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华
- 作品数:49 被引量:2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传教士汉文小说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被引量:7
- 2011年
- 在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中,西方文化的强力介入是一个直接诱因和不可或缺的异质文化资源。西方来华传教士用中文撰写或译述了大量小说,意在宣教,却同时也将西方的文学及其文学技巧引入中国。这些作品呈现出中西调和的文学形态,对中国文化及章回小说的文学传统欲拒还迎,以中国文学形式阐释西方宗教。传教士汉文小说在现代白话文写作方面表现出了超前性和前瞻性,后人关于白话的许多重要认识与变革在其中已显露端倪。19世纪中叶后,传教士加强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翻译,颠覆了传统的童蒙教育,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萌蘖有筚路蓝缕之功。
- 宋莉华
- 关键词:来华传教士中国文学汉文小说中国儿童文学白话文写作
- 传教士汉文小说的发展及其作为宗教文学的启示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传教士汉文小说由晚明耶稣会士开启先声,西方传教士以中国古代小说之形叙写基督教文化之实,模仿中国古代小说体例和语言,又在其中融入西方宗教和文化内涵,构成新的小说文本在中国流传。传教士汉文小说是将宗教与文学结合的范本,传教士努力跨越横亘在中西文化之间的鸿沟,试图在文化冲突中实现平衡,对于宗教文学的研究和跨文化的宗教传播不无启示性。
- 宋莉华
- 关键词:传教士汉文小说基督教宗教文学
- 丁尼生《公主》的早期跨文体翻译研究及译介学思考被引量:2
- 2017年
- 英国诗人丁尼生的叙事诗《公主》,最初以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体例被译介到中国,题为《公主之提倡女学》。这一译本较之于原诗,在文体、内容、审美风格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既与原诗内容和译者的翻译主旨相关,也与"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和功能密不可分,同时反映了晚清到"五四"前后中国小说的文学地位和文学处境的变化。《公主之提倡女学》为译者如何合理利用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从而使译文与原著在审美上相映成趣、更好地与译入语文化相融合,提供了诸多启示及成功的翻译范本。
- 宋莉华
- 关键词:丁尼生
- 近代基督教教育小说的译介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回顾了近代基督教教育小说的发展历史,将之分为三类展开论述:其一表现小基督徒的成长经历,其二为小基督徒的成长提供示范与榜样,其三以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和道德训诫为目的。它们虽然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但是对中国儿童文学构成了有益的补充,对中国初等教育的近代化也不无启迪。
- 宋莉华
- 关键词:基督教教育小说译介
- 基督教汉文文学的发展轨迹被引量:1
- 2012年
-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 宋莉华
-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汉文文学来华传教士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差异历史语境
- 《新小儿语》:吉卜林童话的早期方言译本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英国作家吉卜林的童话故事集《原来如此》,1912年由美国长老会费启鸿师母最早译介到中国,题为《新小儿语》。《原来如此》是现代童话的典范之作,它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创作,同时又把成人的智慧、体验、思考和愿望熔铸于其中的奇幻故事。《新小儿语》的翻译为中国现代童话的写作提供了文体和语体的范式。为了契合原著口语化的特征,译者采用上海方言进行翻译,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语气、口吻和神态,译文也更为简明易懂,适合儿童阅读。这一译本不仅有助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而且对推动白话文运动进程也不无助益。
- 宋莉华
- 关键词:吉卜林上海方言
- 第一部传教士中文小说的流传与影响——米怜《张远两友相论》论略被引量:11
- 2005年
- 《张远两友相论》是第一部公开发行的传教士中文小说 ,模仿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书写基督教教义 ,迎合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与审美习惯 ,闪现着作者对中国文化、民间习俗的观察与思考。同时 ,其中融入了西方的思想观念、小说技巧与语言表达方式 ,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该书的流传跨越了整个1 9世纪 ,版本众多 ,并经多次改写、修订 ,受到中国中下层读者喜爱 ,并为传教士一致推崇。以它为成本 ,出现了许多仿作。传教士中文小说由此大行其道 ,为中国传统小说创作同时带来了危机与契机 ,对中国小说由古代到近现代的过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宋莉华
- 关键词:中国传统小说小说技巧论略传教士
- 街头布道家杨格非及其汉文小说被引量:2
- 2010年
- 对英国基督新教公理宗牧师杨格非及其所著汉文小说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揭示了他街头布道家的传道特点,以及这一特点与他汉文著述所运用的语体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着重分析了他的代表作《引家当道》所展示的理想的中国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影响。
- 宋莉华
- 关键词:汉文小说
- 西方早期汉籍目录的中国文学分类考察被引量:15
- 2018年
- 西方汉籍目录的编纂与中国文学的西传几乎同步,是早期西方学界建构中国文学知识谱系的重要途径。它将中国文学纳入西方学科体系,小说、戏曲、民歌等文类作为"文学"分支,文献意义得到肯定,学术地位得到提升。中西不同文学传统在汉籍目录中交汇,导致文体错位、文体概念并用、术语交叉混用等现象发生。中国原有文体概念在与西方文体对应过程中,外延被缩小或扩大,同时被植入西方内涵,转换生新,演变为现代文体概念,体现了中西文体之间的相互对话与改造。考察西方汉籍目录与近代中国文学分类的历史生成与文体重构,有助于厘清近代中国文学演变的复杂学术理路,揭示近代中国文学观念、文体界定、知识体系发生的深刻变革。
- 宋莉华
- 关键词:中国文学文体分类互文性
- 明清小说评点的广告意识及其传播功能被引量:16
- 2000年
- 明清时期小说评点与通俗小说的繁荣相映成趣 ,最为通行的小说刊本都是评点本。评点具有辅助阅读小说的功能和独立的文本价值 ,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 ,故坊贾纷纷以评点本相号召。明末清初评点者以八股文法评点小说则推动了评点本小说在士子文人中的传播。
- 宋莉华
- 关键词:评点明清小说广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