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三七、山蒟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 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Maxim.)Franch.]系毛莨科黄三七属(Souliea)植物.该种的分布区主要位于我国西藏、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是一种民间常用草药,也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其根茎...
- 周亮
-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胡椒属
- 文献传递
- 中枢神经细胞凋亡与吗啡耐受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全球肿瘤发病率持续增高,我国已经成为肿瘤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大多数肿瘤,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都将因癌性疼痛而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时,会导致药物耐受,从而影响吗啡类药物的止痛效果,最终降低和限制了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关于吗啡药物耐受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目前认为是多方面的,而且并没有完全明了。
- 周亮孙莉
- 关键词:凋亡吗啡耐受中枢神经细胞
- 联合用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吗啡与丁丙诺啡联合用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观察不同剂量丁丙诺啡联合吗啡用于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果及大鼠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的变化情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于骨癌痛大鼠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耐受的发生...
- 周亮
- 关键词:骨癌疼痛现象吗啡丁丙诺啡
- 吗啡联合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不同剂量的地佐辛应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吗啡组(M组)、吗啡+地佐辛组(MD1组和MD2组),每组20例。术后镇痛采用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泵,M组为吗啡0.5 mg·kg^-1·d^-1;MD1组为吗啡0.5 mg·kg^-1·d^-1+地佐辛0.1 mg·kg^-1·d^-1,MD2组为吗啡0.5 mg·kg^-1·d^-1+地佐辛0.3mg·kg^-1·d^-1。如镇痛不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或口头评分〉1,则给予补救吗啡3 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 min,直至VAS〈4或口头评分〈3。观察术后48 h内的VAS评分、口头评分、补救吗啡用量、恶心、呕吐、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内,M组的补救吗啡用量大于MD1组、MD2组(P〈0.05);M组瘙痒的发生率高于MD1、MD2组(P〈0.05);MD2组头晕发生率高于M组和MD1组;3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小剂量的地佐辛与吗啡联合应用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瘙痒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武林鑫孙海涛董彦鹏孙亮周亮孙莉
- 关键词:吗啡地佐辛联合用药
- 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地佐辛组(MD组)。术中1.5%~2.0%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M组:吗啡0.5mg·kg-1·d-1;D组:地佐辛0.5mg·kg-1·d-1;MD组:吗啡0.25mg·kg-1·d-1+地佐辛0.25mg·kg-1·d-1。如VAS评分〉3分或口头疼痛(VRS)评分〉2分,则给予吗啡3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分钟,直至VAS评分〈4分或VRS评分〈3分。观察术后48h内的VAS评分、VRS评分、术后24、48h补救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头晕、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48h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多于M组(P〈0.05)。术后48hM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M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和D组(P〈0.05);D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P〈0.05)。三组VAS评分、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地佐辛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 武林鑫孙海涛董彦鹏孙亮周亮孙莉
- 关键词:吗啡地佐辛联合用药
- 吗啡联合丁丙诺啡治疗大鼠骨癌痛的基础研究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丁丙诺啡联合吗啡治疗大鼠骨癌痛的效果及机制.
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n=8),即空白对照组(C组)、吗啡10mg/kg组(M组)、吗啡10mg/kg+丁丙诺啡...
- 周亮董彦鹏孙亮武林鑫张朝宾王稳
- 关键词:骨癌痛吗啡丁丙诺啡药理作用
- 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用于大鼠骨癌痛治疗的疼痛行为学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于大鼠骨癌痛的疼痛行为学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进行实验,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将骨癌痛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于每日7:00 am和19:00 pm进行皮下注射,连续7日。吗啡组(M组):吗啡10 mg/kg;吗啡+丁丙诺啡1组(MB1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20μg/kg;吗啡+丁丙诺啡2组(MB2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40μg/kg;吗啡+丁丙诺啡3组(MB3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60μg/kg;假手术组(Sham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全部大鼠于建模第15天开始,每日给药前30 min、给药后30 min进行疼痛行为学测定,包括甩尾实验、机械性痛觉敏感度测定、热痛觉敏感度测定。结果给药7天内,机械痛阈和甩尾实验测定抗伤害痛阈结果显示,各MB组与M组给药后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热痛阈结果显示:MB2组出现明显的热痛阈下降较M组晚(第6天vs.第5天)。结论骨癌痛大鼠癌痛治疗时,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镇痛作用相似且可延缓吗啡的耐受发生。
- 武林鑫董彦鹏孙亮周亮孙莉
- 关键词:吗啡丁丙诺啡联合用药耐受骨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