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世斌

作品数:60 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肝炎
  • 21篇肝硬化
  • 13篇静脉
  • 12篇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
  • 11篇慢性
  • 10篇病毒
  • 9篇食管
  • 9篇曲张
  • 9篇静脉曲张
  • 7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原发性
  • 6篇自身免疫
  • 6篇免疫性
  • 6篇肝病
  • 6篇传染
  • 5篇胆汁
  • 5篇胆汁性
  • 5篇抗病毒

机构

  • 6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天津市传染病...

作者

  • 60篇张世斌
  • 17篇金瑞
  • 16篇丁惠国
  • 14篇张月宁
  • 14篇李鹏
  • 12篇吴燕京
  • 7篇陶明玲
  • 7篇米军
  • 6篇陈新月
  • 6篇王贞彪
  • 5篇熊峰
  • 5篇郭晓红
  • 4篇李磊
  • 4篇刘远志
  • 4篇翟云
  • 4篇贺立香
  • 4篇邱新野
  • 3篇鲁俊锋
  • 3篇朱云霞
  • 3篇孙国平

传媒

  • 7篇临床肝胆病杂...
  • 6篇北京医学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应答不佳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HBV)应答不佳增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及耐药性。方法对218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HBV-DNA载量为1.0×104~1.0×108拷贝/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初治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24周时检测HBV-DNA水平。如果达到检测下限值(HBV-DNA<500拷贝/ml)则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单药治疗组),未达到检测下限值者则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随访至48周。结果拉米夫定治疗至24周时,135例(61.9%)患者HBV-DNA<500拷贝/ml,83例(38.1%)HBV-DNA>500拷贝/ml;治疗至48周时,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ALT复常率(ALT≤40U/L)分别为86.7%(117/135)和89.2%(74/8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药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阴性、HBeAb阳性)分别为20.0%(27/135)和16.3%(22/135),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0.5%(17/83)和14.5%(12/8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药治疗组基因型耐药率为11.9%(16/135),联合治疗组为3.6%(3/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拉米夫定治疗24周的抗HBV应答效果不佳者,增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可显著减少耐药的发生,但未明显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
郭新会金瑞张世斌徐斌朱任平张月宁边新渠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
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调查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确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纳入252例艾滋病患者,分离出病原菌3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1株(42.26%)、革兰阳性菌87株(22.83%)、真菌76株(19.95%)、分枝杆菌57株(14.96%)。排前5位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新型隐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占15.00%(57/381)。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21.43%,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62.50%。大肠埃希氏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5.19%、81.48%。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4.55%、73.33%。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15%和21.21%,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4.81%和11.1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67%、25.00%。鲍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50.0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6.36%,86.36%)明显高于粪肠球菌(0%,36.36%)(P均<0.01)。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普遍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不同水平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菌株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较广,耐药率较高,为避免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造成细菌耐药,需加强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
易银陈铭张立丽张世斌
关键词:艾滋病病原菌耐药性
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硬化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估
孙亚男李鹏张世斌丁惠国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肝癌筛查方案的比较及对预后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筛查方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检出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探索针对这一人群的更佳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07-01/2008-01北京佑安医院消化中心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55例,按其筛查不同间隔时间分为间隔3 mo筛查组(A组)82例、间隔6 mo筛查组(B组)173例.筛查指标为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B超,随访4年.结果:255例患者,至随访结束累计检出肝癌33例(A组:16例;B组:17例),对检出的肝癌患者继续随访2年,随访结束时累计生存率,A组81.3%(13/16)高于B组47.1%(8/17)(P=0.071).A组中巴塞罗那肝癌分期中属于早期(A期)者占68.8%(11/16),显著高于B组的5.9%(1/17)(P=0.000).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间隔3 mo进行筛查可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使其获得更多可根治性治疗的机会,有望延长生存期.
李鹏陈玉涵张世斌丁惠国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生存率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的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特点,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65例[男113例,女52例,平均年龄(51.9±11.4)岁]及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4.9±11.9岁)]作为研究对象。肝炎肝硬化组分为Child-Pugh A级(54例)、B级(60例)、C(51例)。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由两名以上专业人员诊断)。根据胃镜下活检病理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是否Hp感染。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胃泌素浓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胃泌素含量。以肝炎肝硬化患者胃泌素水平为因变量,Hp感染情况、性别、年龄、病毒载量、总胆红素、肌酐、白蛋白、血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溃疡情况、静脉曲张情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6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率48.5%(80/165);Child-Pugh A、B、C级Hp感染率分别为40.7%(22/54)、50.0%(30/60)、54.9%(2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30例对照组Hp感染率20.0%(6/30),显著低于肝炎肝硬化组(P=0.004)。肝炎肝硬化组血清胃泌素的浓度为(772.9±368.3)pg/ml,高于对照组(260.3±117.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炎肝硬化Hp感染者血清胃泌素平均浓度(957.2±318.5)pg/ml显著高于未感染者(595.1±32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组比较,Child A、B、C各亚组Hp感染者比未感染者的血清胃泌素浓度均亦显著升高[(781.3±233.8)pg/ml vs.(398.0±159.3)pg/ml,(884.2±235.9)pg/ml vs.(617.6±301.8)pg/ml,(1 205.9±316.5)pg/ml vs.(816.6±334.9)pg/ml,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Hp感染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最大,白蛋白水平与胃泌素水平呈负相关。肝炎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50例,占30.3%。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
