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岗
- 作品数:74 被引量:39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汗腺细胞共同培养诱导细胞表型转化的初步研究
-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在体外与损伤的人汗腺细胞(human sweat gland cells,hSGCs)共培养时的转化情况。方法体外分别分离...
- 李海红付小兵周岗白晓东陈伟蔡存良孙同柱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汗腺细胞
- 文献传递
- 增生性瘢痕内应激活化蛋白激酶及其上游信号分子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和自身对照正常处皮肤中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S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s(MKK4和 MKK7)基因表达的变化。 方法 提取 8例增生性瘢痕和自身对照正常处皮肤组织的总 RNA后 ,分离纯化 m RNA,用 RT- PCR方法检测 SAPK,MKK4和 MKK7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 结果 增生性瘢痕中 ,MKK7和 SAPK基因表达较弱 ,自身对照皮肤组织中 ,这两种基因 PCR结果的灰度比分别为增生性瘢痕的 1.5倍和 2 .6倍 ,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 (P<0 .0 1) ,而 MKK4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组织中的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 MKK7和 SAPK基因表达降低引起细胞凋亡减少 ,可能是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 ,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
-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孙晓庆赵志力周岗盛志勇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应激活化蛋白激酶基因表达
- 不同胎龄胎儿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及其mapkk基因表达的变化
- 2003年
-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5,erk5)及其上游信号分子 mapkk(mek5)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的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6例少儿皮肤、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4个月-11年)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的总 RNA 后,分离 mRNA,用 RT-PCR 方法检测这2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erk5和 mek5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都有表达。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这2种基因表达较强,随着胎龄的增加,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在少儿皮肤组织中,这两种基因的转录本含量明显减少(P<0.05)。在正常皮肤和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mek5基因表达水平相近,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而 erk5基因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在增殖期和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结论:erk5与mek5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显示 erk5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 erk5和 mek5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快速增殖,创面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而增生性瘢痕发生和形成也可能与 erks基因表达增强有关。
- 陈伟付小兵葛世丽周岗姜笃银韩冰孙同柱盛志勇
- 关键词: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增生性瘢痕
- 增生性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c-fos、c-ju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c -fos,c -ju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其受体 (bFGFR2 )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提取 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 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 ,分离mRNA ,用RT -PCR方法检测这 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皮肤中 ,c -fos,c -jun ,bFGF和bFGFR基因表达较低 ,而在生长活跃的增殖期的瘢痕中 ,这 4种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在成熟期的瘢痕组织中 ,虽然bFGF基因仍保持高水平表达 ,但c -fos ,c -jun和bFGFR2基因的表达量都明显低于增殖期的瘢痕。结论 :c-fos,c -jun和bF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 ,而bFGFR及其下游信使分子基因表达降低 。
- 陈伟付小兵葛世丽姜笃银周岗孙同柱盛志勇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增生性瘢痕
- 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内p38MAPK及MAPKKs基因表达变化的比较性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s(mkk3和mkk6 )基因,在不同胎龄胎儿皮肤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 方法 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的总RNA,分离m 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 PCR)方法检测3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结果 p38MAPK,m kk3和mkk6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组织中,这三种基因表达较强,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皮肤组织内这三种基因表达逐渐减弱。在出生后机体的皮肤细胞中,p38MAPK、mkk3和mkk6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妊娠早期皮肤的39.6 %、6 3.5 %和5 4 .5 % ,明显减弱(P<0 .0 1)。 结论 p38MAPK、mkk3和mkk6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显示细胞外信号引起的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p38M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s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快速增殖、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
- 陈伟付小兵葛世丽姜笃银周岗孙同柱韩冰盛志勇
- 关键词:P38MAPK基因表达变化机体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MAPKK
- 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内p38MAPK及其MAPKKs基因表达变化的比较性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s(mkk3和mkk6)基因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的总RNA,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这3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p38MAPK,mkk3和mkk6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组织中,这3种基因表达较强,随着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皮肤组织内这3种基因表达逐渐减弱。在出生后机体的皮肤细胞中,p38MAPK,mkk3和mkk6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妊娠早期皮肤的39.6%,63.5%和54.5%,基因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p38MAPK,mkk3和mkk6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显示细胞外信号引起的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p38MAPK及其上游信号分子MAPKKs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快速增殖,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但深层次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陈伟付小兵葛世丽姜笃银周岗孙同柱韩冰盛志勇
- 关键词: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胎儿皮肤
- 胎儿皮肤EGF、EGFR基因表达特征及与皮肤附件形成的关系研究
- 目的探讨在不同发育胎龄的胎儿皮肤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其受体EGFR基因表达特征及其与附件形成的关系。方法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胎儿皮肤附件的结构特征,并提取不同胎龄(EGA 12~32周)的胎儿皮肤的总RN...
- 周岗付小兵陈伟李海红白晓东雷永红孙同柱
- 关键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皮肤附件
- 文献传递
- 汗腺发生及形态结构在汗腺重建中的可能性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汗腺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神经支配和汗液产生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的归纳总结,加深对汗腺再生与重建理论依据的认识。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1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神经支配及汗液产生机制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weatgland,structure,function”,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全文期刊数据库1990-01/2005-01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神经支配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汗腺、发生、结构、功能”,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神经支配及汗液产生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0篇相关文献,14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0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140篇文献中,86篇涉及汗腺发生、形态与结构,31篇涉及汗腺的神经支配,23篇涉及汗液产生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①汗腺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赖于表皮基底膜区的生理性稳定与真皮-表皮间的相互作用,是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细胞外基质、表皮生长因子共同协调作用作用的结果。②汗液从汗腺的分泌部分泌时为近等渗液,流经导管时,钠、氯和一些水分被重吸收,使汗液的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以低渗液从皮肤表面排出。③汗腺导管细胞和分泌细胞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现象,正常状态下分泌细胞静息膜电位明显高于导管细胞。④大量体外实验成功分离并培养了汗腺的导管细胞、分泌细胞以及肌上皮细胞,并对其形态发生、生长调控及分化与功能进行探讨以期重建汗腺。结论:由于表皮干细胞与汗腺在发育学上有共同的起源,有可能利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从而�
- 李海红周岗付小兵
- 关键词:汗腺毛囊电生理学
- 增生性瘢痕形成和成熟过程中TGF-β_1、TGF-β_3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变化被引量:27
- 2004年
- 陈伟付小兵葛世丽姜笃银周岗孙同柱盛志勇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形成TGF-Β1TGF-Β3基因表达受体
- 增生性瘢痕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其激酶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 2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 2 )及其上游信号分子 MEK1/ 2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提取 8例增生性瘢痕和 8例正常皮肤组织的总 RNA后 ,分离 m 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这 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 ,MEK1、MEK2、ERK1和 ERK2基因表达较弱 ;而在增生性瘢痕中 ,这 4种基因表达明显增强 ,其 m RNA量的灰度比分别为正常皮肤的 1.1倍、1.2倍、2 .2倍和 2 .5倍。结论 :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可能与 MEK1/ 2和 ERK1/ 2基因表达升高有关。
- 陈伟付小兵孙晓庆孙同柱赵志力周岗杨银辉盛志勇
-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增生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