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劲风 作品数:25 被引量:188 H指数:7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3年8月使用LCP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4例。结果经过平均7.8个月的随访,优19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虽然理论上LCP具有比普通钢板更高的力学稳定性,但是临床上的初步应用未显示突出的优越性。 周子强 梁伟国 吴劲风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 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转染椎间盘正常髓核细胞 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椎间盘髓核细胞分离培养困难,老化较快,迫切需要一种标准细胞株用于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正常髓核细胞构建永生化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质粒中目的基因序列测定、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转染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检测等步骤进行实验。结果与结论:构建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成功转染正常髓核细胞并在细胞中稳定表达。结果表明运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转染椎间盘髓核细胞构建永生化细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吴劲风 叶冬平 戴丽冰 梁伟国关键词:髓核细胞 转染 神经松解减压术治疗上肢神经损伤 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报告采用神经松解压术治疗上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 6例 48条上肢神经分别行神经外膜松解、外膜加束膜松解及神经前置治疗。结果 :48条神经中疗效优的 18条 ,良 2 4条 ,可 5条 ,差 1条 ,总优良率 87.5 %。结论 :对上肢神经损伤患者 ,应尽早选用神经探查松解减压术 ,可望获得满意效果。 范颂鸣 陈鸿辉 关活茂 陈瑞光 叶伟雄 李锋生 吴劲风关键词:神经松解 上肢神经损伤 疗效 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麻醉后行股骨头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骨折断端复位后应用可吸收线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得到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扩股骨髓腔远端,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逐层关闭创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卧床,5~7d后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术中死亡发生,无手术失败发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15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患者生活均能基本自理,总优良率为88.89%。结论应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早进行患髋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疗效可靠。 吴劲风 梁伟国 陈鸿辉 叶东平关键词:股骨 粗隆间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干骺部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36 2002年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管状骨干骺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4月~2001年10月,采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68例股骨或胫骨干骺部粉碎骨折的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诊,平均时间为10个月。65例术后X线检查显示复位和内固定位置满意,侧方成角8°1例,患肢缩短2cm2例。68例骨折全部愈合。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优56例,良10例,可2例。无深部感染、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经皮微创生物学技术的钢板内固定治疗长管状骨干骺部粉碎性骨折,可以达到医源性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梁伟国 陈鸿辉 叶伟雄 张同仁 吴劲风 叶韶辉 周子强 刘向荣 陈志光关键词:干骺端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 沙棘复合胶原膜促进兔髌韧带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沙棘复合胶原膜修复肌腱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每组4只。手术切断家兔髌骨肌腱中下1/3处,将0mg/ml、0.1mg/ml、1mg/ml、10mg/ml等浓度的沙棘复合胶原膜,并贴附于肌腱断裂处。2、4、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检测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检测肌腱滑动度。结果:术后2周各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6周实验组的吻合口抗张力强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O.05),且加入沙棘后,抗张力强度均高于空白组、单纯胶原膜组(P〈O.05),但沙棘各组之间差别元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棘复合胶原膜可以明显的加快肌腱愈合,减少瘢痕粘连,增加肌腱的力学强度。 吴劲风关键词:瘢痕粘连 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010年4月采用Coflex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例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 叶冬平 陈志光 梁伟国 周子强 李锋生 叶韶辉 吴劲风 陈鸿辉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 文献传递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180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中失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方法]分析180例TKA后,16例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处理经验,分析术中失误、各种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术前、术中、术后因素对术后... 张同仁 梁伟国 李锋生 叶韶辉 吴劲风 周子强关键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并发症 文献传递 棘突间稳定器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器KMC(Kinetic Medical CO.)治疗腰椎问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1年5月-2012年7月期间,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入本科治疗,行棘突问稳定器KMC置人手术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共有14例纳入研究。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8~78岁,平均(57.0±11.83)岁。手术部位:L2,节段1例,L3A节段3例,L4,节段10例,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KMC置入。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标准(ODI)和VAS疼痛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及椎间孔高度和宽度,手术节段和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按照是否行髓核摘除将病例分为髓核摘除组和非髓核摘除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患者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64.59±13.34)%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7±8.48)%,降低显著(P〈0.01)。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29±1.27)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4±1.0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和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高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中高、后高以及椎间孔高度、椎间孔宽度较术前增加明显。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变小,且是否行髓核摘除对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上-邻近节段活动度则无明显改变。截止到末次随访时为止,未发现内固定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棘突间稳定器KMC能维持手术节段的稳定性,保留相应节段的活动度,安全可行,在腰椎问盘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近期疗效肯定,且对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影响小。 姚依村 梁伟国 吴劲风 周子强 陈志光 叶韶晖 李锋生 叶冬平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内固定 临床疗效 等离子刀间盘消融术联合椎前病灶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椎间盘消融术联合术中椎前病灶局部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刀间盘消融同期椎前病灶(颈前交感神经、钩椎关节、椎动脉前方和椎间孔处)注射组合药液治疗混合型颈椎病26例(53个椎间盘)。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48~81岁,平均58岁。结果:全部病例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及椎前病灶注射顺利,未发生穿刺针管和刀头折断、大出血、大血肿和神经误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诊6~18个月,采用Odom法评定疗效,优:10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等离子刀颈椎间盘消融术同时对椎间盘外的其它继发病变给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混合型颈椎病的复杂病理因素。 梁伟国 周子强 叶韶晖 吴劲风 叶伟雄 王文 陈志光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穿刺术 颈椎 药物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