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新华

作品数:46 被引量:38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容器苗
  • 7篇杉木
  • 5篇油茶
  • 5篇育苗
  • 5篇组培
  • 4篇野生
  • 4篇栽培
  • 4篇缓释肥
  • 4篇基质
  • 3篇芽增殖
  • 3篇植物
  • 3篇种群
  • 3篇种源
  • 3篇重楼
  • 3篇无性系
  • 3篇林业
  • 3篇苗生长
  • 3篇闽楠
  • 3篇南方红豆杉
  • 3篇茎芽

机构

  • 45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新余学院

作者

  • 45篇周新华
  • 18篇厉月桥
  • 14篇李峰卿
  • 14篇武晓玉
  • 11篇曾平生
  • 11篇曾满生
  • 8篇姚甲宝
  • 8篇刘素贞
  • 5篇潘文婷
  • 4篇王丽云
  • 4篇黄拯
  • 3篇刘儒
  • 3篇朱小毛
  • 3篇邓宗付
  • 3篇谭新建
  • 3篇孙建军
  • 2篇陈传松
  • 2篇孙启武
  • 2篇焦如珍
  • 2篇董玉红

传媒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经济林研究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林业科技通讯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南方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江西科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桉树科技
  • 1篇江西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穗条尺寸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杉木扦插生根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以杉木1年生新促萌穗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穗条尺寸、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3个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分析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扦插生根指标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扦插生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杉木扦插生根指标影响最大,除对不定根数的影响为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所有生根指标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其次,除对最长不定根长和根系直径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所有生根指标影响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穗条尺寸影响最小,仅对部分生根指标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双因素交互作用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交互作用最大,对除根系直径外的所有生根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穗条尺寸×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交互作用其次,穗条尺寸×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交互作用最小,两者仅对部分生根指标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当穗条尺寸为A_3(直径4.00~5.49 mm,长度11.0 cm)、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IBA、浓度为100 mg/kg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881 5;其生根率、腐烂率和最长不定根长的平均隶属函数值1.000 0在所有组合中最大,愈伤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923 7,在所有组合中排名第2位,综合表现为生根效果最好的组合。
周新华姚甲宝肖智勇曾平生周默李家彧
关键词:杉木扦插植物生长调节剂穗条
华重楼野生种群表型变异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综合分析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Franch.)Hara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繁育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我国分布区内7个野生华重楼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测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除叶片数和花萼片数外,野生华重楼其他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52.19%)大于种群间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26.39%),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34.27%,种群内变异是华重楼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72%,变异幅度为6.83%~29.95%,花梗长、叶面积、花萼面积和株高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平均变异系数,叶片数、花萼片数、果球横径、果球纵径、果球横纵比和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异幅度远小于平均变异系数,表明华重楼花、叶的数量指标及果球、种子的性状稳定性大于叶片形态性状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表型因子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广东清远地理种群变异最为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优选对象。
周新华曾平生武晓玉黄宇涛
关键词:华重楼种群表型变异气候因子
基质配比、容器规格和缓释肥量对杉木容器育苗的影响被引量:48
2017年
以杉木1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和容器规格三因素析因实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杉木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浓度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中,缓释肥量对苗木生长和营养指标影响最大,对绝大多数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基质配比其次,容器规格最小,两者仅对大多数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而对营养指标几乎无影响。双因素互作效应中,缓释肥量×基质配比互作效应最大,对所有营养指标和除根冠比外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缓释肥量×容器规格互作效应其次,对所有营养指标和部分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容器规格×基质配比互作效应最小,仅对部分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三因素互作效应对多数生长指标和少数营养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缓释肥施用量为3.5 kg/m^3、容器规格为4.5 cm×10.0 cm、V(泥炭)∶V(稻壳)∶V(木屑)=7∶1.5∶1.5组合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753 8,其营养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0.762 2在所有组合中最大,生长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0.745 3在所有组合中排名第2位,该组综合表现为所有组合中育苗效果最好的组合。
