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蔓莉

作品数:49 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污染
  • 16篇降解
  • 12篇油污染
  • 12篇石油污染
  • 11篇石油污染土壤
  • 11篇污染土
  • 11篇污染土壤
  • 8篇石油烃
  • 7篇生物降解
  • 6篇生物修复
  • 6篇降解菌
  • 5篇土壤
  • 5篇微生物
  • 5篇微生物修复
  • 4篇石油烃降解
  • 4篇环境科学
  • 3篇动力学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油污土壤
  • 3篇石油

机构

  • 47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西安工程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华侨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陕西金山创新...
  • 1篇昆明滇池水务...

作者

  • 49篇吴蔓莉
  • 13篇聂麦茜
  • 7篇王晓昌
  • 6篇王蕾
  • 4篇王蕊
  • 4篇王志盈
  • 4篇徐会宁
  • 4篇袁婧
  • 4篇李炜
  • 3篇杨茜
  • 3篇张明辉
  • 3篇王丽
  • 3篇朱陆莉
  • 2篇宁倩
  • 2篇石辉
  • 2篇高欢
  • 2篇曹文娟
  • 2篇孙先锋
  • 2篇金鹏康
  • 2篇张承中

传媒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化学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高等理科教育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钻采工艺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大学化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其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2
2014年
以Bush.hass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3种不同来源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获得16株可以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对菌株的生理生化性质、石油烃降解效果、菌株种属和菌株所含石油烃降解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株菌分属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和不能确定种名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aceae)、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的细菌。其中7株菌株对水相中石油烃的降解率在降解时间为20d时可达到31.5%-54.7%。对菌株的降解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当降解菌中同时含有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控制基因时,菌株对石油烃显示出较强的降解能力。
杨茜吴蔓莉曹碧霄曹文娟聂麦茜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石油烃降解菌降解基因
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的生物去除特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生物刺激法修复不同污染时长的土壤,比较了向新污染(污染7 d)和陈旧性污染(污染5 a以上)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3复合物(C∶N=100∶10)、脱硫石膏等处理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新污染黄绵土,向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3对土壤中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分别为60.13%、56.09%;对于陈旧性污染土壤,施入有机肥+KNO3、脱硫石膏对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36.62%、36.61%;生物刺激对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率高于陈旧性污染土壤。两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的石油烃生物降解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生物刺激修复使土壤的pH值由8.50~8.56降低至7.35~7.91。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9),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9);陈旧性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研究表明,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立即进行生物刺激修复有利于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影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关键因素并不相同。
侯爽爽吴蔓莉肖贺月段旭红易宁
关键词:石油烃土壤
微生物修复油污土壤过程中氮素的变化及菌群生态效应被引量:13
2017年
对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微生物修复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土壤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微生物修复对油污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修复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经过18周的修复,土壤中烷烃含量由初始时的25 987.8mg·kg^(-1)降低为12 788.6 mg·kg^(-1),多环芳烃含量由初始时的5 322.9 mg·kg^(-1)降低为2 917.2mg·kg^(-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经过微生物修复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可降解烃类的菌群如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detes)、迪茨氏菌属(Dietz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所占丰度增加.经过修复处理的土壤中总氮、氨氮含量呈降低趋势,硝态氮含量在修复前期呈降低趋势,修复后期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修复处理可去除土壤中的大部分烷烃和多环芳烃,烷烃和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与土壤中硝氮含量和烃降解菌所占丰度相关.
叶茜琼吴蔓莉陈凯丽李炜袁婧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
粗酶液降解体系中芘萃取过程的破乳研究
利用试凑法对从CB9#菌体粗酶液降解体系中萃取芘的防乳化及破乳过程进行了定性研究,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了破乳药品的投加顺序,初步筛选出了具有明显破乳或防乳化作用的离子:Hg2+、Ba2+和Al3+。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破乳的脱...
聂麦茜王蕾王晓昌王志盈吴蔓莉王蕊
关键词:萃取破乳
文献传递
