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晋生
-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运城市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伤寒杂病论》痹证证治探要
- 2013年
-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提出者源于〈素问·痹论〉,详于治疗者以〈伤寒杂病论〉为早,且所载相关方药疗效卓著,沿用至今.因〈伤寒杂病论〉以六淫为病因,并结合内外致病因素来论述病机、病证、治则及方药,故笔者不受仲景对"湿"及"历节"证治所囿,而将符合痹证病因病机的其他方药也予以探索总结,共用于临床,且收到满意效果,现述如下,以飨同道.
- 南晋生王亚丽李鹏涛
-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痹证
- 《伤寒论》脾胃病证治探要被引量:1
- 2019年
- 《伤寒论》是外感疾病并包括某些杂病在内的辨证论治专书,在杂病论治方面涉及脾胃病较多,如痞满、便秘、呕吐、下利及腹痛等,且所载相关方药疗效显著,沿用至今。为了在临床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治法和方药,本文对《伤寒论》中脾胃病的证治进行探讨和总结,以飨同道。
- 南晋生
- 关键词:伤寒论脾胃病痞满腹痛
- 中医发展“三误”
- 王金成南晋生
- 砂半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胀痛、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灼热感、食欲不振、嗳气恶心等。临床上FD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症状表现多样,且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因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存在多样性。
- 高鹏奇南晋生
-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功能性疾病DYSPEPSIA胃肠动力肠功能紊乱上腹胀痛
- 畅达治疗高血压病经验被引量:2
- 2012年
- 畅达系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治疗高血压病有独到见解和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病因病机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普遍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由饮食失常、精神紧张、年老体衰等所致,病理因素可涉及风、火、痰、瘀、虚,病位可及心、肝、脾、肾四脏,但畅师认为其病因病机关键在于肝脾。一者,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无论现代人因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情绪紧张,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阴耗伤,风阳上扰,还是因先天禀赋,素体阳盛,肝阳偏亢,化火生风,上扰清窍,
- 南晋生侯晓雯
- 关键词:高血压病病经老中医药专家病因病机
- 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21年
- 研究观察胃脘痛治疗中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治疗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门诊胃脘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分为西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为西药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法莫替丁片等西药进行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联合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进行临床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积分明显小于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嘈杂消失、嗳气消失时间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脘痛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效果,加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卫亚丽南晋生
-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雷贝拉唑钠法莫替丁平胃散
- 仲景治咳探要被引量:1
- 2018年
-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咳嗽的病因、症状、证候分类及病理转归做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云:"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而详于方药治疗者,先见于《伤寒杂病论》,且在很多章节条文中论及,有其独到之处,现择其要而探之,以供同道参考。1麻黄汤证1.1汤证条文《伤寒论》第35条云:"太阳病.
- 南晋生
-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咳嗽
- 畅达活用血府逐瘀汤举验被引量:1
- 2012年
-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功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原方用治由血瘀所致的19种病证,如头痛、胸痛、胸不任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灯笼病)、瞀闷、急躁、夜寐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慌、夜不安、肝气病、于呕、晚发一阵热等。
- 南晋生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活用《医林改错》行气止痛小儿夜啼王清任
- 薏苡附子败酱散新用被引量:1
- 2008年
- 南晋生
- 关键词: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慢性结肠炎子宫内膜炎肌肤甲错阑尾脓肿
- 仲景治疗水饮顾阴思想浅探
- 2013年
- 水肿痰饮之病,无论是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其中医、西医治疗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阴津损耗,若患者为阴虚体质或水肿及痰饮反复发作,则阴虚就更为突出,故治疗水肿及痰饮顾其阴津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现行内科教材中,却对此鲜有阐述,难以起到指导治疗作用.其实,早在东汉时期仲景就非常重视该问题,其所用治法及方药都不同程度体现了顾阴思想,
- 南晋生李鹏涛王亚丽
- 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