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川川

作品数:18 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壳
  • 7篇海底
  • 6篇地震仪
  • 6篇南海西南次海...
  • 6篇海底地震
  • 6篇海底地震仪
  • 5篇地震
  • 5篇深部
  • 5篇测线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球物理
  • 3篇地球物理研究
  • 3篇深部地壳
  • 3篇综合地球物理
  • 3篇综合地球物理...
  • 3篇广角地震
  • 3篇北缘
  • 2篇地壳厚度
  • 2篇地震测线
  • 2篇地震探测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8篇吕川川
  • 17篇郝天珧
  • 10篇游庆瑜
  • 8篇徐亚
  • 7篇刘丽华
  • 3篇黄松
  • 3篇赵明辉
  • 3篇丘学林
  • 3篇胡卫剑
  • 2篇秦静欣
  • 1篇支鹏遥
  • 1篇刘丽华
  • 1篇刘少华
  • 1篇敖威
  • 1篇赵百民
  • 1篇李家彪
  • 1篇赵亮
  • 1篇李志伟
  • 1篇潘军
  • 1篇郑彦鹏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西南次海盆北缘海底地震仪测线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基于2009年和2011年采集的海底地震仪数据,辅以多道地震数据,对南海西南次海盆北缘的地壳结构进行了探索.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的反演方法建立测线上的模型.利用声学基底面的反射波,下地壳顶界面的反射波和莫霍面的反射波走时的反...
吕川川郝天珧丘学林赵明辉游庆瑜
关键词:南海西南次海盆海底地震仪广角地震
文献传递
渤海湾地区壳幔结构重磁综合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中心,其东部渤海海域深部结构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范围及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自河北新城经天津静海沿东南方向进入渤海海域的剖面进行重磁反演,研究其地壳结构特征.通过对该地区文献调研及2010年渤海海陆联测初步结果建立初始模型,结合本地区密度、磁化率特征进行二度半体重磁异常反演,获得了该剖面地壳结构及其物性分布.反演结果表明莫霍面自陆地向海域逐渐抬升,海域莫霍面较浅,且有局部隆起(沙垒田隆起部位),幅度约2 km.莫霍面总体变化特征与华北克拉通地区岩石圈向东部减薄总体类似,表明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破坏对岩石圈及莫霍面结构的影响具有一致性.通过深部隆起模型重力异常模拟实验表明,渤海海域存在地幔柱或大规模隆起的可能性较小,莫霍面微隆可能与上地幔局部小规模异常体有关.
徐亚郝天珧黄松李志伟吕川川赵百民胡卫剑
南海西南次海盆北缘海底地震仪测线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正>1.引言与大多数张裂大陆边缘相比,南海具有时代新,规模小和共轭边缘构造保存完好和被几大板块综合制约等特点。以西南次海盆来说,其海底深度变化剧烈,构造基底面断裂众多,是研究被动大陆边缘的典型场所。自20世纪80年代H...
吕川川郝天珧游庆瑜
文献传递
关于中国海陆莫霍面深度图编绘的思考被引量:3
2009年
莫霍面是地壳和上地慢的分界面,是一个重要的密度界面.布格重力异常与莫霍面深度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利用重力异常反演莫霍面深度成是研究莫霍面深度和编制莫霍面深度图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前人编制莫霍图的方法和结果,并加以分析讨论.提出应用布格重力异常反演中国海陆莫霍面深度的方法与技术,并考虑到中国海、陆构造的一体性,进行海陆统一编图以展示莫霍面的海、陆演化与构造关系,
秦静欣郝天珧徐亚吕川川
关键词:莫霍面地壳厚度界面反演
从海陆联测剖面解读渤海及邻域深部结构特征
郝天珧游庆瑜刘丽华吕川川徐亚
南海西南次海盆演化扩张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吕川川郝天珧林间丘学林
南海西南次海盆北缘海底地震仪测线深部地壳结构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基于2009年和2011年采集的海底地震仪数据,辅以多道地震数据,对南海西南次海盆北缘的地壳结构进行了探索.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的反演方法建立测线上的模型.利用声学基底面的反射波,下地壳顶界面的反射波和莫霍面的反射波走时的反演勾绘了地层中的不连续界面,利用自声学基底面下的折射波和来自上地幔的首波来反演整条测线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发现在下地壳顶界面和莫霍面都出现了较大的起伏,据此推断西南次海盆的张裂模式,并得到西南次海盆与非火山型的大陆边缘伊比利亚-纽芬兰的张裂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的结论.说明了大陆张裂的两种端元力学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西南次海盆的拉张模式,而应用弹性梁的力学模型可以解释这种拉张模式.虽然在西南次海盆北部陆坡区的下地壳中没有发现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但是得出在莫霍界面上方可能有小规模熔融物质存在的结论.
