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冬芳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降解
  • 3篇降解菌
  • 3篇阿特拉津
  • 1篇毒理
  • 1篇氧化酶
  • 1篇氧自由基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优化
  • 1篇自由基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 1篇物量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菌属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酶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氧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孟冬芳
  • 3篇王洋
  • 3篇王志刚
  • 3篇郭火生
  • 3篇张颖
  • 1篇张庆媛
  • 1篇王溪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阿特拉津降解菌株DNS32的降解特性及分类鉴定与降解途径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研究阿特拉津降解菌株DNS32的菌种分类、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丰富阿特拉津降解菌菌种资源。【方法】在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东北地区寒地黑土中筛选出一株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的降解菌株DNS32,测定其基本降解特性,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利用阿特拉津降解基因PCR扩增技术及降解产物生成量的测定,进一步揭示其降解途径。【结果】实验结果发现DNS32菌株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且在相对较低温度下也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NS32与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16S rR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成功地扩增降解基因trzN、atzB及atzC,实验结果表明DNS32遵循Arthrobacter aurescens TC1的降解模式,可将阿特拉津降解为氰尿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测定也证明了这一点。【结论】实验结果丰富了阿特拉津降解菌菌种资源,为不动杆菌属的阿特拉津降解菌研究提供了参考。
郭火生王志刚孟冬芳王洋张庆媛张颖
关键词:阿特拉津不动杆菌属降解途径
响应面法和神经网络优化Acinetobacter sp.DNS32发酵基质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提高阿特拉津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DNS32的产量,分别采用响应曲面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对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培养基中3个重要基质成分(玉米粉、豆饼粉、K2HPO4)进行优化研究。响应曲面法确定3种成分的含量为玉米粉39.494 g/L,豆饼粉25.638 g/L和K2HPO43.265 g/L时,预测发酵活菌最大生物量为7.079×108CFU/mL,实测量为7.194×108CFU/mL;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确定3种主要成分含量为玉米粉为39.650 g/L,豆饼粉为25.500 g/L,K2HPO4为2.624 g/L时,预测最大值为7.199×108CFU/mL,实测量为7.244×108CFU/mL;最终确定培养基配方:玉米粉为39.650 g/L,豆饼粉为25.500 g/L,K2HPO4为2.624 g/L,CaCO3为3.000 g/L,MgSO4.7H2O和NaCl均为0.200 g/L;优化后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生物量比优化前提高了36.6%。结果表明,在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方面,响应面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都是可行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和预测准确度。
王洋王志刚王溪郭火生孟冬芳张颖
关键词:发酵培养基响应面法
阿特拉津污染对黑土微生物的毒理效应研究
在中国东北黑土区,阿特拉津已成为重要的农业污染物,对黑土区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由于微生物能较早的预测土壤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过程,因此本文以黑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氧...
孟冬芳
关键词:寒地黑土微生物生物量
Acinetobacter lwoffii DNS32对阿特拉津污染的氧化应激响应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探讨以A.lwoffii DNS32为试验菌株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 R2经阿特拉津处理后,于0、6、12和24 h取样测定SOD、CAT、GST活性和T-AOC。结果表明,暴露6 h,两菌株T-AOC受到诱导,SOD、CAT和GST活性最大诱导率分别为111.26%和55.47%,72.79%和61.61%,33.35%和52.76%。暴露24 h,A.lwoffii DNS32 SOD和CAT受到诱导,GST和T-AOC受到抑制,而S.aureus R2 SOD、CAT、GST活性和T-AOC都受到抑制。与S.aureus R2相比,A.lwoffii DNS32对阿特拉津氧化胁迫的耐受性相对较高。
张颖孟冬芳王志刚郭火生王洋
关键词:阿特拉津抗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