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桂芬

作品数:37 被引量:340H指数:11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5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土壤
  • 10篇微生物
  • 9篇土壤微生物
  • 9篇草原
  • 8篇荒漠
  • 8篇荒漠草原
  • 7篇棘豆
  • 6篇内生真菌
  • 6篇小花棘豆
  • 4篇群落
  • 4篇微生物生物量
  • 4篇物量
  • 4篇苦马豆
  • 4篇苦马豆素
  • 3篇沙质土
  • 3篇沙质土壤
  • 3篇土壤微生物生...
  • 3篇群落结构
  • 2篇杨树
  • 2篇养分

机构

  • 34篇内蒙古师范大...
  • 5篇内蒙古林业科...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呼和浩特民族...
  • 1篇科罗拉多州立...
  • 1篇美国农业部

作者

  • 37篇吕桂芬
  • 17篇卢萍
  • 9篇李浩
  • 9篇吴永胜
  • 9篇马万里
  • 8篇牛艳芳
  • 5篇李爱平
  • 5篇李咏兰
  • 4篇李敏
  • 4篇张微
  • 4篇王晓江
  • 3篇张雷
  • 3篇邱广亮
  • 3篇季祥
  • 3篇海龙
  • 3篇邢孟兰
  • 2篇李传刚
  • 2篇牛建明
  • 2篇杜玲
  • 2篇胡尔查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5篇内蒙古师范大...
  • 4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现代畜牧科技
  • 1篇2017第七...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5
  • 2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不同气候带白桦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22年
白桦是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树种,是典型的外生菌根树种。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白桦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白桦根围土壤中共获得261个外生菌根真菌OTUs,隶属于2门、4纲、11目、29科、50属。在门水平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相对丰度占93.5%;其余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相对丰度占6.5%。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1%的优势属共有16个,其中红菇属(Russula,32.1%)、蜡壳耳属(Sebacina,19.9%)和丝膜菌属(Cortinarius,11.8%)的相对丰度最高,分布广泛,在所有样点均有出现。采用RDA和SPSS分析了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驱动因素,pH值、总氮、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pH值对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度最高,为34.3%,其次为总氮、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解释度分别为25.1%、16.8%和5.4%。研究结果阐明了跨气候带白桦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影响因素,可为深入理解及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李敏吕桂芬吕桂芬孟兆云牛艳芳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
小花棘豆Embellisia内生真菌苦马豆素合成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小花棘豆是豆科棘豆属植物,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含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SW 抑制动物细胞内甘露糖苷酶活性,引起低聚糖代谢和糖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细胞和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家畜过量...
萨如拉卢萍袁博高峰杜玲吕桂芬
关键词:小花棘豆内生真菌苦马豆素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白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28
2019年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先锋树种白桦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根际土壤细菌隶属于28门、90纲、126目、213科、286属,在3个采样地中排名前8的优势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大于1%,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各样地中前3个门的相对丰度之和均在60%以上。对白桦根际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门水平的聚类热图以及PCoA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3个采样地中,小井沟(B2)和哈达门森林公园(C2)白桦根际土壤细菌的物种组成更为接近,与井儿梁(A2)的物种组成有一定差异;且小井沟和哈达门森林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及丰度(ACE指数)显著高于井儿梁,表明细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明显差异。对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RDA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白桦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顺序为:全氮TN>酸碱度pH>含水量WC>速效钾AK>硝态氮NN>铵态氮AN>有机质OM>有效磷EP,其中,TN、pH和WC是白桦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森林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影响因子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秀宏李敏卢萍吕桂芬牛艳芳