吕川川郝天珧丘学林赵明辉游庆瑜
南海及邻区莫霍面深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各构造单元的关系被引量:35
2011年
为了研究南海及邻区莫霍面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缘海盆、海沟、岛弧、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关系等构造单元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的空间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全布格改正,得到研究区内的布格重力异常,并以近年来的声纳浮标探测与海底地震仪探测剖面所得到的莫霍面深度资料为控制点采用三维带控制点界面反演方法得到了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图和地壳厚度图.本文通过已有的地震剖面和研究区内9条剖面的莫霍面分布特征与各个构造单元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研究区各构造单元莫霍面的形态、走向、梯度和地壳性质,并绘制了研究区沟-弧-盆体系构造简图.本文所得到的结果和认识对研究区内进一步的构造特征、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岩石圈的研究以及油气预测有重要意义.
秦静欣郝天珧徐亚黄松吕川川胡卫剑
渤海湾地区海陆联合地震测线深部结构研究
本文通过噪音分析发现渤海地区环境噪音水平相对南海要高两个数量级,且主要是低频的噪音(<20Hz ),给OBS数据处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两条测线都在壳慢结合带的位置发现了不同尺度的速度扰动,证明存在着地幔物质对下地壳的底侵和...
Liu Lihua刘丽华Hao Tianyao郝天珧Lv Chuanchuan吕川川You Qingyu游庆瑜
关键词: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反演分析
苏拉威西俯冲带结构与俯冲起始机制的三维地震观测被引量:8
2019年
苏拉威西海具有独特的演化过程—位于北婆罗洲及苏禄岛弧下的苏拉威西海板块停止俯冲后,其俯冲板块的另一侧开始向苏拉威西岛俯冲,形成了诸如俯冲转换边缘、对向俯冲系统等独特的地质现象。针对这种同一板块一侧俯冲停止后在板块另一侧发育新俯冲的过程,科学界提出了众多的板块初始俯冲机制模式,如前陆盆地碰撞后发育新俯冲、大陆/岛弧边缘重力失稳后解耦后俯冲、岩石圈浅部小范围的地幔对流活动导致俯冲等14种初始模式。由于难以获得处于俯冲初始阶段俯冲带的深部岩石圈的地震观测资料,造成这些板块活动模式仍止步于推测。苏拉威西海区的天然地震观测资料不仅是研究苏拉威西海俯冲系统岩石圈深部构造及演化的基础,而且也是认识俯冲过程初始机制的关键一环。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所属重点项目“苏拉威西海与古南海对向俯冲系统的三维地震观测与板块活动机制”在苏拉威西海区针对北苏拉威西海俯冲板片结构所开展的三维地震观测研究。该项研究实验以揭示俯冲系统深部结构与板块活动机制为目标,通过多边国际合作,于2019年8月15—25日在苏拉威西海区成功投放了27台国产宽频带海底地震仪(BBOBS),拟采集10个月的天然地震数据。同时计划利用印尼合作方的陆区地震台站数据,与OBS数据一同开展研究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的地震学研究与数值模拟,认识俯冲下插板片的变形形态与特征、上覆地壳增厚程度及与俯冲系统持续作用过程之间的关系,讨论该地区独特俯冲系统的初始机制。
吕川川郝天珧郝天珧赵亮徐亚赵亮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苏拉威西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