边新渠张月宁熊峰吴燕京米军张世斌金瑞
关键词:胃泌素幽门螺杆菌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
1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19例肝脏FNH患者.检测患者血AFP、ALT、AST、TBil水平.肝组织经常规HE染色后行病理检查,并行肝组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CD34、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分析患者超声、CT、MRI检查的结果.结果 19例肝脏FNH患者中,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32岁;2例有乙型肝炎肝硬化,2例有脂肪肝,1例有慢性乙型肝炎,其余14例无慢性肝病史.3例有腹痛症状,有腹泻或腹胀症状者各1例,其余14例无症状.结节由增生的肝细胞组成,病灶中央有星形瘢痕伴放射状纤维分隔,CK19阳性,CD34阳性,Gpc3阴性.患者血清AFP水平均正常,3例ALT和AST均升高,5例TBil升高.10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低回声结节5例,高回声结节2例,多发低至高回声结节2例,未发现占位1例,均未被诊断为肝脏FNH.12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低密度结节10例,等密度结节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11例,其中静脉期或延迟期呈高密度5例,静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密度3例,静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密度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静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密度1例;仅2例被诊断为肝脏FNH.9例接受MRI检查的患者中,平扫病灶表现为等T1信号1例,低信号6例,高信号2例;长T2信号8例,等T2信号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8例,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平衡期、延迟期强化减弱6例,环状强化2例,1例动脉期可见条状信号影无强化,平衡期见条状信号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1例,静脉期低信号,但中心呈点状强化;仅1例被诊断为肝脏FNH.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后未接受治疗者9例,接受手术切除者7例,取活组织检查术中接受射频治疗者2例,肝活组织检查后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者1例.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3年,6例未复发或出
吴燕京张月宁李鹏赵大伟张世斌翟云董培玲李宏军丁惠国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急剧下降病因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短期内急剧下降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进行性血小板下降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免疫学指标及骨髓涂片结果,分析导致血小板下降的原因。结果 8例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与其肝硬化严重程度不成比例,并能够除外严重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抗血小板抗体阳性,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后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短期内明显下降时,应考虑合并存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王征张世斌
关键词:肝硬化血小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终末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HBV相关终末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在内科保肝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抗HBV治疗的获益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初次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的晚期HCC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44)和抗病毒治疗组(B组,n=61),随访96周,通过Karnofsky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及生存率的比较,评价患者受益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随访至治疗24周时,B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肝功能与A组相比改善明显,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t=4.785,P=0.031),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t=5.015,P=0.028);至96周时,B组患者Karnofsky评分(t=8.578,P=0.016)、ChildPugh评分(t=6.774,P=0.021)、MELD评分(t=9.014,P=0.008)与同期A组患者相比明显改善;随访96周时B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2%vs 45.5%,P=0.026)。结论给予HBV相关终末期HCC患者有效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延长其生存期,从而使患者获益。
李鹏翟云张世斌李磊丁惠国
关键词:预后
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期ALT低水平升高的HBV感染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妊娠期特殊免疫状态下HBV感染产妇采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建档并分娩的HBs Ag阳性,且HBV DNA>10~6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分为ALT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抗病毒治疗组29例(A组);ALT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抗病毒治疗组20例(B组);ALT低水平升高未行抗病毒治疗组18例(C组),其中A、B两组患者在妊娠12周以后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3组孕妇分娩前HBV标志物HBsAg水平、HBeAg水平、肝脏生化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等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3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及分娩前HBsAg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产妇至分娩前HBV DNA下降≥3个对数的比例分别为44.8%、85.0%、16.7%,HBeAg下降≥50%的比例分别为41.4%、70.0%、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85、14.74,P值均<0.001)。结论妊娠期针对ALT低水平升高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把握抗病毒时机,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朱云霞王明陈煜边茜邹怀宾卓秀平孟君张世斌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
白细胞介素2腹腔注射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腹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自发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6例原发性肝癌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抗生素及抗生素联合腹腔注射白细胞介素2治疗。结果:抗生素联合白细胞介素组在症状、体征的消失及改善时间,以及腹水检测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抗生素组。结论:白细胞介素2腹腔注射联合抗生素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性腹膜炎可明显缩短病程。
张世斌朱桐米军熊峰金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