关键词:白桦根际细菌高通量测序群落结构
一种沙质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质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改良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木屑100~300份、马(驴)粪15~20份、由白腐菌、磺酸菌、向病菌混合而成的混合菌液6~12份、腐殖酸3~15份、硅质石化粉1.2~3....
王晓江海龙李爱平季祥张微吕桂芬邢孟兰张雷洪光宇李卓凡
文献传递
未孕和3个月孕龄的小尾寒羊子宫内膜β-防御素的表达研究
2012年
β-防御素主要分布于哺乳动物黏膜上皮细胞内,是黏膜表面抗微生物屏障的组成成分。小尾寒羊是重要的家畜之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未孕和孕龄3个月的小尾寒羊子宫内膜β-防御素mRNA的表达进行了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未孕子宫和怀孕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β-防御素mRNA的表达,但怀孕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未孕子宫,说明β-防御素在生殖生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生殖生理中的免疫防御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锡林高娃李咏兰弓剑吕桂芬李传刚
关键词:Β-防御素小尾寒羊RNA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
生物质沙质土壤改良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沙质土壤改良剂,其中有效成分及各占总质量百分比为:有机质48.0%~70.0%、全氮0.3%~0.6%、全磷0.2%~0.5%、全钾0.3%~0.5%、水解性氮0.025%~0.032%、速效磷0....
王晓江海龙李爱平张微张雷季祥邢孟兰吕桂芬李娜胡尔查
文献传递
银腺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林内植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PCR分析技术,分析了田间试验已达8年的转Sac B基因的银腺杂种杨的基因稳定性,并对其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群落植物种结构数量特征分析。PCR分析表明:Sac B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群落植物种结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转基因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植物群落植物种组成相近且种频度、个体数量和生物量均呈相同的变化规律,以1年生植物占优势,多年生植物种已有侵入。转基因林地与非转基因林地植物群落植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性的为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的为Simpson优势度指数。说明转基因银腺杂种杨对林内植物多样性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李爱平王晓江吕桂芬洪光宇张微
关键词:转基因库布齐沙漠
转基因杨树对沙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本试验采用传统的土壤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转SacB、Vgb及JERFs36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中主要类群细菌、丝状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JERFs36基因杨树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为干土18.73×106cfu/g,转Vgb基因杨树为干土4.36×106cfu/g,转SacB基因杨树为干土242.28×106cfu/g。3种转基因杨树土壤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即3种转基因杨树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吕桂芬李爱平李永华
关键词:转基因杨树VGB基因土壤微生物
中国北部六种沙蒿的地理替代规律及其主导生态因子被引量:35
2005年
对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草原区沙地与荒漠区的6种沙蒿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标本查阅、分布区气象数据搜集与土壤成分测定,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差不嘎蒿为东蒙古-科尔沁分布种,褐沙蒿是浑善达克沙地分布种,黑沙蒿为腾格里-鄂尔多斯分布种,白沙蒿为戈壁-蒙古种,准噶尔沙蒿为中亚种,乌丹蒿为科尔沁沙地西部种。2黑沙蒿、褐沙蒿、差不嘎蒿呈现出从西南向东北的地理替代分布,白沙蒿与准噶尔沙蒿构成东西向的地理替代分布。乌丹蒿由于与另几个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不作为这几个种的地理替代种。3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5种沙蒿分布区内的热量、水分及土壤指标的差异,在黑沙蒿、褐沙蒿与差不嘎蒿这一地理替代中,黑沙蒿在年均温、最冷月均温、年较差、寒冷指数、6~7月份降水、湿润指数、水热综合因子、土壤酸碱度、土壤全磷含量上均与另两个种存在着显著差异。黑沙蒿向东北被褐沙蒿所替代,应该是水热以及土壤因子的综合作用。褐沙蒿与差不嘎蒿分布区内,主要是5~6月份的降水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生长季前半期的干旱是褐沙蒿区别于差不嘎蒿并使两者之间发生替代的原因。对于白沙蒿与准噶尔沙蒿这一对地理替代种,同样是降水的变率是两者发生替代的原因。
王铁娟杨持吕桂芬马春明陈海英
关键词:沙蒿
生物质沙质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沙质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过程为将木屑浸湿,填加马粪混匀成原料,将分解菌扩繁培养成混合菌液,稀释喷入原料混合;同时,还将尿素溶液喷洒到原料混合均匀。再接入蚯蚓,经其吞食、消化、排泄使粗料再降解,后在上...
王晓江海龙李爱平季祥张雷吕桂芬邢孟兰张微胡尔查李娜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