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瑀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及呼吸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秸秆对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总量和呼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的加入,使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秸秆加入量达显著差异,但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其它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大豆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玉米田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无机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大豆田土壤加入秸秆后,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而玉米田土壤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土壤呼吸总量与秸秆加入量均达差异显著水平,玉米田土壤高于大豆田土壤。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田土壤4种酶活性与无机氮和呼吸量均呈显著相关,而大豆田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无机氮均呈极显著相关。因此,秸秆的加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无机氮的含量及呼吸量。
- 马欣周连仁王晓巍姜丹丹闫暮春夏瑀戴建军
- 关键词:秸秆根区土壤酶活性无机氮呼吸量
- 大豆/玉米混作对土壤无机氮及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 本研究是以大豆、玉米的混作作为研究的对象,是采用田间的小区试验,设有2种种植的方式和3个氮素水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大豆与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养分的吸收利用、作物的产量、土壤无机氮和土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
- 夏瑀
- 关键词:大豆玉米土壤酶活性产量性状
- 文献传递
- 大豆/玉米混作种植方式对氮素利用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氮素水平以及3种种植方式。[结果]在玉米/大豆混作系统中的玉米表现出竞争优势,产量比单作玉米高0.36%~3.74%,而混作中的大豆产量比单作大豆降低了26.93%~46.90%。[结论]混作处理的总氮肥利用率和总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整个混作系统表现出混作优势。
- 夏瑀戴建军周连仁王晓巍马欣
- 关键词:大豆玉米氮肥利用率
- 施氮对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使玉米产量提高,与对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处理使玉米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植株中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均与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植株中硝态氮含量作为预测植株吸氮量及生物量的参考,为指导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
- 王晓巍马欣周连仁夏瑀戴建军
- 关键词:玉米氮素积累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