5篇东秦岭
  • 5篇黄土
  • 5篇黄土堆积
  • 4篇同位素
  • 4篇晚更新世
  • 4篇渭河盆地
  • 4篇光释光
  • 4篇测年
  • 3篇植被类型
  • 3篇释光测年
  • 3篇孢粉
  • 3篇孢粉组合
  • 3篇阶地
  • 3篇旧石器地点

机构

  • 28篇南京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aTrobe...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安康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 1篇皇家安大略博...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 1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贵州省文物考...

作者

  • 30篇张红艳
  • 24篇鹿化煜
  • 10篇弋双文
  • 9篇王社江
  • 9篇张文超
  • 6篇孙雪峰
  • 5篇雷昉
  • 4篇陈英勇
  • 4篇赵军
  • 3篇张瀚之
  • 3篇王晓勇
  • 3篇张朝晖
  • 3篇卓海昕
  • 3篇王先彦
  • 3篇吕安琪
  • 3篇夏文婷
  • 2篇曾琳
  • 2篇唐领余
  • 2篇赵琳
  • 2篇顾兆炎

传媒

  • 9篇第四纪研究
  • 6篇人类学学报
  • 3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08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秦岭洛南盆地黄土堆积记录的更新世环境变化
为了解东秦岭地区的古环境变化,并探讨环境变化在人类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选取洛南盆地的上白川、刘湾等剖面进行了全面的粉末样品采集,测量了所有样品的粒度、磁化率,并对代表样品的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验表明,洛南...
张红艳
关键词:洛南盆地黄土堆积古环境变化旧石器更新世
一种碳十四测年用植物纤维素提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十四测年用植物纤维素提取装置,包括底座及漏斗;底座上设有连接座,底座两侧交错设有安装槽一,安装槽一内安装有密封管,漏斗安装于密封管上,漏斗上设有端盖;连接座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水道一,底座内位于...
赵业思林鹏雨张红艳梁承弘顾铫
东秦岭地区黄土堆积的岩石磁学特征及磁化率增强机制探索被引量:15
2008年
对东秦岭地区洛南盆地的上白川、刘湾和丹江上游的二龙山黄土剖面进行了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黄土和古土壤样品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古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比黄土的多,极少数黄土样品以反铁磁性矿物为主。亚铁磁性矿物和反铁磁性矿物的含量随成土作用增强而增加,成土作用形成的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包括超顺磁性和单畴(似单畴)颗粒,但以单畴和(或)似单畴为主。古土壤磁化率增强与这些土壤成因的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含量有关,显示出受气候变化控制的特点。东秦岭地区黄土岩石磁学性质与黄土高原地区的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三个剖面之间磁化率值整体差别较大。温湿的气候和复杂的山区地形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赵军鹿化煜王晓勇张红艳王社江
关键词:东秦岭黄土堆积岩石磁学磁化率成土作用
碎屑锆石年龄反映的渭河盆地~7Ma以来风成沉物物源变化及其气候指示意义
张瀚之鹿化煜雷昉蒋品欣张红艳
中国半干旱-湿润区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与植被变化被引量:10
2015年
对比研究中国半干旱-湿润气候区的黄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TOC)变化的控制因素及其所揭示的植被演替过程,能够为认识这些地区植被变化规律提供新的依据.迄今,秦岭以南亚热带地区土壤δ13CTOC与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黄土高原地区的联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镇北台、西峰、洛川,以及秦岭地区的洛宁和长江下游的镇江等5个代表性黄土剖面,对其δ13CTO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湿润区黄土δ13CTOC在间冰期偏正,在冰期偏负,可以反映季风强度的变化.末次间冰期以来湿润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区的植被是以C4草本为主的C4/C3混合的草地.温度满足一定条件后,季风降水变化可能是控制半湿润-湿润区黄土沉积上覆C3/C4植物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张红艳鹿化煜顾兆炎李徐生张朝晖陈英勇张文超吕安琪赵丽媛
关键词:下蜀黄土东亚季风有机碳同位素末次间冰期
温度影响东北地区更新世植被变化的黄土记录被引量:9
2015年
温度、降水(湿度)和大气CO2含量被认为是影响C3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大量的现代植物和土壤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δ13C)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使C3植物的碳同位素变重(正),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和大气CO2含量升高可使C3植物的碳同位素偏轻(负);同时,C4植物可明显地影响土壤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基于这些认识,以前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有机质碳同位素和植被组成变化进行过不少研究.但是,相关的研究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黄土中还未开展.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厚度36m的喀喇沁旗牛样子沟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间隔10cm的采样和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间冰期发育的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δ13C值偏正;反之,在冰期堆积的黄土有机质含量低、δ13C值偏负.通过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植被类型是以C3植物占主导地位,C4植物对土壤有机质δ13C变化的贡献有限,并且气候变化具有冰期-间冰期季风气候变化的特点,据此推断温度是决定东北地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超过了降水(湿度)和大气CO2含量对植被(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反向影响.这一发现揭示了温度对我国东北地区长时间尺度植被变化的控制作用.这些认识对于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林木和小麦、大豆、水稻等C3作物的种植有借鉴意义.
