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二持
- 作品数:48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潮州诗萃》在潮人文化史上的价值被引量:2
- 2006年
- 系统介绍大型古籍抄本《潮州诗萃》的规模、形制;简要评述其文学美学成就;阐述其在潮人文化史上的价值,包括体现潮汕先贤志节事功、间接反映潮汕历史重大事件、歌咏潮汕的地方胜景与文化遗迹以及诗作者游历为宦行脚所到沿途之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等多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 吴二持
- 关键词:历代诗歌
- 论胡适对治学方法与材料的深刻认识
- 1997年
- 吴二持
- 关键词:治学方法实验主义整理国故
- 构建学术批评平台,有利学术在争鸣中发展——《汕头大学学报》“学术批评与争鸣”专栏述评被引量:5
- 2008年
-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论述构建学术批评与争鸣平台对促进学术发展的重大作用。概述《汕头大学学报》"学术批评与争鸣"栏目创办的理念。分学科简要评述该栏目创办五年来在美学、文艺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等各学术领域争鸣文章和争鸣问题的概况。作为一个地方性大学学报能有这样的学术视野、学术敏锐和学术胸怀,来构建这样一个学术批评与争鸣的平台,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促进我国的学术发展是有颇大贡献的。
- 吴二持
- 关键词:专栏学术发展
- 论政治民主化与高等教育
- 1998年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世界性的政治发展趋向,与经济市场化构成现代社会发展之车的两轮。作为这一历史车轮的动力,是现代科学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掌握、应用和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人才。而高等教育正是培养现代人才的活动,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相当密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也相应发展;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则又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内在功能。
- 吴二持
- 关键词:政治民主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经济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
- 五四时期胡适思想与易卜生主义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概述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创作和思想对我国的影响,从社会批判和个性解放的角度探讨“五四”思想先驱之一胡适思想与易卜生主义的传承、借鉴以至超越、发展的关系,并就上述内容比较阐述胡适与鲁迅介绍研究易卜生思想的同与异。
- 吴二持
- 关键词:胡适思想易卜生主义社会批判个性主义
- 论吴颖的当代红学史批评被引量:1
- 2014年
- 吴颖是当代国内红学研究颇有影响的人物,尤其是有关当代红学史批评。其红学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1.对产生于"文革""评红热"并广泛流行的"三说"进行澄清、反拨;2.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批俞运动"的整体上基本否定的重新评价,对后来那场批判运动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刻意维护批判运动的"理论定势"的理论观点的批评、驳斥;3.力图校正红学研究的方向,使其从以研究"典型环境"和诸多"钻牛角尖"的"外学"研究为主回到以《红楼梦》文本研究和典型人物研究为主的轨道上来。这是当代红学拨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吴颖是国内较长时间跟踪研究这个方面的最有代表性、成就也相当突出的学者。
- 吴二持
- 试论高等学校自主和学术自由被引量:1
- 1996年
- 试论高等学校自主和学术自由吴二持(汕头大学)一、两种理论观点与高等学校自主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权力分配,有这么一种现象:原来管理比较分散,倾向于分权制,较多强调高校自治的一些国家,政府在多方面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施加影响,以利高等教育与社会...
- 吴二持
- 关键词:学术自由学术权力政治民主化学术发展管理和控制学术文化
- 鲁迅与胡适比较谈
- 2006年
- 该文概括比较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与胡适,两人的有关受教育、读书治学、各自成就的异同和侧重领域。鲁迅较多地接受老子、庄子、屈赋和魏晋文学等传统文化影响,也多受尼采、拜伦、雪莱、歌德、托尔斯泰等的影响;其成就主要在小说创作和杂文创作,鞭挞国民性病根,揭露其弊害。胡适较系统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经史方面的熏陶,接受杜威等的现代哲学思想;主要成就在于提倡文学革命,注重现代教育和治学方法,其治学所涉范围较广。此外,文章还概述两人相互之间的文字交往和互相评价。
- 吴二持
- 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文化背景
- 1998年
- 本文概述中国儒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论述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认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抵牾性,指出社会文化的现代发展必须依赖于与各种异质文化的沟通、融合,以此来推陈出新;加强世界文化沟通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这也正是对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的宏观文化背景。
- 吴二持
-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文化背景传统文化
- 明末清初王朝更替时期的潮汕社会政治与民生被引量:2
- 2013年
- 明末清初的潮汕社会,清王朝尽管在中心区域大体已控制局面,但具体到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由于南明小朝廷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军事首领,并未甘心臣服新的异族王朝,加上本来不少地方已有的寇盗力量,更有当地反清复明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心理。明清军事力量互相攻杀,形成拉锯混乱的局面,尤其蔓延于东南部海上,一时难以控制,这使新王朝的统治者颇为头痛,于是便有禁海乃至迁界等牺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等政治高压措施来作为对策。由此而使潮汕社会政治经济和民生遭受重挫。
- 吴二持
- 关键词:明末清初社会政治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