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盈盈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多孔介质
  • 4篇乳化
  • 4篇采收率
  • 3篇油膜
  • 3篇油田
  • 3篇提高采收率
  • 3篇驱油
  • 3篇稠油
  • 2篇端口
  • 2篇砂岩
  • 2篇驱油效率
  • 2篇量筒
  • 2篇模拟装置
  • 2篇玻璃棒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低渗
  • 1篇低压
  • 1篇调驱
  • 1篇动态储量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孙盈盈
  • 4篇郭智
  • 4篇张立娟
  • 4篇岳湘安
  • 2篇马德胜
  • 2篇周明辉
  • 2篇李海波
  • 2篇周体尧
  • 2篇刘皖露
  • 2篇江航
  • 2篇王强
  • 1篇宣英龙
  • 1篇冀光
  • 1篇刘朝霞
  • 1篇岳湘刚
  • 1篇宋新民
  • 1篇汪萍
  • 1篇沈瑞
  • 1篇贾爱林
  • 1篇赵应成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物驱矿场应用新技术界限研究与应用被引量:30
2014年
为了明确聚合物驱技术的适用性,通过对比中外10个聚合物驱技术界限及关键参数的取值,分析了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油藏温度、地层水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质量浓度、原油粘度、油藏渗透率及非均质性等。以中国聚合物驱矿场应用油藏参数分布区域为中心,以聚合物驱技术界限中的边界值为界限,按照不同比例矿场实例所在的参数区间建立了5级技术界限参数序列。利用建立的聚合物驱技术界限对中外6个油藏进行聚合物驱方法筛选,青海E油藏筛选综合评分仅为2.125分,低于方法适用评分(3分),建议在该区不采用聚合物驱技术;其余5个油藏评分都高于3分,可采用聚合物驱技术。大庆L油藏和SZ36-1油藏的聚合物驱评分结果与矿场试验效果一致,采收率分别提高了11.88%和3.62%。因此,新建立的聚合物驱技术界限可用于评价和对比不同区块的聚合物驱适用性。
刘朝霞王强孙盈盈高明刘皖露王正波
关键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束缚水对气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效果影响研究
减少C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排放的CO有效利用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相比CO-EOR,CO-EGR技术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仅有的研究重点关注干气藏或通过实验无法准确评价含水气藏CO-EGR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典...
何畅姬泽敏王明远耿晓燕周体尧孙盈盈陈天戈
关键词:束缚水矿化度
老君庙油田水驱后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新鲜含油岩心样品,研究玉门老君庙油田主力油层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和长期水驱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储集层中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以膜状和填隙形态为主,孔隙结构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状态和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期水驱后,物性较好部位孔隙中填隙物减少,渗流阻力进一步减小;L层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大孔隙中,M层有近三分之一的剩余油分布在小孔隙中或浸染于岩石颗粒表面,呈束缚态难以流动;大孔隙中的可动水含量与储集层综合含水率直接相关。
孙盈盈宋新民马德胜宣英龙李海波张小东
关键词:老君庙油田剩余油赋存状态
稠油区块低压供热系统的改造
2014年
某稠油开发区块拟在注汽站东南侧建一低压燃煤锅炉房,燃煤锅炉房和注汽站各建一个储水罐,并对站内燃油、吹灰系统及注汽阀组进行改造。拟合建的燃煤低压蒸汽锅炉房主要工艺系统包括供水—蒸汽系统、水处理系统、上煤系统、燃烧系统和灰渣排放系统等。改造后的单位蒸汽耗煤量为155.5kg,单位蒸汽耗电量为19.32kW·h、单位蒸汽耗水量为1.04m3。
张丹锋赵应成孙盈盈王敏郭智胡松
关键词:稠油区块技术参数
油膜驱替特性模拟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膜驱替特性模拟装置及系统,其中,该装置包括:玻璃棒束,包括多个均匀等长的经过亲油处理的玻璃棒;驱替模拟容器,用于密封容纳玻璃棒束;驱替模拟容器包括:上端口密封盖和下端口密封盖,上端口密封盖中心处有一第一孔...
