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俊岭

作品数:53 被引量:85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污染
  • 9篇空气质量
  • 9篇臭氧
  • 7篇氮氧化物
  • 7篇非均相
  • 7篇非均相反应
  • 5篇气溶胶
  • 5篇非甲烷
  • 5篇非甲烷烃
  • 5篇HONO
  • 4篇酸沉降
  • 4篇气象
  • 4篇O3
  • 4篇沉降
  • 3篇数值模拟
  • 3篇酸沉降临界负...
  • 3篇硫沉降
  • 3篇空气污染
  • 3篇空气质量模式
  • 3篇大气环境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防化研究院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京轻工业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宁...

作者

  • 53篇安俊岭
  • 19篇王自发
  • 16篇黄美元
  • 12篇屈玉
  • 7篇高会旺
  • 6篇朱彬
  • 5篇程新金
  • 5篇韩志伟
  • 5篇李颖
  • 4篇向伟玲
  • 3篇王喜全
  • 3篇李健
  • 2篇朱江
  • 2篇陈勇
  • 2篇周玲
  • 2篇陈万隆
  • 2篇张新玲
  • 2篇李子华
  • 2篇肖辉
  • 2篇唐晓

传媒

  • 1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1篇大气科学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第19届中国...
  • 2篇第七届全国大...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6篇1998
  • 1篇199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被引量:10
1999年
给出了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的基本物理构架, 重点介绍了欧拉型输送/沉降模式对各种物理 (沉降、输送)、化学 (气相化学与液相化学) 过程、初值与边界条件等问题的处理/简化; 利用本模型作了一周的预报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说明, 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全国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及污染物随时间的演变态势; 最后, 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安俊岭王自发黄美元陶树旺程新金叶红
关键词: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周报空气污染指数数值预报模型
云对云中大气臭氧影响因子的分析被引量:6
1999年
应用一个较详细的气相光化学和液相化学耦合的箱体模式, 研究了云层对云中大气臭氧的影响过程。这一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因子来考虑: 因子A (云的辐射效应), 由于云的存在改变太阳光辐射通量, 使得对流层光化学反应减弱或增强, 从而降低或增加臭氧浓度; 因子B(云的吸收效应), 云层中液态水对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 (NOx、NMHC、自由基等) 的直接吸收作用; 因子C(云的液相化学效应), 吸收进入云中的物质发生液相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大气臭氧浓度。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三因子对云中臭氧浓度影响的程度差别很大, 并且与云层的物理结构有密切关系。
肖辉朱彬黄美元李子华安俊岭
关键词:臭氧光化学液相化学
NO<,x>不变时NMHC的变化对O<,3>生成的影响
本文利用LLA-C光化学反应机制,在NO<,x>保持不变时,模拟了分布范围很广的八种初始[NMHC]/[NO<,x>](ppbC/ppb)比率(1.0,3.0,7.1,14.3,28.6,57.2,100.0,200.0...
安俊岭高会旺王自发黄美元
关键词:非甲烷烃氮氧化物臭氧大气化学
文献传递
复杂地形城市SO_2扩散特征的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RAMS和大气扩散模式HYPACT,结合甘肃省-中科院科技合作项目"兰州市大气污染及对策研究"于2000年12月在兰州市城区进行的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通过资料分析与模拟计算,研究了兰州市冬季SO2的扩散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扩散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SO2时空分布特征,与同期监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比较一致,模式模拟的SO2浓度分布的日变化与环流场的日变化紧密相关;模拟的SO2浓度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源的排放方式有关,污染源的排放高度不同,造成污染的高度也不同,高架源对地面的影响比较小,而中、低架源对地面的影响比较大。
安兴琴安俊岭吕世华祁斌
关键词:复杂地形大气边界层SO2
北方15个大型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被引量:78
2000年
