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乐新 作品数:32 被引量:19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文化科学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4,4’-联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 被引量:13 1994年 本文合成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4.4'-联吡啶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4,4’-联吡啶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4,4’-联吡啶的吡啶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 宋乐新 孟庆金关键词:联吡啶 环糊精 包合物 聚乙二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3 2013年 在β-环糊精作保护剂条件下,制备了高对称的十八面体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材料.通过胶体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起始计量比的聚乙二醇(PEG)和Fe3O4纳米粒子复合物(CM-1-CM-4).这些PEG复合材料展示出重要特性:首先,它们的表面形貌依赖于Fe3O4的计量;其次,PEG的熔化过程受Fe3O4的影响,并且直接与Fe3O4的含量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除CM-4外,Fe3O4的引入导致PEG结晶度下降,而且Fe3O4纳米粒子量越少,降低幅度越大;更为有趣的是,PEG的降解过程受制于Fe3O4纳米粒子的影响,导致不同降解产物的出现;而且,与纯Fe3O4纳米粒子一样,复合材料中的Fe3O4也显示典型的软铁磁性行为,但饱和磁化强度相对较小;此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实验揭示在这些PEG复合材料中,有从Fe到O的电子转移,Fe电子密度的降低可用来解释复合材料饱和磁化强度的减小;最后,这些PEG复合材料呈现出对有机染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并且这种效应随Fe3O4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结果将会对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夏娟 宋乐新 党政 邵志成关键词:聚乙二醇 四氧化三铁 微波吸收 复合物 水溶液中氨基酸桥联环糊精二聚体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7 2001年 采用荧光偏光方法研究了用2-氨基-L-1,5-戊二酸衍生物和(1R,3R)-1-氨基-1,3-二羧基环戊烷衍生物桥联的环糊精二聚体1和2(主体),在298 K、pH=7.4时,与四个低分子量的多肽(客体,H-Trp-Trp-Arg-Arg-NH2 3;Adm-Trp-Arg-Arg-NH2 4;Adm-D-Trp-Arg-Arg-NH2 5;H-Trp-Trp-Trp-Trp-Arg-Arg-NH2 6)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二聚体环糊精对于多肽的分子识别作用,就主体而言,即便是主体作用位点以外部分基团结构的改变,对主-客体之间的分子识别也有重要影响,并且两个空腔在组装客体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就客体而言,多肽分子的链长、疏水性及其嵌入基团的极性、大小、形状等对包合物的形成与稳定均起重要作用.主-客体组装过程中产生负的焓变和正的熵变,表明范德华-伦敦色散力、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本文研究体系的主要包合驱动力. 宋乐新关键词:环糊精 包合物 分子识别 二聚体 桥联 分子组装 水溶液 非共价相互作用驱动的碳水化合物的全降解与结构变迁 宋乐新 党政 杨晶 陈杰 杨军 该项目属于无机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20世纪后叶, 超分子化学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 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超分子的专著、综述、专利和数以千计的文章描述上述弱相互作用性质及其相关性。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形成和表现是超分子化学的...关键词:关键词:超分子化学 环糊精 碳水化合物 乙二胺桥联环糊精二聚体的多重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合成了由两个乙二胺分子桥联的β-环糊精二聚体(1).在碱性溶液中1与二价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2),根据客体分子被包合前后主、客体质子化学位移的变化研究了水溶液中三个主体分子:β-环糊精、1和2分别与对、间和邻氯苯酚及其钠盐的包合反应.通过比较主-客体包合物生成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2与有机阴离子客体之间存在多重识别作用. 宋乐新 孟庆金 游效曾关键词:Β-环糊精 修饰 分子组装 纳米片自组装的(BiO)_2CO_3单分散微米绒球的绿色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2017年 采用水为溶剂,Bi(NO_3)_3?5H_2O为Bi源,C_6H_5Na_3O_7?2H_2O(TCD)为配体构筑了前驱配合物Bi-TCD,通过配合物分解实现了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碳酸氧铋(BS)微米绒球的绿色可控合成,例如,BS的结构和形貌可经由改变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来调控。我们发现,一方面,TCD的配位作用可致BiO^+离子缓慢释出从而调控BS的形成速率;另一方面,尿素在BS材料的形成过程中起碳源、碱源、形貌调控剂和晶体成长控制剂的多重作用,通过调控尿素的浓度制备了三种分别沿着[001]、[110]和[013]优势生长方向的BS晶体。这种合成方法成本低,不需要有机溶剂、模板、表面活性剂、高温和很长的反应时间;产物分散性好;产率高;且拥有可控的形貌和优势生长方向。特别是由纳米片自组装的BS微米绒球对罗丹明B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我们相信当前工作将是绿色可控合成和无机微纳材料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 阮毛毛 宋乐新 王青山 夏娟 杨尊 滕越 许哲远关键词:光催化性能 (1R,3R)-1-氨基-1,3-二羧基环丁烷衍生物桥联环糊精与一组低分子量多肽之间的包合行为 被引量:2 2002年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everal peptide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guest, NH2 Arg Arg Trp Trp H 2; NH2 Arg Trp Arg Trp H 3; NH2 Trp Arg Arg Trp H 4;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H 5; NH2 Trp Trp Arg Arg Trp Trp H 6;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H 7;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H 8) and β cyclodextrin dimer (host, 1) bridged with the derivative of (1R, 3R) 1 aminocyclobutane cis 1,3 dicar boxylic aci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method in buffer aqueous solution (pH 7.4) at 298K. The binding constants of the cyclodextrin dimer 1 to the guests 2 8 were determined.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was a cooperative action of the two cavities of a cyclodextrin dimer in the binding of large substrates, and that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mino acid in the peptides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ynergic complexation between host and guest. 宋乐新 涂超 赵亮 郭子建关键词:环糊精 包合物 分子识别 丁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残存态环糊精的热分解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双外推法确定了丁香油-β-环糊精(CD)包合物中残存态β-CD最可能的热分解机制.基于Flynn-Wall-Ozawa方法对残存态β-CD热分解反应过程的计算结果发现,活化能(Ea)变化曲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和第三阶段的曲线轮廓近似平行,并且都被推定为按照Avrami-Erofe′evA1.5模型发生热分解反应.但是在曲线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一个Ea值近似相等的平台.为此,采用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考察了该阶段的热分解过程.研究表明,反应级数随着温度升高呈现规律性的降低,表明在这个阶段残存态β-CD分解反应的复杂性.最后,比较了游离态β-CD和残存态β-CD在分解过程中红外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它们在1000cm-1以下的谱图轮廓存在明显差异,这与计算给出的二者具有不同Ea值的结果是一致的. 徐鹏 宋乐新关键词:环糊精 包合物 热分解动力学 环糊精化学进展 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简要论述了环糊精化学在过去二、三十年内所取得的进展,着重介绍了环糊精与有机客体的结合、环糊精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环糊精的修饰与应用,描绘了环糊精化学的发展前景。 宋乐新关键词:环糊精 包合物 主-客体化学 分子结构 基于加合/配位驱动可控合成无机纳米功能材料 宋乐新 滕越 杨正坤 夏娟 无机纳米功能材料因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光、电、磁、力学等特性,纳米材料科学及工业应用已成为国内外跨世纪研究开发热点,并拓展成为高技术产业,在电子、化工、医疗、机械等领...关键词:关键词:纳米材料 无机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