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小艳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飞虱
  • 3篇白背飞虱
  • 2篇病原
  • 1篇有效积温
  • 1篇元阳梯田
  • 1篇致病性分化
  • 1篇若虫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白背飞虱
  • 1篇梯田
  • 1篇品种抗病性
  • 1篇品种抗病性鉴...
  • 1篇起点温度
  • 1篇茄病镰刀菌
  • 1篇理论抽样数
  • 1篇历期
  • 1篇镰刀
  • 1篇镰刀菌
  • 1篇抗病
  • 1篇抗病性

机构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唐小艳
  • 3篇陈斌
  • 3篇李正跃
  • 2篇李凡
  • 2篇刘云龙
  • 2篇陈海如
  • 2篇陈精兰
  • 2篇李越
  • 1篇李梓亦
  • 1篇李玲
  • 1篇王芳

传媒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被引量:5
2009年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属于大范围迁飞性害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概述了白背飞虱危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监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动态,以供参考。
唐小艳李正跃陈斌
关键词:水稻白背飞虱
云南元阳梯田水稻田白背飞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Taylor幂法扩散法和Iwao回归法分析了云南元阳哈尼梯田1400~2000m海拔16个哈尼族传统水稻品种田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1~3龄若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背飞虱1~3龄若虫在不同海拔、不同水稻品种田均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其负二项分布的公共K值为3.53,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白背飞虱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3.96+1.09m(R=0.97),Taylor幂拟合公式为lg(V)=0.28+1.34×lg(m)(R=0.85)。其中,在1400~1500、1501~1600、1601~1700、1701~1800、1801~1900和1901~2000m海拔梯田稻田中,白背飞虱若虫平均拥挤度分别为10.74±0.83、23.67±3.50、21.64±6.02、47.10±5.71、52.59±12.75、13.72±3.14,差异显著(F=5.77,P<0.01),其中在1701~1800和1801~1900m海拔稻田中白背飞虱平均拥挤度最高,表明在该海拔处白背飞虱在稻丛上分布较为集中,而在1400~1500和1901~2000m海拔稻田中平均拥挤度最低。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905.43x+34.57,n=476x.36+8.64,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当白背飞虱虫口密度为5、10、20头/丛时,分别取样30、20和15个样方。
唐小艳陈斌李正跃李梓亦王芳
关键词:白背飞虱空间分布型负二项分布元阳梯田
非洲菊根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被引量:10
2008年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热带草原为感病品种,白马王子为高感品种;对分离自云南非洲菊主产区的6个隐地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6个隐地疫霉菌株存在着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与分离的不同寄主品种关系较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强弱差异不明显。
李越刘云龙李凡唐小艳陈精兰陈海如
关键词:抗病性鉴定致病性分化
白背飞虱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发育历期的测定
在室内光照周期L:D=12:12,相对湿度为75%±5%,温度分别为21,24,27和30℃温度梯度下,测定了白背飞虱Sogota furcifera Horvath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发育历期。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卵...
唐小艳陈斌刘洋李正跃
关键词:白背飞虱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文献传递
云南非洲菊根腐病病原鉴定被引量:8
2008年
从云南非洲菊主产区表现根腐症状的非洲菊病株上分离到13个镰刀菌菌株及18个疫霉菌菌株,经形态学鉴定、鉴别寄主测定及分子鉴定,分别确定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 Pethybridge&Lafferty.将茄病镰刀菌和隐地疫霉回接到健康非洲菊根部,隐地疫霉可以单独引起根腐,而茄病镰刀菌不能单独使植株表现明显发病症状.将茄病镰刀菌和隐地疫霉混合接种后,发现非洲菊根腐症状加重,且发病时间缩短.表明隐地疫霉是引起云南非洲菊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茄病镰刀菌对非洲菊根腐病的发生起到加速发病时间和加重发病症状的作用.
李越李凡刘云龙李玲陈精兰唐小艳陈海如
关键词:非洲菊根腐病茄病镰刀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