对 1 998年 7月至 1 999年 6月北方 1 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中国北方大型城市 (北京除外 )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 ,年平均发生频数在 70 %~ 1 0 0 %之间。 ( 2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II级的发生频数均在夏、秋季高 ,春、冬季低。局地因素 (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貌状况、植被分布以及人们的活动状况 )是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 3)空气质量为III级的发生频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季节性。除局地因素的影响外 ,邻近城市之间的相互输送是一个主要原因。 ( 4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IV级的发生频数均在春、冬季高 ,夏、秋季低。春、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或强风天气引起西北干旱区沙、尘的长距离输送是产生这种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说明西北干旱区的绿化、固沙工作迫切需要加强。
安俊岭张仁健韩志伟
关键词:固沙频数西北干旱区强风
全文增补中
东亚地区不同天气下的硫沉降分布被引量:21
1997年
利用欧拉型硫沉降模式分析3个个例,讨论了东亚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硫总沉降、干沉降和湿沉降。不同天气条件下硫沉降的分布不同。干沉降与污染源的分布有很好的相关性,而总沉降的分布除决定于排放量外,还明显受到降水场分布的影响。24h硫沉降量一般为1.0~10.0mg/m2,最大可达32mg/m2,干沉降量的值为1.0~5.0mg/m2,最大值为14.8mg/m2,湿沉降量的值为0.5~7.0mg/m2,强降水区附近可达22mg/m2。
高会旺黄美元王自发安俊岭
关键词:硫沉降酸雨大气污染
大气酸沉降对中国典型土壤长期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安俊岭
关键词:酸沉降土壤酸化盐基饱和度碱度
光化学臭氧日变化特征与其前体物关系的探讨被引量:64
2006年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及其出现时刻与其前体物NMHC、NOx体积分数及NMHC/NOx比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φO3m ax)脊线位置(EKMA图,Empirical K 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的关键因子是NMHC成份组成比例;日臭氧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需要的时间(τO3m ax)与NMHC/NOx比值及NMHC成份组成比例有关,与NMHC、NOx体积分数关系不大。此外,利用该结果解释了近20 a北京日最大臭氧体积分数出现时刻具有不断提前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朱彬安俊岭王自发李一
高NO_x条件下非甲烷烃体积分数的变化对O_3生成量的影响被引量:7
1998年
利用LLA-C光化学反应机制,在NOX保持高值不变时,模拟分布范围很广的8种初始[NMHC]/[NOx](109/109)(1.0、3.0、7.1、14.3、28.6、57.2、100.0、200.0)条件下臭氧体积分数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当[NMHC]/[NOx]≥15.0时,臭氧生成量对NMHC的改变不大敏感而主要依赖于NOx的大小。但是,当非甲烷烃与氮氧化物的比北较低(<7.0)时,臭氧生成量紧密地依赖于非甲烷烃体积分数。进一步的验证工作还有待于加强。
安俊岭高会旺王自发黄美元
关键词:非甲烷烃氮氧化物臭氧
东亚地区降水离子成分时空分布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48
2005年
利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观测资料,对2001年东亚地区降水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过去的观测进行对比,揭示东亚各地酸雨分布情况及降水化学特性差异,为东亚酸沉降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计划提供前期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地区降水化学成分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滨海地区的日本降水含量中Na+、Cl-分别为219、208μmol·L-1居东亚地区之首,而中国西北地区Ca2+、NO-3、NH4+、SO24-、Mg2+、K+含量最高各为755、168、260、768、59.3、53.6 μmol·L-1;降水酸度主要受阳离子Ca2+、NH4+和阴离子SO24-、NO3-的影响.(2)东亚地区降水化学成分季节变化明显,除部分源自人为或工业排放源影响外(如北部地区冬季取暖),东亚地区气候呈季节变化也是影响的主要因子之一.春季沙尘源区沙尘、扬沙频繁,其上空存在较强的西风带,在天气系统冷锋影响下,沙尘粒子易随大风扬起而由锋前强烈抬升气流输送到对流层中层,在高空西风急流作用下输送到下游地区.(3)东亚地区酸雨区降水与以往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的降水性质不同,除中国西南工业欠发达地区仍为硫酸型外,其他酸雨区均为硫酸和硝酸混合型.表征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SO24-]/[NO3-]的比值在中国西南地区为3~5,东南和华南地区为0.5~3;其他各国均在0.5~3之间.
叶小峰王自发安俊岭松田秀和朱彬陈万隆
关键词:降水离子成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