水稻苗期生长特性对不同浓度IAA的响应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水培实验,在水稻苗期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生长素(3-吲哚乙酸,IAA)对水稻根系(根长、根重)、地上部(株高、地上部重量)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IAA处理水稻1d-5d,对水稻苗期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处理时间延长至10d,1μM IAA处理水稻根长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41.1%,对株高、根重和地上部重量无明显影响。随IAA浓度的升高,对其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与对照相比,10μM、25μM和100μM IAA处理根重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39.1%、25.9%和17.8%;25μM-100μM IAA处理使株高和地上部重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在16.0%-20.7%和20.0%-36.7%之间,导致其根冠比随IAA浓度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IAA(1μM-75μM)处理使水稻叶绿素a、b和总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增幅均在30%以上,以10μM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因此,外源施加适宜浓度的IAA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促进植物光合效率,提高水稻产量。
宁倩吴金水李宝珍吴蔓莉
关键词:IAA水稻地上部叶绿素
Mn^(2+)在黄杆菌FCN2菌株降解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n2+在菌株FCN2生长细胞、悬浮细胞、粗酶液降解芘时的影响作用.在菌体生长期加入0.1~5 mmol/L的Mn2+,对菌体的生长及生长量无影响,但对芘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以加入0.1 mmol/L的Mn2+效果最好,其对芘的平均降解率是对照的1.26倍.此时菌株富集的Mn2+为0.025 mmol/L;在用无外加Mn2+培养的菌株FCN2悬浮细胞降解芘时,加入0.5 mmol/L的Mn2+,芘的平均降解率为对照的1.67倍.降解反应发生72 h后菌株富集的Mn2+为0.18 mmol/L;在酶促降解时加入0.1 mmol/L Mn2+,平均降解率为对照的1.30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加入的Mn2+对降解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吴蔓莉聂麦茜王晓昌苏君梅
关键词:黄杆菌属生物降解MN^2+
硝酸钾和有机肥添加对土壤中十六烷的降解效果及微生物类群活性变化研究
2024年
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外源氮进行生物刺激修复是目前广为采用的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然而,目前对于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类群对组分烃的代谢特征尚不清楚.本文以^(13)C标记的十六烷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磷脂脂肪酸技术(stable isotope labeling-phospholipid fatty acid technology,^(13)C-SIP-PLFA)研究了加入硝酸钾和有机肥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时,不同微生物类群对十六烷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与自然降解(CC)相比,加入KNO_(3)(CN)和施入有机肥(CY)的处理均可提高土壤中十六烷的去除效率.修复30 d时,土壤中十六烷的去除率由6.14%(CC)提高至13.6%(CN)和15.0%(CY).加入硝酸钾修复使得土壤微生物总量略有降低(总PLFAs由82.8 nmol·g^(−1)(CC)降低至79.7 nmol·g^(−1)(CN)),但被微生物同化为细胞组分的十六烷含量(^(13)C-PLFA)由81.12 ng·g^(−1)(CC)增加至92.84 ng·g^(−1)(CN),硝酸钾生物刺激修复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对十六烷的同化代谢作用.加入有机肥修复的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总PLFAs为99.3 nmol·g^(−1))和微生物同化代谢十六烷的含量均明显增加(^(13)C-PLFA为142.67 ng·g^(−1)),土壤中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对十六烷的同化代谢作用明显增强.在不同修复处理的土壤中,可利用十六烷的主要微生物有G^(+)菌i15:0和a15:0、G^(-)菌16:1ω5c和16:1ω7c、真菌18:1ω9c、放线菌16:0(10Me)和Unspecific菌16:00.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菌是不同修复处理中最主要的十六烷降解菌,两种修复剂对土壤不同微生物类群的代谢激活作用存在差异.
王琪吴蔓莉高敬华张俞许殷瑞徐会宁
关键词:微生物类群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生态效应被引量:53
2015年
利用投菌法和生物刺激法对陕北子长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研究.通过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确定了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修复过程中利用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琼脂糖电泳法、PCR-DGGE法分别测定了石油烃降解菌数目、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不同生物处理修复效果为:生物刺激(加入N、P营养物质)>生物强化(投加降解菌)>其他.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可降解石油烃的催化基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石油烃和烷烃降解菌数量显著多于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投加外源降解菌SZ-1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修复石油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变化.
杨茜吴蔓莉聂麦茜王婷婷张明辉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PCR-DGGE
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探索被引量:13
2006年
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论文从对科研能力的认识出发,结合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阐明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对使学生快速进入毕业论文科研训练状态及本科毕业论文实施对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功能等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探索。从中得出结论: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内容、对科研论文内容感兴趣是进入科研训练状态的前提;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需要指导教师富于爱心、高度的责任心及言传身教;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指导毕业论文,使导师具有了明确的责任和任务,使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保障。
聂麦茜蒋欣吴蔓莉
关键词:毕业论文
超细碳纤维吸附去除水中六价铬研究
六价铬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毒性大和去除难的特点.本文以实验室自制的超细碳纤维(SCF)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中六价铬Cr(Ⅵ)的吸附去除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被应用于超细碳纤维的形貌观察;另外,通过p...
程晓夏Liu Qing郑煜铭吴蔓莉蒋和金
关键词:水体污染六价铬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