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沫言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肾病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肾病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肾脏
  • 2篇肾病患者
  • 2篇肾脏病
  • 2篇贫血
  • 2篇疗效
  • 2篇病患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蛋白
  • 1篇低反应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9篇刘沫言
  • 8篇陈香美
  • 8篇朱晗玉
  • 5篇谢院生
  • 4篇张冬
  • 3篇郑颖
  • 3篇耿文佳
  • 3篇张雪光
  • 2篇洪权
  • 2篇蔡广研
  • 2篇魏日胞
  • 2篇吴杰
  • 1篇孙雪峰
  • 1篇董哲毅
  • 1篇周建辉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肾病研究...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肾病鉴别诊断模型的验证及新方程的建立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合并的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DN)及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区分两者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前期建立的2型糖尿病肾病鉴别诊断模型(NDT方程)进行验证,分析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肾...
刘沫言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脏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他汀类药物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2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68例为治疗组,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治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1.23±1.11)mg/L较治疗前(1.58±1.49)m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1.93±1.22)mg/L与治疗后(2.10±1.7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60±24.50)u/kg明显低于对照组(47.30±31.20)u/kg(P<0.05),且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2.82±1.73)低于对照组(4.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朱晗玉张冬洪权耿文佳刘沫言陈香美
关键词: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微炎症他汀类药物
替米沙坦联合普罗布考可有效降低伴显性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显性蛋白尿常难以控制,单用RAS 阻断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降低尿蛋白作用有限.既往研究表明单用普罗布考可减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和RAS 阻断剂可能效果更佳,...
朱晗玉陈香美蔡广研郑颖刘沫言
IgA肾病门诊治疗现状及常规治疗方案和疗效的初步分析
吴杰谢院生郑颖朱晗玉刘沫言张雪光魏日胞陈香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通过促进胰淀素表达调控胰岛β细胞凋亡
2012年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E,给予1ng/ml的MCP-1刺激48h后,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myl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转染Amylin SiRNA,再给予MCP-1刺激,同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INS-1E细胞经MCP-1刺激后,细胞中Amyl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细胞出现了凋亡现象。而预先转染了抑制Amylin表达的siRNA后再进行MCP-1的刺激,此时细胞的凋亡率低于单独刺激组(P<0.05)。结论 MCP-1通过促进胰淀素的表达调控胰岛β细胞的凋亡,从而影响血糖代谢。
朱晗玉洪权张冬耿文佳刘沫言谢院生陈香美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胰淀素胰岛Β细胞凋亡
496例IgA肾病患者门诊常规治疗现状和疗效的初步分析
目的: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数患者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由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末完全清楚,其临床、病理表现的多样性、不平行性和慢性进展性,目前全球尚无IgA肾病的特效和统一治疗...
吴杰谢院生郑颖朱晗玉刘沫言张雪光魏日胞陈香美
关键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门诊治疗临床预后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治疗糖尿病肾病新药的临床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3年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近些年,基于几项大型的、等级强度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目前DN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涌现出一系列治疗DN的"新药"。基于循证医学的角度,针对DN发病机制的治疗靶点,有必要对近年治疗DN的一些较有争议的新药物进行综述。
刘沫言朱晗玉蔡广研陈香美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随机对照试验
血红蛋白在鉴别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在鉴别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行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且病史资料完整的66例DN、78例ND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合并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DN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DN及NDRD组不同CKD分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明确其贫血性质及贫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N组糖尿病罹病时间、肾病罹病时间、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贫血的比例均高于ND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罹病时间长(OR=1. 012,95%CI 1. 005~1. 019)、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4. 265,95%CI 1. 616~11. 255)、血红蛋白水平低(OR=0. 952,95%CI 0. 929~0. 976)及合并心血管病(OR=2. 875,95%CI 1. 089~7. 593)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 CKD1~3期DN组及NDRD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该差异在CKD 4~5期消失; DN及NDRD组共有60例诊断为贫血,均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OR=0. 928,95%CI 0. 879~0. 980)、血清肌酐升高(OR=1. 011,95%CI 1. 004~1. 019)、病理诊断为DN(OR=6. 213,95%CI 2. 690~14. 347)是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红蛋白与DN显著独立相关,早期对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可能为临床鉴别DN与NDRD提供新线索。
刘沫言谢院生谢院生董哲毅张雪光孙雪峰张冬周建辉朱晗玉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血红蛋白贫血
1,25-二羟维生素D_3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0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朱晗玉张冬耿文佳刘沫言谢院生陈香美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1,25-二羟维生素D3炎性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