周新华厉月桥肖智勇孙建军
关键词:杉木容器苗缓释肥基质配比
多花黄精嫩茎与根茎芽离体培养技术被引量:26
2014年
为给黄精规模化栽培提供可行的关键技术,利用江西分宜大岗山山区选育出的优良野生多花黄精嫩茎和根茎芽为试验材料,开展芽增殖离体组织培养试验,研究多花黄精的最佳灭菌方法、最佳外植体取材部位、最适基本培养基和最佳激素及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先用75%的酒精表面灭菌30 s,再用0.1%的氯化汞深层灭菌10 min,灭菌效果较好,外植体材料无菌保存率可达73.2%;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外植体选材部位为带芽根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NAA1.5 mg/L+KT1.5 mg/L,平均每个根茎芽能诱导6.6个不定芽。
周新华曾满生肖智勇李峰卿周志兰钟秋平
关键词:芽增殖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对短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5
2015年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2种氮形态5种施氮水平(N0、N1、N2、N3、N4分别代表0、20、40、60、80 kg·hm-2·a-1,共10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沉降第1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12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12月采集土样。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NH4+-N2或N3和NO3--N3处理微生物总量最多。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细菌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低氮处理时,硝态氮处理对细菌数量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处理,2种形态氮的N2或N3处理细菌数量最大。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NH4+-N1和NO3--N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沉降1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刘彩霞焦如珍董玉红孙启武李峰卿周新华
关键词:杉木氮沉降铵态氮硝态氮
一种用于多花黄精组培的芽增殖培养基和多花黄精的育苗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花黄精组培的芽增殖培养基和多花黄精的育苗方法,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芽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NAA 0.5~2.0mg/L、KT 0~2.0m...
周新华谭新建厉月桥曾满生李峰卿何平武晓玉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衡量土壤氮素循环生化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短期氮沉降中不同氮素形态的沉降量对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初期的变化趋势对森林氮素调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杉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在杉木幼龄林内建立30个1 m ×1 m的样方,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 hm -2a -1)、N2(40 kg·hm -2a -1)、N3(60 kg·hm -2a -1)、N4(80 kg·hm -2a -1)]和2种氮形态(I铵态氮、II硝态氮)的模拟沉降试验。分别于2013年6,8,10月从0~10 cm和10~20 cm 土层取样测定微生物数量。固氮菌数量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硝酸和亚硝酸细菌数量采用 MPN-Griess 比色法,反硝化细菌(厌氧)采用酚二磺比色法。【结果】各处理的0~10 cm土层中固氮菌数量均高于10~20 cm 土层;随着氮沉降量增加,可培养固氮菌数量先升高后降低。低于60 kg·hm -2 a -1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0~10 cm 土层亚硝酸细菌数量,随铵态氮沉降量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在 N1或 N2处理达到最大值;施硝态氮时,菌落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最终趋于平稳。在6月,虽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氮沉降量相同,但0~10 cm 土层中的亚硝酸细菌数量差异极显著,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8月和10月的硝酸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随氮沉降量增加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且在相同氮素沉降量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反硝化细菌的时间变化与其他菌落不同,施铵态氮时二土层的变化趋势相反,施加硝态氮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较平缓,NO3--N的 N4处理有轻微抑制作用。【结论】0~10 cm土层的固氮菌数量�
刘彩霞焦如珍董玉红孙启武周新华李峰卿
关键词:氮沉降固氮菌反硝化细菌
中央驻地林业科研院所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心为例
2022年
为了解中央驻地林业科研院所科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促进中央驻地林业科研院所科学研究的发展,以CNKI文献数据库检索到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4个林业实验中心论文为依据,从论文年度产出数量、论文影响力、期刊来源、论文著者、学科分布及研究层次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心发展可分为低速徘徊期和高速增长期2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就,但仍然存在自主研究率不高、基础理论成果转化率低、地方科研参与度不高、活跃作者领军力不够等问题,从院和中心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确实提高各实验中心科研水平。
周新华周世水
关键词:论文分析林业科研
大量元素对多花黄精不定芽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以MS+NAA 1.0 mg/L+KT 1.5 mg/L为基本培养基,多花黄精根茎芽为材料,研究MS培养基中5种大量元素浓度对多花黄精根茎芽生长及黄精多糖和总皂苷2种次生代谢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多花黄精根茎芽生长的培养基中硝酸铵和硝酸钾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1.5倍,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氯化钙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2倍;最适合多花黄精总多糖合成的培养基中磷酸二氢钾浓度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的2倍,其他元素均是MS培养基中的标准浓度;最适合多花黄精总皂苷合成的培养基中5种大量元素浓度均为MS培养基标准浓度。
周新华肖智勇黄拯曾满生李峰卿武晓玉
关键词:次生代谢物
江西小檗属和繁缕属新分布记录种被引量:1
2016年
报道2种江西新分布记录种-天台小檗Berberis lempergiana Ahrend和巫山繁缕Stellaria wushanensis Williams。
肖智勇杨清培周新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