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 作品数:52 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临床意义
- 目的:应用FCM技术动态监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量残留病(MRD),探讨其在临床治疗的意义.
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发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6例...
- 李红蒋慧夏敏邵静波杨静薇陆正华张娜廖雪莲
- 关键词: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
- 文献传递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治疗失败原因的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减少治疗失败的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初诊的330例ALL患儿中的治疗失败者,分析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按不同原因分别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儿的复发率、复发患儿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危险度患儿感染出现阶段的差异。结果·330例ALL患儿中治疗失败84例,治疗失败原因包括疾病复发(58例)、因严重感染死亡(19例)、第二肿瘤发生(2例)和其他原因导致死亡(5例)。58例复发患儿的中位复发时间为27(2~95)个月,5年累积复发率为(18.2±2.3)%,10年累积复发率为(22.4±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早期泼尼松治疗反应不佳(HR=5.43,P=0.000)、疾病中高危险度(HR=2.26,P=0.017)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复发时间分析,很早期复发患儿的5年OS率为(16.7±10.2)%,显著低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患儿(均P=0.000)。按复发部位分析,单纯骨髓复发患儿的5年OS率为(42.0±10.2)%,显著低于单纯髓外复发患儿(P=0.044)。55例并发严重感染的患儿中,26例为脓毒症,20例为呼吸道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为严重肠道感染。不同危险度患儿感染出现阶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低危患儿在诱导巩固治疗阶段更易并发严重感染(P=0.022),中高危患儿在中期强化治疗阶段更易并发严重感染(P=0.044)。结论·复发及因感染死亡是ALL患儿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并治疗很早期复发及感染可降低治疗失败发生率,提高患儿长期生存率。
- 朱嘉莳李红邵静波张娜杨静薇陈凯王真蒋慧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复发
-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单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初发NHL患儿45例,按照WHO淋巴瘤分型标准诊断;按不同免疫标记、病理分型及肿瘤分期予以化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分析总生存率(0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45例患儿进入统计,男37例,女8例;年龄(6.73±3.12)岁。其中B细胞淋巴瘤(B—NHL)26例,T细胞淋巴瘤(T—NHL)19例。根据St.Jude分期系统,Ⅱ期6例,Ⅲ期21例,Ⅳ期18例。B.NHL原发于腹腔14例,T—NHL原发于腹腔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T-NHL原发于纵隔8例,B.NHL原发于纵隔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43例(95.56%)患儿治疗后获得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其中1例Ⅲ期,1例Ⅳ期。随访至2013年3月30日,36例(80.00%)获得持续缓解(CCR),随访时间5—1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3例分别在原发部位及颈部复发(Ⅲ期2例,Ⅳ期1例),复发时间为4、9、24个月。预计5年0s及EFS分别为(78.4±6.4)%、(71.3±7.5)%。23/26例(88.46%)B—NHL患儿获得CCR,13/19例(68.42%)T—NHL患儿获得CCR。B—NI-IL和T-NHL2组患儿预计5年OS分别为(86.7±7.2)%和(68.0±10.8)%;预计5年EFS分别为(79.5±9.6)%和(60.5±1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0.323)。单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影响预后(P=0.024)。结论儿童B—NHL原发部位多见于腹腔,T—NHL原发部位多见于纵隔。儿童B—NHL相对于T—NHL,能达到较快缓解,取得较好预后。儿童T—NHL就诊时较B-NHL年龄偏大,且以晚期居多(Ⅲ期+Ⅳ期),导致其预后不良。
- 邵静波蒋慧陆正华杨静薇李红张娜杨为群廖雪莲
- 关键词:非霍杰金淋巴瘤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儿童
- 血液肿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发生率及预防反复CRBSI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血液科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植入的血液肿瘤患儿的基本信息,回顾性分析CRBSI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等数据,探索其危险因素。结果共486例置管患儿被纳入研究,其中49例患儿共发生73例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6/1000导管日,CRBSI事件发生于严重粒细胞缺乏状态(ANC<0.2×10^(12)/L)和夏季多见(57.5%和46.6%);不同原发疾病(P<0.001)、带管日(P=0.034)及留置导管种类(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例患儿出现反复CRBSI(≥2次),PORT植入患儿发生率明显高于PICC(P<0.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导管感染的带管日为356 d(特异度92.9%,灵敏度36.7%)。病原菌培养显示49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73株,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主(36株,49.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3株,17.8%)、大肠埃希菌(4株,5.5%)、缓症链球菌(4株,5.5%)、溶血链球菌(4株,5.5%)。药敏试验未显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革兰阳性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E)1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各类抗假单胞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未检测到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儿童CRBSI的发生与所患血液肿瘤疾病种类、严重粒细胞缺乏和季节有关;长时间留置导管导致CRBSI发生风险增加;导管置入类型是CRBSI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带管日达356 d时对预测CRBSI发生有一定意义。儿童血液肿瘤患者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 王丹张娜邵静波王妍捷薛晓燕蒋慧
