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愚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聊城市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2013年
- 本文通过研究聊城市黄河故道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当前状况、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并通过利用该地区的优势和改变该地区的劣势,研究且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以达到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该区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完善生态安全体系的目的。
- 孙静愚吴泉源王栋乔建民宋杰
-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
- 数字地球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GI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种类的GIS组合、交融,加之宽带网络、仿真、虚拟现实等各种技术的支持,数字地球也就应运而生。地球的空间表达方式,由过去的模拟地图到数字地图是数据的处理技术的飞跃,由数字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本质飞跃。一、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指的是一种地球信息模型,它把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信息都收集起来,按照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建立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模型。
- 孙静愚
- 关键词:地球空间信息非金属矿业
-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GIS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主要针对山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究竟是扩大还是缩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认为山东省在紧抓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减少县域差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 宋杰吴泉源乔建民王栋孙静愚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地理信息系统协调发展
-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中的质量检查方法探讨被引量:4
- 2014年
- 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数据库建库的成败,是数据库建库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数据库建库中的质量检查方法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讨论。根据《宏观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资料体系》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设计规范》,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简要叙述了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中,数据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成果的质量检查软件,对提高数据库的建库质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李昕吴泉源孙静愚
- 关键词:数据库
- 基于“3S”三川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评价分析
- 2013年
- 利用"3S"技术,对济南市南部山区三川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处理,得到了三期土壤侵蚀分布图,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对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了计算,选用"影子工程"法对土壤侵蚀进行了经济损失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3个年份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基本一致,从1990~2010年,土壤流失经济损失逐渐减少,其中养分的损失最重,土壤侵蚀会造成土壤生产力的下降,直接导致农作物的收成下降。
- 王栋吴泉源张光凤程刚孙静愚
- 关键词:土壤侵蚀模数
- 基于RS和GIS的崂山区雨水资源化潜力计算及利用研究
-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一起成为了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很大程度地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问题,...
- 孙静愚
- 关键词:雨水资源化GIS技术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的平原区雨水资源潜力估算与利用研究——以崂山区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针对目前水资源问题的越发严重,雨水资源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补给城市水源,涵养地下水,防治雨洪灾害。平原区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雨水的利用更具有研究意义。本文以崂山区的平原区为例,估算了雨水资源总量、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雨水资源实际潜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 孙静愚田文君乔建民吴泉源
- 关键词:GIS平原区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以龙口市为例
- 2012年
- 选取烟台市龙口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 TM6热红外遥感数据、土地利用专题图件、气象观测资料反演了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龙口市的城市地表温度,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以及地表温度与NDVI的关系。结果表明:龙口市地表温度大体为城乡工矿用地>居民用地>草地>林地>耕地>水域。
- 乔建民吴泉源宋杰王栋孙静愚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表温度
- 《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书评
- 2012年
- 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是流域水资源治理创新的力作。该书指出:流域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治理低效,尤其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即便在现有工程技术加强。
- 孙静愚
- 关键词:流域水污染流域水资源共治水污染治理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