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玉茹
- 作品数:26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防止收缩的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的建立
- 目的:建立一种可防止收缩的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方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背部分别切取3.0cm×3.3cm的全层皮肤至深筋膜层,形成全层
- 尚玉茹申传安李大伟海恒林
- 关键词:创面收缩皮肤缺损动物模型
- 血清降钙素原在烧伤脓毒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刘兆兴申传安李大伟尚玉茹尹凯程文凤赵东旭王鑫
- 促胰岛β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在烧创伤领域的研究进展
- 胰岛素是现已证明的唯一能直接降低血糖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烧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控制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外源性补充的胰岛素存在半衰期短、容易产生致命性低血糖等不足,严重影响到烧创伤患者的生命安危。随着科技发展,...
- 赵东旭申传安尹凯尚玉茹李大伟程文凤李龙珠
- 关键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
- 负压吸引治疗放射性溃疡
- 患者白某某,因精原细胞癌转移后行腹部放疗十余年,腹部慢性创面6月,腹部创面于当地医院行换药治疗无愈合倾向,创面下形成窦道,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经多次扩大清创及密闭式负压吸引治疗,见干酪样坏死组织减少,创基...
- 邓虎平申传安尚玉茹李东杰
- 关键词:慢性创面
- 表皮细胞悬液与微粒皮联合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动物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联合微粒皮移植在修复创面中的作用.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微粒皮(1∶10)移植组、微粒皮(1∶20)移植组、微粒皮(1∶20)+表皮细胞悬液移植组、表皮细...
- 尚玉茹申传安柴家科马丽李大伟李龙珠尹凯
- 关键词:皮肤缺损表皮细胞微粒皮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7年
-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类似物是一类安全有效,能感受并调节血糖水平的肠促胰岛素。它们能通过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抑制β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β细胞功能的作用。GLP-1不仅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还能调节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从转录与翻译水平促进胰岛素合成。此外,GLP-1及其类似物还能增加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及促进β细胞自噬,从而发挥其促胰岛素合成与分泌作用。目前,GLP-1及其类似物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及严重创伤所致的糖代谢障碍,并对降低高血糖所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这为某些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急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赵东旭程文凤申传安李大伟尚玉茹尹凯王鑫刘兆兴
-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腺Β细胞胰岛素
- 腺病毒介导EGF基因转染对人表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EGF基因(Ad-EGF,含标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人表皮细胞(human epidermal cells,hECs)合适感染倍数(multiplication of infection,MOI...
- 尹凯申传安尚玉茹李大伟李龙珠赵东旭程文凤
- 关键词:人表皮细胞基因转染生物学特性
- 难治性创面的精准修复新技术集成及社会防治应用推广
- 申传安徐福建郝岱峰王启刚孙天骏李杨宋九宏吕汝举李东杰冯光王淑君尚玉茹李大伟马丽褚万立
- 该项目属烧创伤与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难治性创面是指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复杂创面,包括烧创伤毁损性创面,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以及局部血液供应障碍、代谢异常等机体内在因素诱发的糖尿病足、压疮、术后难愈伤口等慢性创面。此类创面发...
- 关键词:
- 关键词:烧伤创面细胞增殖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患儿颈部及躯干创面植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与传统打包加压固定比较,VSD技术在烧伤患儿颈部及躯干创面植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91例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需植皮修复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移植皮片固定方式将患儿分为VSD组49例和传统组42例。VSD组患儿应用VSD材料固定移植皮片,传统组患儿予以缝线打包固定移植皮片。2组患儿均于术后7 d拆除敷料,常规换药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手术时间、植皮成活率、二次手术率、术后换药次数及术后住院日。对数据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VSD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5±0.5)h,明显短于传统组的(2.0±0.5)h,t=5.310,P〈0.01。VSD组患儿的植皮成活率为(97±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91±6)%,t=5.576,P〈0.01。VSD组患儿的二次手术率为2.04%(1/49),明显低于传统组的7.14%(3/42),χ2=37.961,P〈0.01。VSD组患儿的术后换药次数为(3.8±1.5)次,明显少于传统组的(5.8±2.4)次,t=4.671,P〈0.01。VSD组患儿的术后住院日为(10.9±2.2)d,明显短于传统组的(14.9±3.6)d,t=6.179,P〈0.01。结论在小儿颈部及躯干创面植皮治疗中,应用VSD固定移植皮片在缩短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降低二次手术率及减少换药次数等方面优于传统打包固定。
- 蔡建华申传安庹晓晔孙天骏李东杰邓虎平尚玉茹牛昊刘伟
-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皮肤移植躯干
- 腺病毒介导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人表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人EGF(Ad-hEGF)基因转染人表皮细胞的合适条件及转染对该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包皮环切术后弃用的新鲜人体包皮组织,通过酶消化法分离人表皮细胞,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及5、20、50、100、150、200倍转染组,每组3孔。未转染组不转染Ad-hEGF基因,后6组分别按感染复数(MOI)5、20、50、100、150、200转染Ad-hEGF基因。转染24、48、72h,倒置相差显做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2)另取3个批次细胞,分别同前分组处理,分别于转染24、48、72h,流式细胞仪检测Ad-hEGF基因转染率(样本数为3),ELISA法检测收集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GF质量浓度(样本数为6),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及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6)。(3)另取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和转染组,每组6孔。未转染组用未转染细胞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孵育,转染组用以最佳MOI(50)转染Ad-hEGF基因细胞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孵育,分别于孵育1、3、5d,CCK8及酶标仪检测细胞分泌的EGF生物活性。(4)另取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和转染组,每组12孔。未转染组不转染Ad-hEGF基因,转染组以最佳MOI(50)转染Ad-hEGF基因。转染24h,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4(CK14)、CK19表达。(5)另取细胞,同(4)分组(每组6孔)处理,于划痕后0(即刻)、12、24、48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测细胞迁移距离。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1)转染24、48h,各转染组细胞形态与未转染组比较,无明显改变;转染72h,200倍转染组的细胞碎片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多。转染24、48、72h,未转染组细胞未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各转染组
- 尹凯马丽申传安尚玉茹李大伟李龙珠赵东旭程文凤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转染细胞运动人表皮细胞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