张立娟岳湘安孙盈盈
致密油藏大量注入CO_(2)驱油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松辽盆地砂岩油藏岩样,进行CO_(2)驱替饱和原油岩心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和油组分分析,研究CO_(2)驱油机理。选取松辽盆地中渗、低渗、特低渗和致密岩样,分析渗透率对CO_(2)驱替的影响效果;分成三个阶段进行驱替实验,分析注入量对CO_(2)驱替的影响效果。以特低渗岩样和致密岩样的大注入量CO_(2)驱替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松辽盆地特低渗致密油藏大注入量CO_(2)驱油机理。实验表明,对于特低渗致密油藏,大注入量CO_(2)驱替可以获得很好的驱油效果。小注入量驱替后,低渗和中渗样的平均采出程度为30.56%,特低渗岩样和致密岩样的平均采出程度为26.21%;在大注入量驱替后,低渗和中渗样的平均采出程度为55.92%,特低渗岩样和致密岩样的平均采出程度为67.00%。说明大注入量CO_(2)驱替可以有效提高油藏采出程度,且提高幅度对于特低渗致密油藏更为明显。大注入量完全混相的CO_(2)驱替可以获得很好的最终采出程度,最高可达到67.49%;完全混相驱替可以很好驱替出原油中包含重质组分在内的各种组分,不同驱替阶段的油样族组分区别很小,但仍存在明显的抽提轻质组分的效果,油样组分峰值从前期C_(12)附近逐步偏移到后期C_(17)附近。CO_(2)的抽提作用会使得原油中重质组分滞留于孔喉表面,在小注入量时滞留现象在特低渗致密油藏中更为明显,低渗与中渗油藏滞留现象较弱;在大注入量CO_(2)驱替后,特低渗致密油藏中的重质组分被很好采出,其重质组分最终采出程度和低渗及中渗油藏相当,说明大注入量CO_(2)驱替更适用于特低渗致密油藏。研究结果很好地补充了特低渗致密油藏CO_(2)驱油理论,可为松辽盆地后续的CO_(2)驱油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徐锐沈瑞沈瑞李海波周体尧邹新源李海波
关键词:砂岩油藏核磁共振
乳化作用对水驱后残余油膜效果的实验与评价被引量:17
2014年
驱油剂与原油间的乳化能力对化学驱的驱油效率有重要影响。在自行设计的人造残余油膜模型的基础上,筛选活性驱油剂对人造油膜进行驱替试验,实现了对乳化驱油效果的量化,为活性驱油体系的乳化驱油能力提供了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驱油剂与原油的乳化过程能有效剥离油膜,适合在高含水阶段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乳化能力与油膜驱替效率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驱油剂的乳化能力决定其油膜驱替效率。通过分析证明界面张力并不能作为评价乳化能力的唯一标准,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乳化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
孙盈盈岳湘安张立娟郭智汪萍刘皖璐
关键词:乳化能力油膜驱油效率
薄砂层多开发层系油田测井精细解释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为典型的薄砂层多开发层系油田,垂向上含油层系多、目的层段长、单砂体薄,平面上砂体规模小、相带窄、相变快,不同层系、不同沉积环境的储层特征差别很大。以跃进二号油田N21油藏为研究对象,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建立了薄砂体多开发层系油田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并进行了测井精细解释,从而提高了解释精度。在测井精细解释的综合化、定量化和自动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了薄砂体多开发层系油田测井精细解释方法:测井资料预处理与标准化;测井计算泥质含量实现自动分层;测井沉积微相自动识别与划分;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的测井精细解释。研究表明,分层系按沉积微相带进行测井解释是准确计算该类油田储层参数的有利途径。
郭智杨少春贾爱林孙盈盈
关键词:薄砂层测井精细解释跃进二号油田
考虑水包油乳状液的复合驱数学模型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考察乳化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建立考虑乳化作用的复合驱数学模型。新模型既考虑水包油乳状液的形成可提高驱替相流度的作用,又考虑乳化降低残余油的机制;建立相对渗透率和相黏度的描述方式;将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结合,提出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取方法。结果表明,复合驱中乳化可有效起到降水增油的作用,随着乳化性能增强,其降水增油能力也逐渐提升,但是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马德胜刘皖露王强孙盈盈
关键词:乳化数学模型复合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残余油
大型致密砂岩气田采收率计算方法被引量:20
2018年
大型致密砂岩气田储层物性差,含气面积大,非均质性强,气田储量与产量规模大,采收率与最终采气量是指导气田长期稳定生产、制定开发技术对策以及衡量气田开发效果的关键指标。致密砂岩气田孔喉小,渗流机理复杂,常规的实验室模拟方法难以得到准确的采收率数据。以苏里格大型致密砂岩气田为研究对象,优选中区、东区、西区、南区等典型区块进行精细解剖,根据地质特征及开发效果将投产井分成3类;以辫状河体系带为沉积相带约束,确定各类井区的面积比例;选取生产时间较长、基本达到拟稳态的井为分析样本,利用产能不稳定分析及生产曲线积分等方法,评价各类井的井均动态储量及最终累积产量;结合储层规模、结构与生产动态特征,论证单井控制范围;对各类井区以面积比例加权,模拟预测井网足够完善时区块的技术极限采气量及采收率。研究表明,气田各区技术极限采收率为26.8%~75.5%、平均为57.0%,远低于常规气藏的80%~90%。气田技术极限采气量为2.18×1012m3,目前经济极限采气量为1.27×1012m3,可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开发成本,未来增产潜力大。
郭建林郭智崔永平孟德伟王国亭冀光程立华孙盈盈贾成业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苏里格气田动态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