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关节
  • 5篇切口
  • 5篇小切口
  • 5篇螺钉
  • 5篇空心螺钉
  • 5篇关节融合
  • 4篇融合术
  • 4篇手术
  • 4篇平足
  • 4篇平足症
  • 4篇螺钉内固定
  • 4篇内固定
  • 4篇截骨
  • 4篇距下关节
  • 4篇空心螺钉内固...
  • 4篇肩关节
  • 4篇骨头
  • 4篇骨折
  • 4篇关节镜
  • 4篇关节融合术

机构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3篇周建波
  • 23篇唐康来
  • 17篇陶旭
  • 15篇许建中
  • 13篇李辉
  • 13篇谭晓康
  • 11篇谢美明
  • 10篇徐格
  • 8篇曹洪辉
  • 7篇常廷杰
  • 6篇杨会峰
  • 5篇周兵华
  • 4篇陈磊
  • 3篇陈磊
  • 3篇汪华清
  • 2篇龚继承
  • 2篇邓银栓
  • 2篇陈前博
  • 1篇吴雪晖
  • 1篇常延杰

传媒

  • 5篇第十一届全军...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2009年中...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保健医苑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THE 5T...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腓骨远端“Z”字延长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
2012年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Z"字延长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采用腓骨远端"Z"字延长治疗5例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男4例,女1例;年龄23~58岁,平均38岁。骨折内固定术后3个月开始功能锻炼后,逐渐出现踝穴增宽的相关症状,至此次入院时间为5~36个月,平均13.2个月。侧压试验阳性2例,阴性3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50.2±17.3)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出现患肢轻中度肿胀,患侧足背前外侧皮肤麻木症状,均逐渐好转。X线片复查示腓骨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15周,平均13.5周。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6.8±11.2)分,末次随访时为(85.4±3.2)分,术后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短缩是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主要原因;腓骨远端"Z"字延长可有效缩小踝穴宽度,增加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陶旭唐康来周建波
关键词:踝关节
小切口踝关节融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放结合经皮穿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0例严重踝关节伤病病人采用前方小切口开放行踩关节清理,然后经皮穿针加压空心螺钉交叉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手术取踝关节前正中入路,约3~5c...
周建波唐康来徐格谭晓康谢美明陶旭陈磊
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获得性柔韧性平足症
目的 探讨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获得性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采用小切口跟骨内移截骨治疗10例(13足)获得性柔韧性平足症,所有患者足跟存在明显外翻畸形.取外侧入路约3.0-4.5c...
周建波唐康来杨会峰陶旭谢美明李辉谭晓康许建中
关键词:跟骨截骨小切口
自体血清培养BMSCs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股骨头髓芯减压与联合自体血清培养BMSCs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8例16髋双侧早期ANFH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19~43岁,平均35.7岁。其中激素性2例,酒精性3例,无明显诱因3例。病程4个月~2年,平均1.1年。按左右侧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单纯股骨头髓芯减压治疗,B组行股骨头髓芯减压结合自体血清培养的BMSCs移植治疗。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A组:Ⅱa期4髋,Ⅱb期2髋,Ⅱc期1髋,Ⅲa期1髋;B组:Ⅱa期2髋,Ⅱb期2髋,Ⅱc期3髋,Ⅲa期1髋。采用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临床随访;采用X线片及MRI进行影像学评估;检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肝肾功、免疫球蛋白等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跛行等临床症状逐渐改善。术前及术后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评分优于A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内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12个月X线片及MRI检查示,A组1例Ⅲa期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B组T1相低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为13.25%±2.12%,与A组(18.13%±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估显示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发热、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血清培养BMSCs移植结合髓芯减压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早期ANFH均有效,但前者缓解疼痛及延缓塌陷方面优于后者,安全可靠。
常廷杰唐康来陶旭曹洪辉李辉陈前博陈磊周建波周兵华许建中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自体BMSCS移植
肩袖损伤与肩关节骨性结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肩袖损伤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很快,主要涉及软组织和骨性结构研究。软组织与肩袖损伤相关性研究方面建立了过度使用学说、缺血-再灌注学说、缺血-缺氧理论等,骨性结构与肩袖损伤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包括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肩胛盂倾斜角和扭转角、肱骨头倾斜角和扭转角等方面研究。该文系统回顾和分析了肩袖损伤与肩关节骨性结构相关性研究进展。
周建波唐康来
关键词:肩关节肩袖损伤扭转角倾斜角
老年人上臂肱骨近端骨折的防治
2009年
我们所说的肱骨就是人的上臂,上连肩关节下通肘关节。靠近腋窝及肩膀的肱骨近段是构成肩关节的主要结构。老年人一旦跌倒,肩关节及上臂摔伤、撞伤都可能会发生肩上臂剧烈疼痛,不能抬臂及上举活动,从肩到肘甚至前臂皮下有淤血、青紫,肩膀肿胀,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说的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就是指肱骨上段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
唐康来周建波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上臂剧烈疼痛肱骨上段肱骨头
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
目的 探讨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术治疗ⅡB和Ⅲ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 10例(ⅡB3例、Ⅲ期7例)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采用距下、距舟和跟骰三关节截骨矫形融合术治疗。
唐康来周建波杨会峰谭晓康谢美明陶旭徐格许建中
关键词:三关节融合术截骨术成年人平足症
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严重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45.6岁.均为单纯距下关节病变,经保守治疗、疼痛控制无效,选择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的距下关节融合术.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进行临床随访,同时,采用X线摄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1.2个月(6~48个月).12例患者AOFAS术前评分(54.67±5.28)分(43~61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89.17±3.56)分(78~95分),优良率为93%.术后X线片显示,11例距下关节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4周(9~15周).1例出现骨不连,行走后外踝下方疼痛,给予石膏靴固定制动3个月后复查X线片,距下关节骨性融合.结论 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谭晓康唐康来周兵华曹洪辉徐格周建波李辉谢美明陶旭许建中
关键词:距下关节关节镜检查踝损伤关节炎
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皮穿针空心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2006年4月~2009年12月对12例严重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男5例,女7例),均为单纯距下关节病变,经保守治...
谭晓康许建中唐康来周兵华曹洪辉徐格周建波李辉谢美明陶旭
关键词:关节镜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回顾分析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患者(男3例,女2例),术前平均病程7 d.影像检查发现5例均为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骨折块较小、粉碎且明显移位.手术去除第五跖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块,游离腓骨肌腱止点,用直径5 mm带线锚钉将腓骨肌腱止点编织缝合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石膏托将患侧足固定于外翻位.术后6周开始逐渐负重行走.结果 本组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所有患足外观无畸形.前足主动外翻及外展功能恢复正常,与健侧对比力量无减弱.结论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腓骨肌腱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能较好解决小骨折块固定困难的问题,术后腓骨长短肌腱功能恢复好;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剥离范围小、无须二次手术等优点.
李辉唐康来周建波徐格陶旭常廷杰谭晓康谢美明
关键词:跖骨带线锚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