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死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前我国的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经超过心血管病成为第一死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总数的80%。众所周知,抗血小板治疗是脑梗死急性期基本用药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传统单用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疗效观察进行比较。为此,我们对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 尤克季巍伟胡雷黄菊明
-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通心络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6例被引量:7
- 2013年
- 近年来,我科通过联合使用通心络胶囊和前列地尔改善内耳血供障碍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6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胡旻雷尤克陈宁
- 关键词:通心络前列地尔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中风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脑梗死及脑出血病人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 方法 将 2 2 5例研究对象分成脑出血组 ( 56例 )和脑梗死组 ( 6 2例 )及正常对照组 ( 52例 )其它疾病组 ( 55例 ) ,采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 中风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它疾病组这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 尤克黄菊明
- 关键词:中风血清胆红素浓度
- 脑梗死急性期丹参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致残率及死亡率高。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肯定,已在较多县级以上医院开展,但由于患者就医时大多已错过溶栓机会,只能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我科在常规抗血小板、清除氧自由基等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 季巍伟尤克黄菊明
-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川芎嗪依达拉奉
- 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脑梗死的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分类、并采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并随访2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患患者;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d 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1.1±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死亡6例、残疾3例、独立生活5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有助于降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 季巍伟尤克傅伟达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丹参川芎嗪预后
-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其预后的关系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92例脑梗死患者中,分为二组,高尿酸血症(以下简称HUA)92例,作为观察组。100例正常尿酸水平者(简称NUA)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糖、血脂(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入院当天的NIHSS值及Barthel指数,相同药物治疗30d的NIHSS值及Barthel指数,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HUA组治疗30d后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变化较NUA组不明显,临床评价有效率较后者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 尤克胡旻雷胡进黄菊明杨柳
- 关键词:血尿酸脑梗死预后
-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1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中持续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颈动脉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头颅影像学病灶分布的特点,分析两组间发病机制及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LDL-C、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栓塞型、分水岭型、栓塞+分水岭型3种发病机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穿支动脉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中非心源性因素导致的脑梗死可能比持续性心房颤动更多见,两者有导致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同样的风险。
- 陈哲萌尤克王蕾
- 关键词:脑梗死心房颤动阵发性持续性
- 青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青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40例青年高血压患者(A组),4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B组),及38例健康青年(C组)进行血浆Hcy的检测。结果A组和B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C组,而B组又高于A组。结论高Hcy血症是青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 尤克陈哲萌杨柳黄菊明曲娟李莉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青年高血压脑梗死
-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2015年,我院对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及倍他司汀,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3±5.7岁,病程1d^5年,平均病程3.2±1.2年。
- 季巍伟尤克黄菊明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通心络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丁苯酞软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5天的NIHSS值、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15d后NIHss值、改良Barthel指数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新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尤克季巍伟胡进
-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软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