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徐英

作品数:12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卫生中心
  • 2篇细胞
  • 2篇麻疹
  • 2篇公共卫生
  • 2篇公共卫生中心
  • 2篇肝炎病毒
  • 2篇肝炎患者
  • 2篇感染科
  • 2篇艾滋病
  • 2篇成人麻疹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多核巨细胞
  • 1篇性感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上海市传染病...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2篇唐徐英
  • 9篇欧强
  • 5篇孙洪清
  • 4篇陈良
  • 2篇刘惜年
  • 1篇冯艳玲
  • 1篇卢水华
  • 1篇陈晓飞
  • 1篇卢洪洲
  • 1篇张仁芳
  • 1篇欧强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例AIDS患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被引量:7
2006年
欧强卢洪洲孙洪清唐徐英
关键词:AIDS患者隐球菌脑膜炎机会性感染公共卫生中心组织胞浆菌感染科
上海地区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136例HBV DNA阳性的上海籍HBV感染者的基因型。结果136例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 43例,占31.6%,基因型C 92例,占67.6%,基因型D仅有1例,未发现基因型A、E、F。结论上海地区存在HBV基因B、C、D型,基因型A、E、F是否存在仍需扩大样本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欧强陈良唐徐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艾滋病并发进行性多病灶性白质脑病2例报告
2006年
欧强唐徐英
关键词:白质脑病进行性艾滋病并发公共卫生中心感染科
上海地区散发成人麻疹6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近年来上海地区成人麻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发生明显变迁。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成人麻疹67例分析如下。
欧强刘惜年张仁芳唐徐英
关键词:成人麻疹流行病学发病
小儿麻疹与成人麻疹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欧强唐徐英孙洪清
肺血吸虫病误诊1例被引量:1
2010年
陈晓飞卢水华唐徐英冯艳玲
关键词:肺血吸虫病回盲部溃疡误诊腹胀腹痛肉芽组织增生多核巨细胞
10例AIDS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死亡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感染途径以性接触感染最多,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CD4+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结论晚期AIDS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HIV/AID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欧强孙洪清刘惜年唐徐英
关键词:死因分析
1例重症甲型H_1N_1流行性感冒救治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病例:患者,女,55岁,因“咳嗽、发热1周,加重伴气促3d”于2009年9月入院。患者入院前8d下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干咳,次日开始发热,体温最高39.5℃,畏寒,咳黄脓痰。入院前4d出现痰中带血,后咳粉红色痰,至外院就诊,胸片检查提示双下肺肺炎(见图1),住院治疗,予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细菌感染及对症治疗。
唐徐英
关键词: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奥塞米韦
死亡狂犬病15例临床分析
2006年
唐徐英欧强
关键词:狂犬病临床诊断标准感染病科传染病学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AP。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组IA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8,P<0.01;t=6.55,P<0.01);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组两组之间IAP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3.99,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PTA值、IAP明显降低,TB i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AP水平与TB il呈显著负相关(r=-0.359,P<0.01),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1)。IAP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IAP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IAP检测简单方便,临床上可将IAP列为常规生化检查指标。
欧强陈良唐徐英孙洪清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