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华
- 作品数:129 被引量:248H指数:8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房颤自行复律可能性的初步探讨
- 2000年
- 目的 初步探讨房颤自行复律的可能性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3例房颤发作持续至入院小于 72小时患者的临床和心脏扇超资料 ,并作自行复律和非自行复律组的比较。结果 173例患者中 6 5 .32 %房颤自行复律 ,自行复律组和非自行复律组相比 ,房颤发作持续至入院小于 2 4小时者多见(P <0 .0 1) ,入院时心功能较好 (P <0 .0 1) ,EF较大 (P <0 .0 1) ,左房较小 (P <0 .0 5 )。结论 房颤发作持续至入院小于 72小时患者中约 6 5 %可自行复律。自行复律者多为房颤持续发作 2 4小时内入院 ,入院时心功能较好 ,左房较小。
- 叶红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脏功能
-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永久性房颤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
- 目的评价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6 年收治的3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患者,1例女性,年龄51岁,扩张型心肌病病史6年, 永久性房颤7年,3年前因房颤长间歇在外院植入V...
- 储慧民陈晓敏杜为平何斌潘伟民叶红华王胜煌张福兴张国阳
- 文献传递
- 急诊介入治疗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
- 2004年
- 长期来,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ACS(即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意见不一.1998年VANQWISH研究指出[1]该类患者介入治疗后死亡率较药物治疗更高.
- 祝星叶红华王胜煌潘伟民陈晓敏
-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治疗
- 他汀类药物对内皮祖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内皮祖细胞(EPC)是来源于骨髓且具有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特性的未成熟细胞,不仅参与个体出生后的血管新生,还参与了损伤血管的内皮修复进程。有研究表明循环EPC的数量和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负相关,而他汀类药物能增加EPC的数量、改善EPC的功能,他汀类药物的这种作用可能是其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获益的机制之一。该文就他汀类药物对EPC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沈根张顺叶红华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心肌梗死一例
- 2007年
- 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女,34岁,因剑突下疼痛5d入院。入院前5日傍晚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剑突下疼痛.左肩部持续性放射痛,伴心悸、出汗、气促、头晕、恶心反酸,呕吐1次,无发热腹泻,持续9h症状未缓解。次日就诊于当地医院,按“胃病”治疗,至次日下午症状缓解,但此后一直感腹胀,大便每日1次,量少,活动时有气促,休息后缓解,无胸痛,就诊于我院。
- 费晓红叶红华杜为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梗死症状缓解剑突下放射痛持续性
- 老年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与肾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占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总患者中的12%。在我国老年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为10.8%,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CI—AKI的诊断标准目前按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定义,以术后48h内血清肌酐(sCr)上升大于26.5μmol/L为界,
- 沈根王春燕叶红华罗群周芳芳韩利娜
-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急性血管成形术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他汀再负荷对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对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长期他汀治疗并择期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12 h 80 mg阿托伐他汀负荷及术前2 h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80 mg再负荷组)、连续7 d 40 mg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40 mg再负荷组)和无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无再负荷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所有患者PCI术前1 h、术后1 h、6 h及24 h外周血中标记为CD45-/CD133+/CD34+、CD45-/CD34+/KDR+和CD45-/CD144+/KDR+的EPCs数量;术前即刻及术后24 h分别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TnI)水平。结果:(1)80 mg再负荷组患者PCI术前与术后1 h外周血标记为CD45-/CD133+/CD34+和CD45-/CD34+/KDR+的EPCs数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PCI术前与术后6 h外周血标记为上述两种指标的EPCs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标记为CD45-/CD144+/KDR+的EPCs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无再负荷组及40 mg再负荷组患者外周血EPCs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2)PCI术后24 h无再负荷组sICAM-1及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PCI术后24 h 80 mg再负荷组和40 mg再负荷组sICAM-1和CRP的升高幅度有减少趋势。(3)与无再负荷组相比,80 mg再负荷组PCI术后24 h血清TnI升高幅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方式影响围术期外周血EPCs数量。术前大剂量他汀短时间再负荷治疗提高围术期外周血中早期EPCs的数量。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减少围术期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
- 贺甫威叶红华费晓红楼燕如王世奇杨锐胡烨文陈晓敏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特征与高压球囊治疗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特征和高压球囊扩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其中6例施行高压球囊扩张治疗。结果68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中,有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0.29%,出现在术后1.5~8个月。靶血管在左前降支6例,右冠状动脉1例,病变特征表现为支架内弥漫狭窄的5例,局限性狭窄2例。除1例左前降支弥漫性狭窄外,余6例用12~15个大气压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前狭窄程度平均为84%(75~98%),术后狭窄降至12%(0~35%),最小管腔内径从术前的平均0.52mm增至2.68mm。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例在术后2个月发生再狭窄行CABG术,余5例随访6个月无心肌缺血复发。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可表现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二种。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是简单可行的,能获得满意的即刻造影结果和较好的远期疗效。
- 陈晓敏沈南芬潘伟民叶红华朱建华
-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造影球囊血管成形术
- 心脏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 心脏CT的应用多为电子束CT(EBCT)和多层螺旋CT(MSCT)。EBCT又称超高速CT,由美国Boyd博士1983年发明并应用于临床。EBCT扫描速度极快,动态分辨率高,实现了CT的电影成像。目前EBCT多用于对冠状...
- 叶红华
- 关键词:心脏病多层螺旋CT
- 文献传递
- OCT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脂质斑块纤维帽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易损脂质斑块纤维帽及脂质核心角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ACS患者24例,根据他汀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12例和强化剂量组12例,PCI术后分别接受常规阿托伐他汀20、40~80mg治疗。手术即刻及术后第9个月行OCT检查,记录脂质斑块纤维帽的部位及数量,比较斑块最薄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核心角度。结果常规剂量组易损斑块纤维帽厚度随访与基线期分别为(175.42±36.02)、(50.41±6.58)μm(P<0.01),强化剂量组分别为(233.33±88.35)、(49.12±7.33)μm(P<0.01);两组随访期易损斑块纤维帽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TCFA脂质核心角度随访与基线期分别为(72.9±29.3)°、(127.6±50.8)°(P<0.01),强化剂量组分别为(74.6±32.9)°、(132.6±51.3)°(P<0.01),两组患者基线与随访时脂质核心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使随访期TCFA厚度增大,脂质核心角度减小,采用OCT可重点观察TCFA厚度。
- 王世奇胡烨文贺甫威叶红华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