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志华

作品数:60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豆状核
  • 13篇豆状核变性
  • 13篇肝豆状核
  • 13篇肝豆状核变性
  • 12篇抑郁
  • 9篇病理
  • 7篇抑郁模型
  • 7篇抑郁症
  • 5篇血尿酸
  • 5篇血清
  • 5篇神经病
  • 5篇尿酸
  • 5篇中医
  • 5篇温胆汤
  • 5篇文献复习
  • 5篇复习
  • 4篇益气
  • 4篇益气化痰
  • 4篇益气化痰方
  • 4篇中西医

机构

  • 38篇安徽中医学院...
  • 14篇安徽中医学院
  • 9篇厦门大学
  • 7篇安徽中医药大...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9篇周志华
  • 46篇韩咏竹
  • 44篇王训
  • 28篇喻绪恩
  • 22篇胡纪源
  • 22篇程楠
  • 17篇严彦
  • 15篇韩永升
  • 15篇杨任民
  • 15篇石永光
  • 14篇饶娆
  • 14篇高伟明
  • 9篇吴筠凡
  • 9篇徐银
  • 8篇周海虹
  • 7篇叶群荣
  • 5篇王伟
  • 4篇彭刚
  • 4篇任明山
  • 4篇王共强

传媒

  • 8篇安徽医学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医药临床杂...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安徽中医临床...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二届亚洲神...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21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临床教学与实践方法探索被引量:1
2010年
自1958年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研究以来,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的临床教学与实践该如何进行,以适应专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无相应的规范模式。该文从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强化科研能力的培养、规范临床技能考核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方向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与实践的教学方法,造就合格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人才。
王训程楠韩永升周志华吴君霞喻绪恩胡纪源韩咏竹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教学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银屑病一例报道
目的 :回顾1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银屑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以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与结果:患者男、22岁,系"渐进性双上肢不自主抖动,言语不清,动作笨拙十二年"入院。体格检查:查体:神情,言语尚清,四肢肌力V°,肌张力双...
石永光喻绪恩饶娆周志华严彦高伟明王训
文献传递
浅谈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2012年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首批招收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自1978年首批招生以来,长期致力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根据我单位多年来培养硕士生的方法和经验,从拓宽知识渠道、完善知识结构、注重专科优势、加强科研积累、跟踪医学前沿技术、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以造就合格的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人才。
程楠王训胡纪源喻绪恩周志华吴君霞韩咏竹杨任民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K-F环同临床分型、病程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4例WD患者分为肝型、脑型、脑-内脏型。K-F环检测有经验丰富的医师在暗室中利用裂隙灯检查。结果 WD患者肝型组K-F环分级较脑型、脑-内脏型存在明显差异性(P=0.00);K-F环阴性组与K-F环2级、3级、4级之间比较均有差异性(P=0.00);K-F环阳性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K-F环阴性患者平均病程[(14.9±27.3)个月]和阳性患者平均病程[(32.0±50.5)个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另外K-F环阴性组WD患者平均病程与K-F环2、3、4级WD患者平均病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03、0.00);而K-F环阳性(即1、2、3、4级)WD患者之间平均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K-F环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K-F环同临床分型、病程具有密切相关性,K-F环的分级同Goldstein分级(病情的轻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发现完全的正相关性,即随着K-F分级的增加患者的Goldstein分级也随之增加;且未发现K-F环同性别具有相关性。
周志华胡纪源韩咏竹叶群荣洪铭范蔡永亮任明山潘发明王训杨任民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K-F环病程
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达的影响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Type I hereditary tyrosinaemia HT1)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1例长期误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AFP、血尿...
周志华王训韩咏竹杨任民喻绪恩韩永升严彦徐银
文献传递
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AFP、血尿氨基酸分析、肝脏影像学和病理)结果临床确诊的1例HT1患者,结合文献资料,分析HT1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HT1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氨基酸代谢疾病。结论临床遇到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需要注意排除,血尿氨基酸分析是其主要敏感诊断指标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后饮食控制对病情有利。
周志华王训韩咏竹吴筠凡喻绪恩严彦
关键词:棘红细胞铜蓝蛋白
Alexander病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2010年
杨任民周志华叶群荣李清清胡文彬
马普替林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部分金属元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金属元素铜、锌、钙和镁之间的关系以及马普替林对其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组并采用孤养和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相结合制备动物抑郁模型。本实验以西药盐酸马普替林作为阳性对照。(1)采用Open-f...
周志华韩咏竹胡纪源王训杨任民周海虹
文献传递
锌与抑郁症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微量元素锌是哺乳动物神经和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剂,研究发现复发性抑郁症和重性抑郁症与低的血清锌水平有关,而经过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后,血清锌的水平会被提高。锌缺乏也会引起人类抑郁和焦虑样的行为,反之补充锌治疗后抑郁症状又有所好转,这种锌缺乏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在临床研究和动物模型中都已经被证明了[1],这表明锌可能具有抗抑郁作用。
白琳韩咏竹周志华
关键词:抑郁症锌缺乏信号通路
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针刺+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B组(针刺+吞咽功能训练),C组(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1个疗程15d,共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表(SS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第1个疗程后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A组的两种评分差值明显高于B组、C组(P<0.01)。第2个疗程后3组之间饮水试验及SS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吞咽功能。
韩永升韩咏竹李凯周志华毛玉强李钦潘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困难针刺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