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病毒,在感染的极晚期超高水平表达一种约29 kD的碱溶性多角体蛋白。但该蛋白为病毒复制的非必需蛋白,因此,利用该基因可以被删除或被外源基因替换而不影响病毒的复制的原理构建重组病毒,可以实现外源基因的高水平表达。然而,目前虽已经有较多文献研究多角体蛋白高水平表达的分子机制,但迄今对于多角体蛋白基因编码区的结合蛋白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DNA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对结合在多角体蛋白编码区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共鉴定到78个宿主来源的蛋白和49个病毒自身编码的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GO注释,结果表明这些蛋白除了具有共同的核酸结合功能外,还有其他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共同在多角体蛋白的超高水平表达过程中发挥作用。进一步从上述蛋白中筛选出了最值得深入研究的9个宿主蛋白和10个病毒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将为深入揭示多角体蛋白超高水平表达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气管是家蚕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其分支末端与家蚕体内各个组织器官相连。家蚕气管被认为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感染的次级靶位点,但是BmNPV对气管的感染特点以及气管在病毒体内传播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体视显微镜和免疫组化观察BmNPV感染家蚕后气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了BmNPV在气管中传播的特征。结果发现,气管上皮细胞被感染后呈现肿胀、与气管管壁脱落等症状,病毒感染在气管中呈现线性传播规律,即感染由成气管细胞逐渐向近气门端气管上皮细胞传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比分析了部分BmNPV基因在气管、脂肪体、血淋巴细胞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并对多角体的产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BmNPV在气管组织产生大量出芽型病毒(budded virus,BV),而形成多角体的数量较少。综上所述,气管在BmNPV感染过程中起到了通道的作用。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被家蚕幼虫食下后通过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全身性感染,这个过程称为经口感染。已知有多种ODV囊膜蛋白在经口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被称为经口感染因子(PIF)。P74作为最早被鉴定的PIF,与ODV结合中肠上皮细胞有关。为了鉴定宿主家蚕中肠细胞中与P74互作的蛋白质,构建家蚕中肠酵母文库,并以P74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初步筛选到7种互作候选蛋白,分别为U3小核仁核糖核蛋白IMP3、60S核糖体蛋白L5、JAB-MPN结构域蛋白、细胞质肌动蛋白A3、35 k D蛋白酶、富半胱氨酸和组氨酸蛋白1-B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JAB-MPN结构域蛋白和P74之间存在强烈互作,该蛋白质可能是ODV结合中肠细胞的关键宿主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Bm NPV经口感染的详细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