鹿化煜张红艳曾琳吕安琪张朝晖陈英勇弋双文
关键词:C3植物温度黄土
渭河盆地河湖沉积碳酸盐及其碳氧同位素记录的上新世东亚季风气候变化被引量:11
2022年
对上新世暖期(5~3Ma)大气CO_(2)高浓度背景下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当前大气CO_(2)浓度快速上升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文章对晚中新世-上新世(6.73~2.58Ma)渭河盆地268.5m厚的河湖相沉积序列的碳酸盐含量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重建了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渭河盆地河湖相沉积序列中的碳酸盐主要是自生形成,受季风降水量变化控制,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响应区域蒸发和降水比值。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可能主要反映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强度,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反映降水量的变化。利用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重建渭河盆地晚中新世-上新世的干湿变化,表明约6.7Ma时期气候炎热干燥,6.7~4.5Ma时期整体较为温暖湿润,降水量在5.6~5.2Ma达到最大;约4.2Ma以后,气候向寒冷、干旱方向发展。本研究认为,晚中新世-上新世渭河盆地的季风降水可能由北半球温度变化驱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黄子晗鹿化煜梁承弘王可欣张红艳王逸超赖文
关键词:上新世碳酸盐含量碳氧同位素渭河盆地古气候重建
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黄土堆积被引量:28
2008年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石制品的加工技术与上游洛南盆地一致,同样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岩和石英砾石等;石制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小型石片和由小型石片二次加工修理而成的工具,还有直接由砾石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手镐等;除此之外,大型石片以及以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重型刮削器也多有所见。由于工作范围和力度的局限,南洛河中游地区目前尚未发现上游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广泛存在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和大型石刀等Acheulian类型两面加工技术生产的工具。新发现的南洛河中游旧石器地点分布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和黄土地层中。地层分析和光释光年代测试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堆积至少从中更新世便已经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全新世,至少在黄土剖面中S1,S3和S4的3个层位有石器分布;其黄土-古土壤旋回不仅可以用于石制品产出层位的准确定年,还指示了早期人类石器工业演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
王社江鹿化煜张红艳赵军R.Cosgrove弋双文孙雪峰魏鸣J.Garvey马萧林
关键词:东秦岭石制品
晋陕峡谷苏家岭和清水川口旧石器地点黄土地层释光年代与古环境被引量:1
2024年
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地区发现了多处旧石器遗存,但是,这些重要的遗址点大多缺乏年代约束。新发现的苏家岭和清水川口旧石器地点位于陕西一侧黄河二、三级阶地上,黄土堆积中出土的石器类型以“石核-石片技术”组合为主要特征。本研究采集了苏家岭(黄土堆积厚度17.1 m)和清水川口(黄土堆积厚度4.7 m)共14个光释光样品,采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SAR-OSL)和钾长石红外后释光法(pIR200IR290)测定了两个遗址点黄土序列的年代,同时测试了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和磁化率。结果表明,两处沉积物主体均为典型的风成黄土。石英SAR-OSL年龄与钾长石pIR200IR290年龄在25~50 ka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钾长石年龄与S1古土壤的预期年龄(MIS 5)相一致。苏家岭出土的石器所在地层年代范围为25~76 ka,洪积层的石核年代在76~95 ka间;清水川口出土的石器年代范围为31~42 ka。地层特征、磁化率和粒度证据表明,在晚更新世间冰阶和末次间冰期末期,晋陕峡谷地区相对暖湿的气候条件利于远古人类生存;同时,黄土高原南部苏家岭与北部清水川口的古环境存在区域的差异。苏家岭和清水川口地点出土的“石核-石片技术”组合表明,晚更新世古人类在中国北方广阔的区域活动,中国中部是晚更新世人类栖居的良好场所。
文再忠鹿化煜王社江王社江弋双文石道明张红艳
关键词:旧石器地点光释光测年黄土地层
南洛河流域洛南盆地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张文超李春海鹿化煜田先华张红艳雷昉唐领余
关键词:表土孢粉组合植被类型聚类分析洛南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