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爱萍
-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筋刺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瞬目反射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比较经筋刺法、常规针刺和药物治疗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1比例随机均匀的分为3组,即经筋透刺组(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对照Ⅰ组)及西药组(对照Ⅱ组)。观察3组各自的疗效及对R1波的影响。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有效率达96%,对照Ⅰ组为86%,对照Ⅱ组为76%,治疗组与对照Ⅱ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治疗前后R1差值的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筋刺法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R1波的潜伏期。
- 杨璇张红星叶爱萍邹燃
- 关键词:经筋刺法瞬目反射
-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CT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0例CTS患者(CTS组)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肌电图等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CTS组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指4桡侧.腕SCV和SN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5.6±3.2)m/s比(50.1±3.5)m/s、(35.8±3.1)m/s比(55.1±3.5)m/s、(35.8±3.2)m/s比(53.1±3.4)m/s,(7.6±3.9)μV比(28.0±7.0)μV、(8.3±3.1)μV比(26.0±6.6)μV、(7.5±3.3)μV比(25-3±7.2)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尺神经指4尺侧-腕、指5-腕SCV和SN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正中神经腕.大鱼际肌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5.0±2.2)ms比(3.0±0.4)ms],CMAP明显低于对照组[(3.1±2.3)mV比(11.2±3.1)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正中神经SCV减慢或未引出电位60例,异常率100.0%(60/60),波幅降低54例,异常率90.0%(54/60)。正中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或未引出50例,异常率83.3%(50/60),波幅降低43例,异常率71.6%(43/60)。CTS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指4.腕SCV差值异常率为100.0%(60/60)。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CTS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叶爱萍刘沛黄文莉潘亚兰李祖虹肖少雄贺英涂茜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神经肌电图
-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贝尔麻痹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肌电图检测在贝尔麻痹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贝尔麻痹患者进行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肌电图检测,观测R1、R2和对侧R2′,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及其波幅的变化和肌电图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64例患者中,患侧R1、R2及对侧R2′消失50例,患侧R1、R2及对侧R2′潜伏期延长或波幅降低14例,异常率为100.O%。而刺激健侧的R1、R2及对侧R2′的潜伏期均正常。健侧与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M波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0.77)ms比(4.29±0.53)ms,(2.36.4-0.54)mVLL(0.90±0.40)mV](P〈0.05)。病程在5d内,静息状态无自发电位,病程7~13d可见自发电位,病程15d以上静息状态均见自发电位,恢复期自发电位可以减少或消失。结论运用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电位和肌电图联合检测能早期诊断面神经损伤,是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最好的、科学的、客观的、定性和定量的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叶爱萍
- 关键词:眨眼肌电描记术
- 面神经麻痹肌电图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的观察被引量:11
- 2003年
- 叶爱萍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肌电图
-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与保守治疗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组30例,保守治疗组30例,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监测,比较其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传导速度及波幅,评定疗效。结果微创手术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0例;保守治疗组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25例,无效0例。微创小切口法优于保守治疗,其潜伏期、传导速度及波幅改善情况更明显。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较保守治疗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刘沛叶爱萍陈思思倪欢
-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腕管综合征神经肌电图
-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价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按入组先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共治疗1个疗程。经治疗后,从症状和体征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操作简单、疗效好。
- 叶爱萍邹燃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电针水针针刺
-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PM)与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PM和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7例(75.8%,47162)患者头面部、颈背部或四肢出现大片暗红色、紫红色斑块,以眼睑水肿性紫红斑出现较早且多见,有的伴有痒疹;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表现,53例(85.5%,53/62)患者有肌痛,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多为对称性,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和压痛。肌电图检查见肌源性损害54例(87.1%,54/62);5例(8.1%,5/62)患者肌源性损害的同时合并有神经源性损害;25例(40.3%,25/62)患者肌电图插入电位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和少数肌僵直电位;3例(4.8%,3/62)患者出现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肌电图检查是诊断PM和DM的重要检查手段,选择肢体近端肌肉检查异常率较高,临床表现越重,肌肉损害越明显,肌电图可方便快捷地检测病情异常程度和客观地评价患者的治疗情况,辅助肌肉活检定位,提高PM和DM的诊断率。
- 叶爱萍
-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电描记术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及临床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GBS患者(GBS组)进行神经电图及肌电图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30例患者的神经电图、肌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00%。结论:GBS患者引起广泛周围神经及脊神经根的改变,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可对GBS患者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
- 叶爱萍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神经电图肌电图
- 腕部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腕部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依据临床表现、专科体检及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所有60例患者行热敷、超声波理疗、针灸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其中30例(32侧)患者同时行腕部小切口松解腕管治疗。结果保守治疗和保守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保守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组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在其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方面恢复良好,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法治疗是治疗腕管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
- 黄文莉叶爱萍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
- 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电生理检测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肌电图表现。方法对50例CTS患者(病例组)的肌电图进行分析,并与68例正常肌电图(正常组)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正中神经远端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结论CT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电生理检查,早期肌电图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叶爱萍刘辉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神经传导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