- 关键词:血液肿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儿童
- β-catenin、cyclinD1、C-myc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c蛋白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System二步法检测34例初发小儿肾母细胞瘤及15例肾母细胞瘤旁正常肾组织病理石蜡标本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儿童肾母细胞瘤中β-catenin、cyclinD1和C-myc表达阳性率高于瘤旁正常肾脏组织,差异有显著性,三者表达的阳性率呈正相关性(P<0.01);β-catenin、cyclinD1及C-myc的表达分别与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或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β-catenin、cyclinD1和C-myc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联合检测β-catenin、cyclinD1和C-myc有助于判断预后。
- 杨静薇蒋慧王雪莉史青陆正华邵静波李红张娜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Β-连接素细胞周期蛋白D1
- 24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 目的 探讨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生存分析,明确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初诊并接受治疗的肝母细胞瘤共24例,诊断及术前分期标准参照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的PRETEXT ...
- 陆正华杨静薇邵静波李红廖雪莲张娜蒋慧
- 年长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分析10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向血病(ALL)的临床特征,评价多中心协作组方案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初发的10~18岁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ALL-2005/2009方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差异。结果共入组237例ALL患儿,ALL-2005方案治疗76例,ALL-2009方案治疗161例。初治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为94.5%;64例(28.6%)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4.5(3—79)个月;70例(29.5%)死亡。中位随访65(25~130)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与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3.1±3.3)%和(68.4±3.2)%;7年EFS率与OS率分别为(61.0±3.5)%和(67.6±3.3)%。ALL-2005和ALL-2009方案中危组5年EFS率为(73.6±6.1)%和(71.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P=0.801)。ALL-2005和ALL-2009方案高危组5年EFS率分别为(27.6±9.6)%和(33.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6,P=0.586)。ALL-2005和ALL-2009方案组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3.8±5.7)%和(32.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5,P=0.81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36.8%和2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9,P=0.090)。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男性、危险度分组高危、BCR—ABL或Ph阳性、诱导治疗未缓解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4.764、4.796、46.410、9.560、25.450;P值分别为0.029、0.029、〈0.001、0.049、〈0.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危险度分组高危、诱导治疗未缓解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值分别为1.790、2.727、2.719;P值分别为0.021、0.000、O.012)。结论ALL-2009方案较ALL-2005方案增强了中危组的化疗强度,但未改善该组的预后。BCR-ABL阳性或t(9;22)染色体异常是影响患者预
- 张娜沈树红王宁玲李红杨静薇邵静波蒋慧汤静燕
- 关键词:青少年无病生存率
- 儿童巨大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与预后探讨
- 目的 探讨儿童巨大恶性肿瘤患儿的治疗策略与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10年03月至2014年03月收治的恶性实体肿瘤中巨大肿瘤(直径>10cm)72例(占同期肿瘤42.9%),其中男44例(6...
- 陈凯陆正华杨静薇李红张娜蒋慧
- 关键词:儿童巨大肿瘤
- 59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近期疗效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59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7月1日至2013年6年30月诊断的59例NB患儿,根据年龄及分期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根据分组采用...
- 邵静波蒋慧陆正华杨静薇李红张娜廖雪莲
- 关键词:近期疗效预后因素
- 文献传递
- 砷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砷剂作为药物在中国和西方医学中的应用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使用三氧化二砷(ATO)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并取得了52%~92%的完全缓解(CR)。目前其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并逐步应用于各种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
- 张娜蒋慧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化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